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落

I think, therefore I am. - René Descartes
个人资料
正文

历史上售价最高的十幅世界名画 ( 附:《绝世之恋》)

(2007-07-17 13:29:40) 下一个
1.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by Gustav Klimt
Sold for $135 million on June 18, 2006 in a private sale
(time value:$135 million)

 

2. Portrait of Dr. Gachet by Vincent van Gogh
Sold for $82.5 million on May 15, 1990 at Christie's, New York
(time value: $116,793,226.33)

 

3. Bal au moulin de la Galette, Montmartre by
Pierre-Auguste Renoir
Sold for $78 million on May 17, 1990 at Sotheby's, New York
(time value: $110,422,686.71)

 

4. Garçon à la pipe by Pablo Picasso
Sold for $104.1 million on May 4, 2004 at Sotheby's, New York
(time value: $106,910,700.00)

 

5. Dora Maar au Chat by Pablo Picasso
Sold for $95.2 million on May 3, 2006 at Sotheby's, New York
(time value: $95,216,000.00)

 

6. Irises by Vincent van Gogh
Sold for $49 million on November 11, 1987 at Sotheby's, New York
(time value: $78,402,796.71).

 

7.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by Peter Paul Rubens
Sold for £49.5 million ($76.7 million) on July 10, 2002 at Sotheby's, London
(time value: $77,927,200.00)

 

8. Les Noces de Pierrette by Pablo Picasso
Sold for $49 million on November 30, 1989
(time value: $72,697,766.77)

 

9. Portrait de l'artiste sans barbe by Vincent van Gogh
Sold for $65 million on November 19, 1998 at Christie's, New York
(time value: $71,691,040.02).

10. Rideau, Cruchon et Compotier by Paul Cézanne
Sold for $60.5 million on May 10, 1999 at Sotheby's, New York
(later resold at a loss)

