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華文化的精华都在“中庸”一书

(2017-06-06 09:24:07) 下一个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许多现代的中国人,也不容易简单地介绍与说明给欧美的朋友。若以一本书要包含中華文化的话,当然,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指向论语。但是论语是早期的孔子教导学生的言语,只是儒家思想一部分而已,並不包含老莊思想与中国的佛教思想。假如要以一本书可以代表我国的儒道佛思想的话,则一定是中庸这本书了。因为中庸含有儒家的仁义道德的思想,有老子的循序自然哲学,有莊子的悠然自得的看法,並且含有佛教的进入极乐世界的观念。此拥有儒、老莊、释家的哲学,溶合而成一部的道德形上学,中庸一书的特色就是在此,所以中庸是中華文化的精华,十足可以称为中華文化的代表。

 

A)中庸作者与时代背景

 

中庸为孔子之嫡孫子思所作,由他与孔子弟子笃行儒家的仁义忠恕思想而渐渐悟出的形上思想集合而成。子思、名孔汲、字子思,孔子嫡孫。生于周敬王37年或483BC,死于周威烈王24年或402BC,享年82岁。关于中庸的作者,虽然在后代有不同的猜測,但汉朝司馬迁的史記中說中庸是子思所作,宋朝朱子(朱熹)在他的四书集注中亦說是子思所作,所以我們可以猜测中庸的大部分应该是子思所作的,但仍然許多現代學者認為有一部分中庸為子思的弟子在先秦时期加入,但無法得到证实。笔者认为最好的选择是一口咬定,中庸是孔子的嫡孫子思和他的弟子所写,以便将中庸推荐到全世界,正如朱子在中庸的序的放之则弥六合,可以充满此世界。

 

 

 

B)中庸全书的宗旨

 

 

中庸的第一章的第一段話可以代表全書的宗旨:"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简单地解释于下:率者、循也。意義是"上天赋予人的稟質叫做本性,人循此本性作事是正道,要人人修治此正道叫做教化。"中庸的宗旨也可以用第二十章的"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為代表,{簡譯:真誠是天理的本然;做到誠,是人道的当然。}其实、上述所說的二宗旨意義是相同的。

 

 

中庸的特色就是一部以道德为修养的形上思想:在"中庸形上思想"书中,作者高柏園引用項退結先生對形上学的定义:"形上学是我人对自己所經验思考的实在界所作的終极解释。"高柏園教授又论及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我們的价值观,而在所有的价值观中,以道德為主的儒家价值观渐受重視,如孔子的忠恕思想,王阳明的良心,和中庸的誠。而在此物貭欲望為重的世界中,吾人对道德要求渐渐産生充分的自觉,道德旳价值在我們的心中便提高,因此對形上要求就会以道德為依归,故道德形上学就为现代的哲学家所重视。中庸之由天命而降至人界的道與德,人效法天之誠而建立的誠的道德,就完全符合道德形上学要求,所以笔者就认同高柏园教授,定位中庸是一部道德形上學。

 

 

C)中庸全书大意

 

1CH1:照后人猜测,中庸成书的背景,应该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实践孔子所推崇的仁道主义下,弟子们在身体力行下所悟出的心得,他们都会有一感觉,在心中都会有一股向善的人性,而 此向善的人性是生来就有,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更加称这种人的天性为良知。孟子更进一步,将此种生来就拥有的称呼为人之四端,並且告诉他的学生弟子们:盡心行仁道就可以了解人的本性,再进一步,就可以接近天理了。[注:孟子盡心篇]。所以照儒家思想的推论,中庸的CH1,应当与孟子的所谓盡心知命而知天非常相似的。

 

2CH2CH20中段:作者继续孔子的笃行仁道的教育,以勉励他的弟子。而最特殊的一章,則是CH14,作者说: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又说: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他告诉他的弟子,在行仁道的过程,虽然各人的遭遇不同,但也应该随遇而安,最重要的是在行仁道时,必须自我感觉安逸与自得。

 

3CH20后段至CH33尾:

 

在此段中,重要的思想包括:

