正文

“囚徒困境”的启示

(2005-09-22 05:12:05) 下一个
“囚徒困境”的启示 “囚徒困境”是博弈理论中一个有意思的命题。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在美国,有两个男子,因为被怀疑抢劫银行而被抓住,他俩人分别被关在两个不同的监房里。他俩现在面临一个选择,要么承认要么撒谎。具体来说,他们的选择是: 1)两个人都不承认,这样他们的犯罪行为因为缺乏证据,两人仅仅会因为未经允许携带枪支,被起诉,并且被判一年监禁。 2 ) 两个人都承认,那么两个人因为主动认罪,会被判监禁五年。 3)两个人自己都不承认,而是指控同伴的罪行,这样自己就可以作为证人,得到释放,而被指控的另一个人,会被判十年监禁。 4)两个人互相指责,等于两个人认罪,判五年监禁。 很明显1)这个选择最好了,因为两个人都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就是一种共赢的局面,判一年监禁,最主要的是抢银行的事情还不会暴露,赃款还可以拿到,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提倡大家去犯罪! 3)这个选择对个人也许很好,可是对两个人却不利,而且如果两个人都这样做,实际上的结果是等于两个人承认了罪刑,结果是被判处5年。 现在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囚徒,你不知道对方会怎样做,你无法和对方沟通,隔着监牢的墙壁,这时候该怎么办呢?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个问题,这里我要引入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概念。集体理性就是个人通过把集体利益最大化,来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理性就是考虑问题时首先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回到“囚徒困境”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以集体理性为出发点,那么我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1),因为这样,两个人都因为不承认,而只是判一年刑,从而两个人的共同利益都最大化了。如果以个人理性为出发点,那么会毫不犹豫的选择3)因为只要我自己能得到释放,管别人是死是活呢,关在监狱里的犯人该怎样办,这就是“囚徒困境”。然而如前所述,解决这一困境的根本方法不是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是谋求集体利益!因为自己的利益被包含在集体利益之中了。 虽然这个问题有些理论上的抽象,可是并不难理解。如果两个人平时亲如兄弟,相互信任,即使被抓了起来,也不会怀疑对方。那么选择1)很容易的,这就是所谓的“义气”。因为相互信任,即使不能见面,还是会很容易以集体理性为出发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犯罪组织会教导成员要忠诚,要讲“义气”,其实就是培养成员的集体理性,以便遇到问题时,自觉地从集体理性出发,而不会出卖同伙。由此可见信任是走出“囚徒困境”的一个出路。 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如果两个犯人此时可以相互交底,所谓的串供,这样两个人还是可以做出1)这个选择。因为两个人通气后,知道了对方不会出卖自己,自己也就不会出卖对方。 即使这样,人们的个人理性也是很强大的,人们往往自觉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别人。正所谓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在五六十年代,中国试图在农村基层建立公社组织,做到大家一起劳动,然后一起吃食堂,最后证明行不通,其实用“囚徒困境”来理解这个问题也很简单。设计这个制度的时候,设计者有一个潜在的假设,就是所有社员都会从集体理性出发,都会从集体利益出发,来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其实“囚徒困境”已经告诉我们,就是两个人都会因为相互间的利益和信任问题而产生猜忌 ,更何况那么多的人!强行集体化, 要让这些人都以集体为出发点,相互信任,谈何容易,在这个意义上,“大锅饭”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愿望是好的,理想是好的,制度设计者们,希望人们都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里,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忽视了个人理性和个人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现实社会是占据主导地位这一事实。而且,个人的理性也不都是什么坏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认为,经济上的个人理性可以导致社会财富的增加,他的大意是说,比如面包师傅在做面包时,不是想着为社会做什么大的贡献,而是要卖掉面包赚钱,可是客观上,社会上的人们得到了面包,社会财富也增加了。 对于个人理性,我们不应该以道德的角度去急着批判,因为这是人类的现实,是现阶段我们所无法消除的,所以,我们在设计制度时候要考虑这个因素,要明白人们如果服从集体理性,也是因为这种集体的安排能够有利于个体,要创设条件,把个人的理性引导到集体理性的轨道上来,从而使个体接受集体的安排,而不是凭借主观愿望忽视个体的利益,后来在改革过程中,涉及制度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了奖励和处罚机制,“干多干少不一样”,逐渐的把个人的理性引导集体理性的轨道上,经济才有了活力。人们也总结出“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没水大河干”的道理。 大到国家间体系,国际关系也是这个道理。国家有时候也会遇到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局面,从而不知所措。这就是要加强国际组织建设的重要原因,因为通过国际组织,各国可以相互合作,培养一种信任的机制,同时经常性的通通气,比如领导人峰会,各级部门的谈判,人民之间的交往等等,都是为避免出现互不信任的局面,追求共同目标,谋求共同利益。 生活中的商业社会,更是要求彼此的信任和交流,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具用不同背景,都想赚钱,“囚徒困境”告诉我们,只有相互信任,互相合作,经常的沟通,谋求共赢,才是商业利益最大化的途径,那种不考虑他人,只为自己的经商思想,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反而得不到最大化的效果。 一个小小的“囚徒困境”却蕴含着大道理,我们如果仔细的去想,还会得出许多的结论、很多的启示,我希望人们通过这些启示,处理问题时候,会越来越明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