( Info from Wikipedia )

~~~~~~~~~~~~~~~~~~~~~~~~~~~~~~~~~~~~~~~~~~~~~~~~~~~

 

* The following love stor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ainting #4, Garçon à la pipe by Pablo Picasso. It's interesting to read it, yet neither the truth of it can be verified, nor falsified.

 

《绝世之恋》 (ZT)


2004年5月5日,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金的天价成交。这个价位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记录,收藏界一片哗然,这幅名画的神秘收藏者立即成了世界媒体追踪的目标。面对新闻媒介,苏富比拍卖行没有透露这位买主的任何个人信息,连其国籍也不肯有丝毫暗示。直到这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那幅名画背后有一个凄美无比的爱情传奇……


"拿烟斗的男孩"相恋邻家女

这幅画是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当时他只有24岁,刚刚在巴黎著名的蒙玛特高地——青年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安顿下来。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的鲜花。专家评价说,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都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是毕加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经典的作品之一。

毕加索一生中有无数杰出的作品问世,其中《手拿烟斗的男孩》是他走过蓝色忧郁时期进入了粉红时期的代表作。这个作品,被评论家誉为"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似的神秘,凡•高《加歇医生》似的忧郁的唯美之作。"随着毕加索名声鹊起,这幅画在巴黎几经转手,最后被德国的犹太富商格奥尔格先生收藏。

格奥尔格家族以经营瓷器、钟表起家,19世纪初又涉及金融、股票和运输业,同时在莱茵河沿岸又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小斯帝夫•格奥尔格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单传,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精心栽培,才华过人。格奥尔格先生有一世交好友,名叫里查•霍夫曼,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瓷器贸易商。他们两家在柏林斯冈艾弗德大街的住所紧挨在一起,霍夫曼先生的爱女贝蒂比斯帝夫小一岁,两人从小青梅竹马。

那时,斯帝夫一直把美丽又有些怯弱的美国女孩当做亲妹妹看待。从懂事以来,贝蒂一直以为她的兄长斯帝夫就是这幅《手拿烟斗的男孩》的模特,因为画中的少年与斯帝夫无论是相貌还是神态气质上太像了。直到贝蒂长到12岁才从父亲的口中失望地得知,这画中少年与斯帝夫没有丝毫的关系。每当贝蒂有难言的请求时,她总会写一个留给哥哥的小纸条,把它贴在那幅《手拿烟斗的男孩》的背后。

贝蒂所画的第一幅素描就是手拿父亲的烟斗站在这幅画前的斯帝夫。18岁时,贝蒂把自己的素描稿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斯帝夫,斯帝夫第一次吻了他心仪的女孩。1935年初,战争的乌云已经笼罩着德国上空,格奥尔格先生开始把家族的大量艺术藏品和财产转移到瑞士,同时他力劝好友早日带家属到美国避难。但由于斯帝夫的母亲不愿离开故土而错过了逃离德国的机会。

1937年1月,欧洲局部战场已经被开辟,而在柏林的犹太人更是被大批地送进了集中营。格奥尔格先生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决定用重金购买英国护照,全家以英国侨民的身份逃出德国。在霍夫曼的帮助下,只有斯帝夫一人以难民的身份获得了英国某家庭养子的资格。斯帝夫与贝蒂一家准备乘坐同一辆火车逃出德国,但是最后没有如愿。


大使夫人泪沾传奇名画

战后,霍夫曼与女儿马上奔赴德国,开始了寻找格奥尔格一家的艰难旅程。父女俩几乎走遍了德国境内所有犹太人安置点,最后,他们在德国政府的公文中正式获知,格奥尔格家族中除了少数几个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员外,其他成员无一逃脱魔掌。为了抚平心灵上的创痛,贝蒂于1949年嫁给了长她6岁的约克•格鲁尼,一个来自波士顿的优秀青年。

1950年,贝蒂跟随新婚的丈夫,以美国驻英国大使夫人的身份来到了伦敦。再次回到欧洲,贝蒂感慨万千,她无法忘记自己曾经在伦敦火车站为了等待斯帝夫的到来,不吃不喝地站了几天几夜。而今,自己与初恋情人已是阴阳相隔。深知妻子心事的丈夫告诉她一个消息,最近苏富比拍卖行正在举行拍卖,有许多犹太人为了筹备战后重整旗鼓的资金,正把家族祖传的艺术藏品奉出拍卖。格奥尔格家族艺术藏品甚丰,贝蒂也许能在那里碰上格奥尔格家族的成员呢。

得知这个消息后,贝蒂马上到了拍卖会现场。可是她并没有得到任何斯帝夫的消息。正当贝蒂准备离开的时候,她忽然惊异地听到了一幅画的名字:"毕加索《手拿烟斗的男孩》,曾经的所属人不详,是盟军从德国缴获的战利品,一万美金起价,所筹款额将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

