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八)母亲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2014-10-30 18:54:00) 下一个

(八)母亲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2002年秋回家探亲, 看到二姐和二姐夫精心为母亲去世做的”无限追思”的纪念册. 里面母亲为自己的照片题的诗,让我震撼了, 汗颜了。


77年3月摄於鼋头渚公园
 

端坐远眺开心景,
越吴山水归民家;
风尘一世当初难,
今日沧桑射正道。 母自提

                      年迈得福览湖景,
                      展波舒眉依提栏;
                      难得今天光景好,
                      厌死昏风扑湖来。 母自提

春风吹过太湖静,
尽舒胸中操劳心;
安坐之福有几次,
远看平静浪不平。 母自提
 
仅初中肄业的文化, 在六十四岁的年龄, 一生为柴米油盐操劳, 儿女成长烦心的母亲, 居然还有写诗的雅兴. 记得那些照片是七四年春,母亲刚退休,陪从农场回家探亲的华弟一起游太湖时拍的。
诗中母亲感慨一生劳苦已息, 展望安福晚年的心境. 诗里也看出母亲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比母亲多读了几年书的我,写封信都难, 不要说写诗了, 念头都没有. 惭愧啊.枉费了母亲一片良苦用心. 仔细想来, 母亲虽然上学不多, 但母亲的一生勤奋上进好学, 有写诗的冲动也不足为怪. 母亲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我小的时候, 每晚就是听着母亲的故事睡觉的. 母亲酷爱历史, 常讲些三国, 历史,水浒人物等的故事,也讲圣经的故事, 而且总是捧着厚厚的圣经给我和小弟念. 母亲说,从前父亲当官时,她还是出去工作, 不喜欢像其他官太太那样, 要打扮爱漂亮, 成天不是麻将就是舞场, 她宁可自己关上房门看书。

母亲退休了, 邻居顾师母说, 叫你母亲出来聊聊天啊, 一人躲在家里多闷啊. 母亲知道了却说,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东家长西家短的串门嚼舌头,弄点无事生非的祸出来, 我在家看书不出门, 她们最多说我清高。
母亲让庆哥给她在无锡市图书馆办了个借书证, 每天上午朝图书馆跑. 还意外地在图书馆碰到一个几十年没谋面的小学同学, 母亲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天天给我们讲她与老同学相聚的新鲜事. 母亲如果能活到今天,母亲一定也会喜欢电脑网络,和我成为网友的。

母亲也爱看电影, 而且是无锡人说的”叫花子吃死蟹, 只只好.”那种。按母亲的说法, 不看你怎么知道不好?我单位里发的电影票, 我不想看的, 位子差的, 时间太早的, 给她看, 她都乐意, 而且风雨无阻, 从不迟到. 每次回来还要加上她自己的看法讲给我们听.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毛选第五卷发行时, 母亲居然自己掏钱买了一本, 阅读时还做笔记. 我取笑她时, 她不争辩, 只是淡淡一笑.(当时毛选都是单位发的)

母亲写信也是最勤快的,与镇江阿姨,与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们常书信不断, 而且特别认真. 母亲是邮政编号的忠实执行者,从未少过. 我给母亲的信,不知有多少次, 被母亲改正信中的错别字, 被提醒写信要具日期, 被批评信里的字虎头蛇尾。。。

读母亲的信是一种享受. 不管我在苏州,还是在瑞典,美国,母亲来信的信封, 漂亮,有气派的书写为多少人赞叹, 特别是母亲已高龄80, 仍然笔迹刚劲有力, 还在信中说开始学画虎 (可惜母亲给我在瑞典时的信没有保存好.)更吸引我的是母亲信中的内容,字里行间透出她的爱和忧. 她高兴她的儿女们在工作中的优秀成绩,她担忧他们的困苦. 她谈她看书的心得也说她对电影的体会。后来的信中常叹惜自己眼睛不好了, 电视看不清了,好在可以看书读报;后来又说书也看不清了,要用放大镜了, 但听广播还可以。。。让我想起母亲在我家住时, 邻居老李告诉我, 常见你母亲坐在饭桌上拿着放大镜看书 (厨房的灯太暗, 吊得太高), 难怪那时母亲常抱歉饭烧糊了。母亲看书可谓是如饥似渴, 爱不释手了。

母亲喜欢历史, 即便我们难得出去旅游, 母亲照样对风景区的古迹名胜如数家珍, 讲典故头头是道. 母亲几乎封封信要我们回家看一看家乡的变化.

九四年初,母亲在信中说她也许这辈子看不见无锡新建的”三城”风景区了. 为此我九四年春回国探亲时, 特意带她 逛”三城”。 84岁的母亲也许是这些风景区最老的游客了.
母亲不久就生病了, 我想母亲一定是抱病实现她游”三城”风景区的愿望的。 母亲豁达的人生观也由此可见。我为有这样的的母亲而骄傲.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