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小城的选举(二)

(2022-11-14 21:10:21) 下一个

小城的选举(二)

现任市长Dave是个70出头的白人老头,越战老兵,已经在市议会服务了25年,曾在规划委员会(Planning Commission)和发展署(Development Agency)担任主任和副主任,之前也曾担任过市长和副市长职务。为人和善,经验丰富,此次竞选连任,主要也是强调经验和过往的成就,但感觉有些轻敌,甚至有些漫不经心,毕竟年纪有些大了,对新生事物缺少敏感性,居然连竞选网站都没有更新,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解释说,是因为他聘请更新网站的人几周前突然去世了,并带走了网站的密码,所以他现在无法更新竞选网站?令人忍不住要问:Are you serious?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市长是不是太老了?小城的居民,是不是该考虑选择一位年轻些的市长?

老市长面临的两位挑战者,目测都是印度裔,一位是现任4区议员Sabina,50岁上下,精明强干,电脑工程师出身,Oracle公司高管,很可能是一位单身母亲(竞选文宣里没有出现过老公的照片,而在美国的选举文化里,强调家庭支持是很重要的,所以如果有老公而不出镜是不太正常的),刚担任了4年的市议员,期间担任过两年副市长,致力于提振小城经济、鼓励女性参与科技行业,此次放弃竞选连任市议员,直接参选市长职位,向现任市长提出挑战,主打“创新”牌,直言不讳提出更新换代,认为小城的领导层应该实现“年轻化”,并体现人口构成的变化。Sabina似乎是唯一一个在google 和youtube上投放广告的候选人,上网的时候经常可以刷到,各个路口的广告牌也很多,感觉人气很旺。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小城的亚裔人口比例已经达到48%,已经是最大的族群,但还没有产生过亚裔市长,如果此次Sabina当选,她将创造历史,不仅是第一位亚裔市长,也将是第一位女性市长!

另一位候选人,Dinesh医生,也差不多50出头,在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担任首席医学官,有四个小孩,业余时间做了很多志愿者工作,比如少年运动队的教练,图书馆咨询委员会和教育基金会的委员,等等,但没有担任过市议员,也没有其他政府工作经验,2020年直接冲出来竞选市长失败,此次卷土从来,仍然感觉希望不大,最好还是先从市议员做起,积累一下经验,这样比较容易让选民接受。

但他的竞选网站有两个地方很有意思:一个是在介绍文字里面,引用了一段当地报纸的报道(笔者怀疑是付费软文),直接说他比现任市长Dave和市议员Sabina都更了解小城的财务状况,不知道依据何在?感觉有点自吹自擂;另外一个是他放了一段自己拍摄的宣传短片,这是几个候选人的竞选网站上,唯一出现的动态影片,很生动,让选民更直观的了解这个人,但没提出什么具体的施政主张,而拍摄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夸Dinesh 医生是个好人,在小城生活了40多年,对小城很有感情,有领导能力和奉献精神,还有医学背景,可以带领大家抗击疫情,等等等等,直接就称他为“最好”(best)、“完美”(perfect)的市长;让人不仅忍俊不禁,再次领略了印度人民勇于表达、自信爆棚的特点,也值得推崇“温良恭俭让”的东亚人民反思J。

除了市长大位的争夺之外,还需要选出两个区的市议员。一个是2区,现任市议员Mark,是一位表情严肃的白人男性,目测60岁左右,退役美军上校,西点军校毕业。他的挑战者是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姑娘Sara,目测是拉丁裔,工程师,没有太多经验,但很有热情,也是唯一在竞选纲领中提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候选人,感觉是个很有政治抱负的年轻人。

另外一个需要选举市议员是4区,由于Sabina放弃连任去竞选市长,她空出的位置需要有人填补,目前有两位竞争者,都是女性,一位是拉丁裔的Rubio,差不多40出头,另外一位好像是白人和亚裔混血的Heidi,看起来50多岁(请大家原谅,笔者在介绍候选人的时候总是依靠感觉和目测,那是因为官方正式的参选文件都不会直接披露候选人的年龄、族裔等敏感信息,公众只能从照片、经历、背景资料里去猜个大概)。