贝蒂想都不想就举起了牌子。竞拍的最后,价位被提到了2万8千美金,就当时的世界名画拍卖来说,这个价位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高价了。第三声询问过后,木槌落下,这幅画终于落到了贝蒂的手中。从此,这幅画一直被珍藏在格鲁尼家族的私人书房,直到5年后,格鲁尼先生结束了任期回到波士顿老家时,这幅画才跟随着格鲁尼夫妇回到了美国。

1965年10月里的一天,正在花园中修剪花草的贝蒂看见仆人带着一位陌生客人到了自己的面前。贝蒂一下子就被他忧郁的气质和深邃的棕色眼睛吸引了。客人穿了一套考究的黑色西服,稳健又优雅。贝蒂眯起了眼睛,极力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着对方似曾相识的影子。他用大海一样深情的眼睛看着贝蒂,然后缓缓地摘下了帽子,微微地向贝蒂鞠了一个躬。他轻声地对贝蒂说道:"你好吗?我的小贝蒂。"

听到他说的德语,贝蒂的脸失去了血色,手中的花剪掉到了地上。那声音虽然已经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种称呼她的方式,只属于一个人的!只有斯蒂夫才会这样叫,这是只属于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他还活着!


神秘遗嘱见证跨世纪传奇

他就是斯帝夫•格奥尔格,一个本该死在纳粹集中营里的少年。在波兰的纳粹集中营里,他目睹了父亲死在纳粹的毒气室里,母亲死在了纳粹的机关枪下。最后关头,他居然在死人堆里被美国士兵解救了出来。由于斯帝夫当时染上了肺病,生命垂危,马上被美军送往波兰一家地方医院治疗,一年后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死神,并返回德国。

斯帝夫用了两年时间同德国政府交涉,试图挽救家族在战争中失去的巨大财产。同时,他开始自学经济和法律,以早日完成父母亲的遗愿。1955年,他在伦敦出差时无意中在《泰晤士报》上看到了美国驻英国大使夫妇为爱因斯坦举行追悼会的照片,他敏锐地从照片上感到大使夫人就是他的小贝蒂。他马上来到美国大使馆,求见大使夫人,但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拒绝。斯帝夫不死心,想通过伦敦的朋友关系联系上大使夫妇,不巧第二天,德国有急事发生,他只好匆匆返回了柏林。

两个月后,为了寻找美国小妹,斯帝夫再次来到伦敦。等他见到美国大使夫妇时,他失望地得知上任大使夫妇已于一个月前结束了任期,回到美国了。他从新大使那里听说了贝蒂的情况,知道她已经成为了母亲,丈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绅士,斯帝夫心中既欢喜又怅然。他知道他们已经分别了近18年,虽然对于自己来说战争是永远无法愈合的创痛,但是对于贝蒂来说,也许她更想忘记那一段历史。

斯帝夫忍痛没有再去美国寻找贝蒂,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家族事业的振兴上来。他把父亲转移到瑞士的财产收了回来,同时开始在金融和建筑业寻求发展。为了安慰父母的在天之灵,从50年代末开始,他联合其他与自己有同等遭遇的人们同德国政府交涉,以获得政府的战争赔偿。但是,诉讼之路漫长而坎坷,也就是在他几乎绝望之时,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在美国有一对曾经做过英国大使的格鲁尼夫妇,正致力于帮助流亡美国的犹太人的重组事业。同时,那位朋友在闲聊中透露了格鲁尼夫人曾经收藏了一幅毕加索的名画《手拿烟斗的男孩》。

可以想象斯帝夫在听说这个消息时内心的震撼!他万万没有想到,凝聚着自己所有珍贵的初恋记忆的那幅画竟然被贝蒂珍藏着,这说明在贝蒂的心中一直珍藏着有关自己的记忆。他再也忍不住了,第二天,他就办理了去美国的签证。当他开始走近贝蒂的时候,他的心几乎都要跳出来。斯帝夫觉得从客厅至花园的路漫长而艰辛,他几乎走了28年的时光……


名画见证有情人海誓山盟

当泪水把他们两人的衣襟打湿之后,贝蒂挽着斯帝夫的手臂来到了书房,给他看那幅画。他在那幅画前站了许久,眼泪一直没有干过。最后,他习惯性地走到那幅画前,试图翻看那幅画的背面,看看他的小姑娘是否给他留了什么纸条。最后他们都笑了。

他见到了格鲁尼先生,两个男人虽然第一次见面,却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他们只迟疑了一秒钟,然后就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格鲁尼先生对斯帝夫说的第一句话是:"那是一场可耻的战争,是人类的耻辱。"斯帝夫对格鲁尼所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从懂事起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贝蒂一生幸福,而你做到了,我也许没有资格说这句话,但是我很想说谢谢你。"

格鲁尼夫妇试图挽留斯帝夫在家里多住几天,但是斯帝夫执意早日返回柏林。临行前,贝蒂坚持把那幅画还给斯帝夫,斯帝夫这样说道:"你有两个理由必须拥有这幅画:一,你替我的父母保全了这幅画,使它避免落入他人手中,他们在天之灵一定非常欣慰;二,对于我来说这幅画里有太多的记忆,它在你的手里,意味着你没有把我忘记,至少这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

在随后的岁月里,格鲁尼夫妇不遗余力地呼吁美国各大媒体关注战后对犹太受害者赔偿等问题。从70年代起,《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著名媒体纷纷开始大幅报道这方面新闻,为斯帝夫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不久,德国莱茵河沿岸开始修建大坝,政府同斯帝夫交涉过后,开始批量购买他的土地。就这样,在战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斯帝夫使家族的财产翻了几番。80年代中期,斯帝夫把企业委托给信赖的经营者,自己则隐居在家族的古堡中,深居简出。

