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太郎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貝多芬的故居

(2014-05-13 02:43:38) 下一个

自從德國統一之後,西德首都遷回柏林,德國波恩再也無人問津。只剩下音樂愛好者專程樂聖貝多芬故居朝聖了。德國小城中有一些極古老的房子,大多是兩三層的,包括一個閣樓,保養得宜,看上去並不破舊髒亂,反讓人頗有思古之幽情。貝多芬誕生之所就位於市中心附近經過一條叫做Belderberg的大街,從大街旁邊一條 叫frederick的小路走進去,過兩個路口就是波恩最出名的貝多芬之家。樂聖17701216日在這裏誕生。後來住過的地方,大都沒能保存下來,而這幢誕生的房子卻倖存下來,並保持了十八世紀的原貌。1889年波恩的幾位市民為保護貝多芬故居免於破壞共同購買下來,建成貝多芬博物館。博物館由兩所截然分開的房子所組成。它是波唯一一座至今仍完好無缺的貝多芬家族居住地從門外看,它與道旁其他小樓連為一體,並不起眼。淡粉色的牆上掛著一塊乳白色的石牌,上面刻著端嚴的印刷體金字,表明這座小樓就是貝多芬的故居。牌子下方是同色的格式玻璃窗,擋著白紗簾,右邊是深墨綠色的木質大門,上有絳紅色紋飾和金色把手,深沉而肅穆,甚至有些讓人敬而遠之,倒是頗合貝多芬的為人。從綠色小門進去後就可以參觀貝多芬故居了故居樓高三層,共12個陳列室,展出眾多珍貴文物與資料。第一層第一間介紹了貝多芬的祖父路德維希封貝多芬,他原是歌唱家,後來成為樂隊的指揮。第二間介紹貝多芬的父母約翰內斯封貝多芬暨瑪格達蕾娜。貝多芬的父親是宮廷男高音歌手。貝多芬無疑是出身音樂世家。這對他來說,有幸,也有不幸。他的父親為了急於把他培養成像莫札特那樣的神童,採用原始而殘酷的體罰方法,強迫貝多芬4歲開始學習鋼琴和小提琴。貝多芬在8歲時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12歲時已擔任宮廷助理管風琴師。第三間展出貝多芬少年時代的老師、朋友的圖片。貝多芬前後有11位老師。牆壁上,有為數眾多的音樂家的剪影,他們都曾經是貝多芬的老師。博物館的第四間有一幀最後兩任選侯的畫像,其一是馬克西米里安弗裏德里希,一是馬克西米里安弗朗茨,後者是奧地利皇后的小兒子,是由他派貝多芬前往他的故鄉維也納的。 貝多芬的《選侯奏嗚曲》就是為此而作的。第五間展出貝多芬故居收藏的有關貝多芬的信函的原件。第六與第七間,櫥窗內是貝多芬24歲的面形鑄模,有趣的是第十一陳列室展出了約瑟夫·旦豪澤在樂聖謝世後12小時為他製作的面模另有四個助聽器。牆上有一幅水彩畫,描繪的是兩萬多人在1827326日為貝多芬送葬的哀傷又動人的情景。樂器方面,譬如二樓第三陳列室就有作曲家年輕時所使用的中提琴;三樓第八陳列室也有兩台三角鋼琴,其中包括作曲家在維也納所使用的最後一台鋼琴,此琴共六組半78鍵,已接近現代之88鍵鋼琴。貝多芬用此創作被譽為鋼琴文獻中的珠穆朗瑪峰的第29號鋼琴奏鳴曲。後來在薩爾茨堡的莫特第二故居看到那台由Anton Walter所製造的三角鋼琴,只有五組琴鍵的後者與前者相較之下,是秀氣多了。兩相對比,不難明白為何莫特那麼輕靈飄逸,貝多芬卻如此波瀾壯闊,除了性格不同外,樂器的進化也為重要因素。 陳列室也展出了樂聖不同時期的手稿和信。作曲家早年筆跡整齊秀麗,即使32歲時耳疾日益嚴重,因聽不見牧人的歌聲,動了輕生之念而寫給兩個兄弟的遺書,即著名的《海雷根施塔特遺書》,Heiligenstadter Testament,筆跡也並不紊亂。可見那時貝多芬心情仍然極為淡定。朋友用心良苦為他設計的各類古老助聽器,如銅勺子,小型喇叭的,也陳列在一旁的櫃子裡。裡面的小閣樓卻是貝多芬出生的房間:生與死不過是一線之隔!安排可別具匠心。貝多芬晚年處於悲苦的窘境,病魔(肝病)的頑纏、侄兒百般的折磨,使他無所超脫,終於1827326日與世長辭,死時身旁沒有一個親人,同月29日舉行葬儀時,卻有兩萬群眾護送他的棺樞。 貝多芬逝世後,人們發現一封他給永遠的情人的情書。但這個情人究竟是誰,至今仍是個謎。人們只知道,這位偉大的音樂家歷經感情波折,但終身未娶。 如同所有的名人故居,貝多芬故居也有一個紀念品專賣店。店裡有關樂聖的書籍、唱片、塑像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專賣店外是個庭院。簷下不同時期的貝多芬塑像:正面蒼松前俯首苦思的半身銅像該是最為典型吧?前來朝聖的貝迷,最愛在此拍攝到此一遊的證據,不枉此行。

Beethoven-Haus
Bonngasse 20
53111
, 德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