前面说过,美国许多小城的市长和议员都是不拿工资的,相当于志愿者,这里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有个人野心,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基本不会是希望利用公职牟利,攫取灰色收入。这方面美国的法律是很严格的,但如果是想从政,那么从基层干起,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知名度,以后有机会可以去竞选更高的职位,也是一条无可厚非的路径。比如这次竞选市长的Sabina,感觉就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竞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又比如参选2区的小姑娘Sara,大学业没多久,还没结婚,就已经想在政治上跃跃欲试。按照美国的法律,有政治野心没有错,想要出人头地也没有错,只要有能耐,愿意“为人民服务”,就可以出来溜溜J从某种角度讲,美国鼓励“木秀于林”,鼓励“出人头地”,这大概也是美国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吧。

实际上,想要参选市议员一点也不难,只有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

  1. 是美国公民;
  2. 完成了选民登记;
  3. 未因实施或计划实施行贿或受贿、贪污、盗用或挪用公款、作伪证等被定过罪。(请注意这个限制很窄,基本上只限于公务犯罪,既不涉及暴力犯罪,也不涉及政治犯罪,比如煽动颠覆、寻衅滋事等);.
  4. 能提供20-30份本区的选民签名支持(这个门槛真的很低了)。

竞选主要靠广告牌J

大家常在电视新闻里看到美国选举活动很热闹,大型的集会造势,旌旗招展、人头攒动,其实在小城市,竞选活动往往是静悄悄的。能让人感觉到有点选举气氛的不过是路边、街角甚至邻居家门口随处可见的竞选广告牌。而竞选广告牌也不是乱放的,必要要“守规矩”:

a. 在摆放广告牌之前,候选人必须签署责任书,承诺在选举结束之后十天内移除所有广告牌,否则市政府会进行移除,但费用由候选人承担;

b. 广告牌需到市政府备案,内容必须与90天之内的选举或投票有关(不能提前太多时间摆放);

c. 最大不能超过32平方英尺,最高离地面不能超过8英尺;

d. 摆放位置不得妨碍通行,不能在高速路的进出匝道上,也不能在高速路上能看得见的任何地方(这应该是怕引起交通事故吧)。

除了广告牌之外,候选人主要靠竞选网站和走家串户来宣传自己,有些候选人,比如前面提到的市长候选人Sabina会在youtube 和google上投放广告,不时推送给当地上网的选民。一般在投票前一两个月的时候,地方电视台、商会和其他一些团体,会组织几场选民见面会、政策说明会等,带一点电视辩论的性质,但没有总统选举那么浓的火药味,远没有到州或者联邦选举“剑拔弩张”的程度。

美国地方选举大多是非党派性的!

小城选举的这种“祥和气氛”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市长和市议员选举是“非党派性的”(non-partisan),也就是说候选人名单上不会列出所属党派,各政党也不会直接参与组织竞选活动,所以党争的局面大大减少。一般大家都很以为美国选举通常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相争,但实际上在大多数郡县和城市两级是的地方选举中实行的是非党派性选举,比如全美最大的30个城市中,只有纽约、费城、华盛顿少数几个城市是采用党派性的选举模式,其他大多数城市比如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旧金山、丹佛、西雅图等都是实行“非党派”选举的。

这是美国自进步时代(Progressive Era)以来一项重要的政治改革,目的是革除政党机器对地方政治的控制,建立更高效、务实的地方政府。赞成地方选举非政党化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人认为地方事务大多数是非政治性的,需要处理的多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一句美国的俗话来说,就是“处理垃圾的方法,不分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因此不希望把“党争”带到地方政治里,而希望聚焦具体民生,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党争,也避免了因为选举“大伤和气”,不利于选举之后继续大家继续合作,造福乡里乡亲。毕竟大家在同一个小城居住,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如果因为选举搞得别别扭扭的,日子很难过得舒心。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大多数的地方选举都是非党派性的。当然在有些州,虽然法律规定地方选举是非政党化的,还是有些候选人会利用媒体访谈或其他机会,有意无意透露自己的政党归属和倾向,以便收获一些选票;有些地方政党组织也会想法设法、明里暗里支持自己党派的候选人,但加州在这方面有更加严格的法律规定,有人称之为“绝对”非政党化的选举:司法、学校、郡县、城市的公职一律非政党化,任何政党和政党组织不得对候选人表示支持、赞助或反对。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有时候非政党性的选举反而竞争更加激烈,可能会出现两个候选人同属一个政党的情况,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比如去年轰动一时的波士顿市长选举,吴弥(Michelle Wu)就是战胜了同属民主党的温和派对手,赢得了市长宝座。此次笔者居住的小城选举,候选人中间,应该也有属于同一政党的情况,这时候就更要拼政策、拼人气,看选民喜欢谁更多一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