1996年,格鲁尼先生辞世。2年后,贝蒂的健康严重恶化,她再次致电斯帝夫,希望他能够在她活着的时候,收回他家族的画。斯帝夫亲自到美国看望了贝蒂,并且说服她打消了这个想法。由此,贝蒂留下遗嘱:如果在她死后,斯帝夫先生依旧拒绝接受这幅画,那么她的儿子们可以将这幅画拍卖。拍卖收入三分之一留给她的子女,三分之一捐给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三分之一捐给以斯帝夫•格奥尔格先生命名的任何慈善机构。

2003年底,贝蒂辞世一年半后她的后人决定拍卖此画。此消息一经传出,就引来了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2004年4月,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手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由于此画打破了1989年凡•高名画《嘉歇医生》8250万美金的记录,这位神秘的收藏者一直成了世人关注的对象。

2004年11月,斯帝夫辞世,斯帝夫的后人奉他的遗嘱将一封有斯帝夫亲笔签名的信转给贝蒂的后人时,真相才终于大白——那神秘的购买者正是斯帝夫本人。据说,这幅画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尽头,他是凝视着这幅画,走向人生的尽头……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落梅天 回复 悄悄话 不知道说什么,可是还是想说点什么,有的时候语言是多余的。谢谢你。
若尘liu 回复 悄悄话 真感人,我眼含泪水读完了这篇绝世之恋,我想也许应该把它拍成电影,以传世人.我将打印下来和爱人共享.
edrif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lhw72的评论:
Thank you so much for the visiting, blhw72!
blhw72 回复 悄悄话 a precious piece worthy of being bookmarked.

Tks for sharing.
edrif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翠花姐的评论:

谢谢翠花姐分享你的感受! 祝好!
edrif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什刹海的评论:
谢谢! 高兴你也喜欢!
edrif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松蕃小筑的评论:

谢谢松蕃小筑的分享! 是啊, 不是天意就很难解释种缘分.
翠花姐 回复 悄悄话 很感人的故事,曲子配的也很凄美~~好贴!
什刹海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强帖!收藏了。
松蕃小筑 回复 悄悄话 很感人的故事,以前只知道这幅画;不知背景故事,忍不住多看几遍。可见犹太人是很神的;真是天意啊!
melly 回复 悄悄话 回复edrifter的评论:
Thanks for telling me this touching story. So everlasting love exists indeed in the world.

People tell stories in different ways. Writers use words, musicians music and songs, painters paintings. Every piece of art works expresses something. The story you posted here was related to Piccaso's painting. I believe that there must be another story behind it.

Thank you.
edrifter 回复 悄悄话 Hello, Melly. Thank you for visiting my just-opened cyber home ---- you probably the very first guest here! ; ))) I feel honored to have your comments of grace.

Same here, I do have a big heart for art works, but not a delicate mind to appreciate them. But sometimes I feel content to just enjoy that visual pleasure, instead of going deeper into them deciphering “the meaning” behind. Maybe this is where it separates a professional and a layman. : ))

There actually is a touching love story associated with the painting posted here, #4, Garçon à la pipe by Pablo Picasso. It is interesting to read it, though there is no way to either verify or falsify the truth of it. Here it goes.

