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德累斯頓

(2014-05-15 07:20:12) 下一个

假如你很欣賞1718世紀巴羅克(Baroque)藝術風格的輝煌氣派,那麼,就一定不能錯過德國的德累斯頓(Dresden)。就連當時非常醉心於宮廷樂風的音樂家巴哈,在他22歲年紀輕輕時,就已經慕名來訪此地,之後,巴哈老先生還曾舊地重遊過6次。數百年前,德累斯頓就已經是德國薩克森諸侯國的首府。它距離柏林198公里,然而離捷克更近,僅有40多公里。這裡人口近50萬,在東西德合併前,一直是東德重要的工業與文化城市。18世紀,身為薩克森(Saxony)選帝侯和波蘭國王的奧古斯都大力王(Augustus the Strong),致力把這座他們鍾情的城市,把這個城市帶入大規模巴羅克風格,發展成當時歐洲的文化和藝術中心。這兩個人,一位是17世紀的薩克森王國最顯赫時的奧古斯特一世,另一位是18世紀時的奧古斯特三世。當時這個中歐小王國,一方面流著浪漫熱情的波西米亞血統,一方面又仰慕及崇拜當時法國和義大利貴族文化裡的鋪張氣派。那時候的德累斯頓,就因為國王的大力鼓吹,吸引了許多義大利及法國藝術家前來創作,他們設計巴羅克風格建築,提倡巴羅克雕刻造型及繪畫流派,並發揚宮廷式風格的古典音樂及歌劇,一時間德累斯頓就享有易北河上佛羅倫斯的美譽。

1718世紀的城市設計,確實是很寫意派的,恐怕當時的策劃者就像在做大規模露天佈置藝術,只要喜歡,這裡一座教堂那裡一處宮殿,假如感覺不錯旁邊還可以再添一家歌劇院。在這裡遊覽,最能信賴的路標,還是那道流經德國東部,穿過德累斯頓市中心的易北河(Elbe River)。記住,河的南岸是老城,河的北岸,相對來說就是較為近期的新區。 河南岸的老城區,巴羅克風格最為集中。只要沿著河走,河面蕩漾的藍色和天空的雲白,甚至可以跟岸上整排建築上的鍍金窗框、青銅欄柵、大理石或花崗石雕像撞擊出一份動與靜互相交織的視覺刺激。其實,歐洲好些地區也有充滿巴羅克風格的城市,不過,德累斯頓在綺麗氣派中卻別具一份精緻,並且在它那曲折坎坷的歷史遭遇中,又帶有另份撩人的哀傷,使得德累斯頓更吸引人。

二戰時候,1945213日深夜,就在情人節來臨前,德累斯頓文化古城突然遭到英美聯軍的猛烈轟炸,全城陷入一片火海,有七成以上歷史建築遭受摧毀。盟軍幾乎把這個德國城市夷為平地。從戰爭遺留下的廢墟中施工重建和修復,斷斷續續歷時60年,至今城市還未完全恢復原貌。幾年前,這裡發生大洪水,大部分古跡的地基也幾乎都泡在水裡,破壞情況不輕。現在遊人所看到的,有大部分都是依據照片和歷史資料重新建造的復原面貌。這個重建工程,本身就有如一次奇跡。德國人那種講究精密準確的性格,及謹慎考究的執著,都在德累斯頓的古跡修復成績裡,完全顯現出來。德國人的嚴謹認真精神,在城市修復工程中得到完美的體現。在深秋,有一份歷劫滄桑的重生感,尤其當人站在悠悠流過老城區和新城區之間的易北河岸上,尤為強烈,在水面送來的徐徐微風裡,想起這城市多次的傷痛,就越發能感到在它的美麗裡,有份巍巍峨峨的顫動。

巴羅克建築形式源於羅馬和巴黎,在1718世紀之間,在歐洲盛行一時。其結合了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庭院設計等,孕育出華麗雄壯的效果,予以觀賞者強烈的感官刺激。德累斯頓的茨溫格宮(Zwinger)和赫夫基大教堂(Hofkirche),充分地流露著巴羅克的風格。 在濛濛的霧靄和金黃色的陽光催化下,茨溫格宮大庭院內雅致的噴泉、精細的草坪和四周靈妙的石雕,仿佛形成了時間的旋渦,把我們推向那遠古的年代 。前身為宮殿的茨溫格宮,現已改建為博物院。不遠處的天主教宮廷教堂是薩克森最大的教堂。這座近300年的建築物,外部豎立了無數英姿栩栩的雕像。裡頭的佈道壇、聖壇和管風琴更是不同大師的設計。雖然奧古斯都的遺體葬在波蘭,他的心臟卻存放於教堂的地窟裡,可見他對德累斯頓不懈的留戀。森帕歌劇院(Semper Opera House)19世紀同名建築師Gottfried Semper的傑作之一。自1841年落成後,這歌劇院遭逢兩次被摧毀的厄運,1985年第三度重新開幕。華格納(Wagner)、史特勞斯(Strauss)、韋伯(Weber)等音樂巨匠,都曾是這演奏廳的常客。福臨(Frauenkirche)可說是德累斯頓的市徽,其巨型圓頂的輪廓,早已成了這城市風景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45年戰火中抵抗不了炮彈的破壞,福臨大教堂在完工後的兩百多年轟然倒塌。留下的殘垣斷壁,在戰後的共產時代,提醒著人們戰爭的殘酷。教堂的重建計畫終於在1992年展開,並在20051031日重新開幕,重執其聖職。教堂的重建過程,盡可能地利用被炸毀後殘留下來的磚塊。所以,新教堂的牆壁中,依然清晰可見無數灰黑色石磚。新舊磚的銜接處,看似一道道的傷疤,喚起福臨大教堂的舊創。儘管如此,教堂優美的線條依然壯麗非凡。輕紗般的薄霧籠罩著易北河南岸的古城。可歌可泣的歷史與巴羅克(Baroque)的藝術風格,在朦朧中交織,化成如夢似詩的意境;既壯觀又細膩,既磅礴又淒迷,既永恆又古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