~~~~~~~~~~~~~~~~~~~~~~~~~~~~~~~

《绝世之恋》 (ZT)


2004年5月5日,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金的天价成交。这个价位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记录,收藏界一片哗然,这幅名画的神秘收藏者立即成了世界媒体追踪的目标。面对新闻媒介,苏富比拍卖行没有透露这位买主的任何个人信息,连其国籍也不肯有丝毫暗示。直到这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那幅名画背后有一个凄美无比的爱情传奇……


"拿烟斗的男孩"相恋邻家女

这幅画是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当时他只有24岁,刚刚在巴黎著名的蒙玛特高地——青年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安顿下来。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的鲜花。专家评价说,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都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是毕加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经典的作品之一。

毕加索一生中有无数杰出的作品问世,其中《手拿烟斗的男孩》是他走过蓝色忧郁时期进入了粉红时期的代表作。这个作品,被评论家誉为"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似的神秘,凡•高《加歇医生》似的忧郁的唯美之作。"随着毕加索名声鹊起,这幅画在巴黎几经转手,最后被德国的犹太富商格奥尔格先生收藏。

格奥尔格家族以经营瓷器、钟表起家,19世纪初又涉及金融、股票和运输业,同时在莱茵河沿岸又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小斯帝夫•格奥尔格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单传,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精心栽培,才华过人。格奥尔格先生有一世交好友,名叫里查•霍夫曼,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瓷器贸易商。他们两家在柏林斯冈艾弗德大街的住所紧挨在一起,霍夫曼先生的爱女贝蒂比斯帝夫小一岁,两人从小青梅竹马。

那时,斯帝夫一直把美丽又有些怯弱的美国女孩当做亲妹妹看待。从懂事以来,贝蒂一直以为她的兄长斯帝夫就是这幅《手拿烟斗的男孩》的模特,因为画中的少年与斯帝夫无论是相貌还是神态气质上太像了。直到贝蒂长到12岁才从父亲的口中失望地得知,这画中少年与斯帝夫没有丝毫的关系。每当贝蒂有难言的请求时,她总会写一个留给哥哥的小纸条,把它贴在那幅《手拿烟斗的男孩》的背后。

贝蒂所画的第一幅素描就是手拿父亲的烟斗站在这幅画前的斯帝夫。18岁时,贝蒂把自己的素描稿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斯帝夫,斯帝夫第一次吻了他心仪的女孩。1935年初,战争的乌云已经笼罩着德国上空,格奥尔格先生开始把家族的大量艺术藏品和财产转移到瑞士,同时他力劝好友早日带家属到美国避难。但由于斯帝夫的母亲不愿离开故土而错过了逃离德国的机会。

1937年1月,欧洲局部战场已经被开辟,而在柏林的犹太人更是被大批地送进了集中营。格奥尔格先生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决定用重金购买英国护照,全家以英国侨民的身份逃出德国。在霍夫曼的帮助下,只有斯帝夫一人以难民的身份获得了英国某家庭养子的资格。斯帝夫与贝蒂一家准备乘坐同一辆火车逃出德国,但是最后没有如愿。


大使夫人泪沾传奇名画

战后,霍夫曼与女儿马上奔赴德国,开始了寻找格奥尔格一家的艰难旅程。父女俩几乎走遍了德国境内所有犹太人安置点,最后,他们在德国政府的公文中正式获知,格奥尔格家族中除了少数几个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员外,其他成员无一逃脱魔掌。为了抚平心灵上的创痛,贝蒂于1949年嫁给了长她6岁的约克•格鲁尼,一个来自波士顿的优秀青年。

1950年,贝蒂跟随新婚的丈夫,以美国驻英国大使夫人的身份来到了伦敦。再次回到欧洲,贝蒂感慨万千,她无法忘记自己曾经在伦敦火车站为了等待斯帝夫的到来,不吃不喝地站了几天几夜。而今,自己与初恋情人已是阴阳相隔。深知妻子心事的丈夫告诉她一个消息,最近苏富比拍卖行正在举行拍卖,有许多犹太人为了筹备战后重整旗鼓的资金,正把家族祖传的艺术藏品奉出拍卖。格奥尔格家族艺术藏品甚丰,贝蒂也许能在那里碰上格奥尔格家族的成员呢。

得知这个消息后,贝蒂马上到了拍卖会现场。可是她并没有得到任何斯帝夫的消息。正当贝蒂准备离开的时候,她忽然惊异地听到了一幅画的名字:"毕加索《手拿烟斗的男孩》,曾经的所属人不详,是盟军从德国缴获的战利品,一万美金起价,所筹款额将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

贝蒂想都不想就举起了牌子。竞拍的最后,价位被提到了2万8千美金,就当时的世界名画拍卖来说,这个价位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高价了。第三声询问过后,木槌落下,这幅画终于落到了贝蒂的手中。从此,这幅画一直被珍藏在格鲁尼家族的私人书房,直到5年后,格鲁尼先生结束了任期回到波士顿老家时,这幅画才跟随着格鲁尼夫妇回到了美国。

1965年10月里的一天,正在花园中修剪花草的贝蒂看见仆人带着一位陌生客人到了自己的面前。贝蒂一下子就被他忧郁的气质和深邃的棕色眼睛吸引了。客人穿了一套考究的黑色西服,稳健又优雅。贝蒂眯起了眼睛,极力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着对方似曾相识的影子。他用大海一样深情的眼睛看着贝蒂,然后缓缓地摘下了帽子,微微地向贝蒂鞠了一个躬。他轻声地对贝蒂说道:"你好吗?我的小贝蒂。"

听到他说的德语,贝蒂的脸失去了血色,手中的花剪掉到了地上。那声音虽然已经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种称呼她的方式,只属于一个人的!只有斯蒂夫才会这样叫,这是只属于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他还活着!


神秘遗嘱见证跨世纪传奇

他就是斯帝夫•格奥尔格,一个本该死在纳粹集中营里的少年。在波兰的纳粹集中营里,他目睹了父亲死在纳粹的毒气室里,母亲死在了纳粹的机关枪下。最后关头,他居然在死人堆里被美国士兵解救了出来。由于斯帝夫当时染上了肺病,生命垂危,马上被美军送往波兰一家地方医院治疗,一年后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死神,并返回德国。

斯帝夫用了两年时间同德国政府交涉,试图挽救家族在战争中失去的巨大财产。同时,他开始自学经济和法律,以早日完成父母亲的遗愿。1955年,他在伦敦出差时无意中在《泰晤士报》上看到了美国驻英国大使夫妇为爱因斯坦举行追悼会的照片,他敏锐地从照片上感到大使夫人就是他的小贝蒂。他马上来到美国大使馆,求见大使夫人,但遭到了工作人员的拒绝。斯帝夫不死心,想通过伦敦的朋友关系联系上大使夫妇,不巧第二天,德国有急事发生,他只好匆匆返回了柏林。

两个月后,为了寻找美国小妹,斯帝夫再次来到伦敦。等他见到美国大使夫妇时,他失望地得知上任大使夫妇已于一个月前结束了任期,回到美国了。他从新大使那里听说了贝蒂的情况,知道她已经成为了母亲,丈夫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绅士,斯帝夫心中既欢喜又怅然。他知道他们已经分别了近18年,虽然对于自己来说战争是永远无法愈合的创痛,但是对于贝蒂来说,也许她更想忘记那一段历史。

斯帝夫忍痛没有再去美国寻找贝蒂,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家族事业的振兴上来。他把父亲转移到瑞士的财产收了回来,同时开始在金融和建筑业寻求发展。为了安慰父母的在天之灵,从50年代末开始,他联合其他与自己有同等遭遇的人们同德国政府交涉,以获得政府的战争赔偿。但是,诉讼之路漫长而坎坷,也就是在他几乎绝望之时,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在美国有一对曾经做过英国大使的格鲁尼夫妇,正致力于帮助流亡美国的犹太人的重组事业。同时,那位朋友在闲聊中透露了格鲁尼夫人曾经收藏了一幅毕加索的名画《手拿烟斗的男孩》。

可以想象斯帝夫在听说这个消息时内心的震撼!他万万没有想到,凝聚着自己所有珍贵的初恋记忆的那幅画竟然被贝蒂珍藏着,这说明在贝蒂的心中一直珍藏着有关自己的记忆。他再也忍不住了,第二天,他就办理了去美国的签证。当他开始走近贝蒂的时候,他的心几乎都要跳出来。斯帝夫觉得从客厅至花园的路漫长而艰辛,他几乎走了28年的时光……


名画见证有情人海誓山盟

当泪水把他们两人的衣襟打湿之后,贝蒂挽着斯帝夫的手臂来到了书房,给他看那幅画。他在那幅画前站了许久,眼泪一直没有干过。最后,他习惯性地走到那幅画前,试图翻看那幅画的背面,看看他的小姑娘是否给他留了什么纸条。最后他们都笑了。

他见到了格鲁尼先生,两个男人虽然第一次见面,却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他们只迟疑了一秒钟,然后就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格鲁尼先生对斯帝夫说的第一句话是:"那是一场可耻的战争,是人类的耻辱。"斯帝夫对格鲁尼所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从懂事起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贝蒂一生幸福,而你做到了,我也许没有资格说这句话,但是我很想说谢谢你。"

格鲁尼夫妇试图挽留斯帝夫在家里多住几天,但是斯帝夫执意早日返回柏林。临行前,贝蒂坚持把那幅画还给斯帝夫,斯帝夫这样说道:"你有两个理由必须拥有这幅画:一,你替我的父母保全了这幅画,使它避免落入他人手中,他们在天之灵一定非常欣慰;二,对于我来说这幅画里有太多的记忆,它在你的手里,意味着你没有把我忘记,至少这是我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

在随后的岁月里,格鲁尼夫妇不遗余力地呼吁美国各大媒体关注战后对犹太受害者赔偿等问题。从70年代起,《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著名媒体纷纷开始大幅报道这方面新闻,为斯帝夫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不久,德国莱茵河沿岸开始修建大坝,政府同斯帝夫交涉过后,开始批量购买他的土地。就这样,在战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斯帝夫使家族的财产翻了几番。80年代中期,斯帝夫把企业委托给信赖的经营者,自己则隐居在家族的古堡中,深居简出。

1996年,格鲁尼先生辞世。2年后,贝蒂的健康严重恶化,她再次致电斯帝夫,希望他能够在她活着的时候,收回他家族的画。斯帝夫亲自到美国看望了贝蒂,并且说服她打消了这个想法。由此,贝蒂留下遗嘱:如果在她死后,斯帝夫先生依旧拒绝接受这幅画,那么她的儿子们可以将这幅画拍卖。拍卖收入三分之一留给她的子女,三分之一捐给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三分之一捐给以斯帝夫•格奥尔格先生命名的任何慈善机构。

2003年底,贝蒂辞世一年半后她的后人决定拍卖此画。此消息一经传出,就引来了世界媒体的强烈关注。2004年4月,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手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由于此画打破了1989年凡•高名画《嘉歇医生》8250万美金的记录,这位神秘的收藏者一直成了世人关注的对象。

2004年11月,斯帝夫辞世,斯帝夫的后人奉他的遗嘱将一封有斯帝夫亲笔签名的信转给贝蒂的后人时,真相才终于大白——那神秘的购买者正是斯帝夫本人。据说,这幅画一直陪伴他走到生命的尽头,他是凝视着这幅画,走向人生的尽头……
melly 回复 悄悄话 I know little about painting. However, the compositions from Van Gogh and Renoir are visually enjoyable. I hardly understand most of Piccaso's works though three of his paintings you presented here are seemingly exceptions. :-)

thanks for post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