 

a、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CH20)-人效法天地山水的大公无私与成长万物之精神,而作为自己修养的目标,如此才可以使我们有限的生命寄托在此无限的意义之中,修养之时、处处以敦行儒家特有的诚意的仁心为依归,这样就可以附合中庸的道德形上学的要求。

b、可以与天地参矣(CH21)-我们效法天地,並且使天地万物都存在于应该有的位置,如此的赞助天地万物,最后到了与天地结合在一起。

c、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CH25)。诚是人能培养自己人格的要件!道是自己导引自己的路径。

d、成己、仁也。成物、知也(CH25)。-完成自己的人格、就是笃行仁道的目标。能够保存万物原有生存的价值,就是智慧的表现。成己成物这一词句,可以说是使吾人与天地万物的存在意义的进展,產生万物一体的亲和感。中庸的原文、比较难了解,以莊子书中的哲学,可以理解为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又以今日的术语,可以解释为:保持万物的自然生态,让万物呈现真实不虚的一面,换言之,环保也。

e、至诚无息(CH26)-人要无间断保持诚心,並且效法天地山水的大公无私,才能达到周文王的纯正。

 

在另一博文中,笔者有更详细的介绍中庸全书大意,有兴趣者,可以参攷我的博文: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013/201705/36167.html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013/201705/36167.html

 

D)中庸可以代表国学的原因

 

中庸是由孔子的弟子与他的嫡孫子思的长期执行仁道而悟出的道德形上学,子思的徒孫孟子就巧妙地用六个字代表:盡心知命知天,由此而来,儒家思想的中庸就自动向命与天的哲学而发展。正因如此,中庸的思想中,就包含了顺从自然天道的思想,与不强求的哲学。在此之中,包括了老子与庄子的思想。由于印度佛教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在唐朝中期,在禅宗的六祖大师的前后,才有中国佛教的形成。中国佛教,虽缘于印度佛教,但因经过特殊格义的传道过程时,很多的格义都采取了庄子的言语。所以,笔者认为:中庸的思想也含盖了中国佛学思想。因此,笔者列举出中庸书中与老子、庄子思想相似之处,又举出中庸书中与佛学思想相似之处:

 

1、与老子思想相似之处

 

中庸哲学之中,接连了人与天道的关系,最终的目标是天人合一,几乎是与道家相似。老子之道中、最主要的宗旨,可以说是: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一切顺遁自然其然就好,不必多加干涉。中庸书中,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在CH25中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也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天地的诚和人的诚,都是自动完成的,也是順其自然。而且在中庸的CH20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就是说:人要效法天的诚。而天的特色就是順万物的自然,所以人也要順万物的自然,也是和老子的道法自然相似。

其次,老子强调政治上要无为而治,其重要的观念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以今日西方资本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積极的保持此自然的环境。但是,中庸一书中的哲理是積极的成已成物,也就是说: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也同时成就万物的生存价值。以今日的环保为例,两者之分别是:老子是主张绝对的无为,而中庸是主张不要破坏万物的生存价值。两者都有强烈的环保心态。

 

2、与庄子思想相似之处

 

在莊子哲学中,其两大特别之观点:就是莊学的齐物论与逍遥遊。a、庄学的齐物论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中庸也包含这方面的哲理,在CH25中,谓:在至诚者实践仁道时,将他的仁心发挥到极致时,同时也帮助天下万人万物也各盡其本性,最后达到他的心态和天地结合在一起了。[ 原文:可以与天地参矣。]也就是他在实践仁道时,可以达到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比莊子更上一层楼了。b、在中庸的CH14中,子思也告诉他的学生要随遇而安,要不怨天、不尤人。要无入而不自得。也就是说:在实践 仁道的同时,要自得与安逸。所以中庸的哲学是可以和莊子的逍遥遊比美。

 

3、与 佛教思想相似之处

 

佛教在中国的演变,有很多的改变。在中庸与佛教思想相似之处,有下列数点:a、在佛教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净土宗的一心一意努力 希望死后可以上极乐世界。假如我们定位中庸是一部道德形上学的哲学的话,则在实践仁道的过程中,将我们有限的生命置于一个有崇高理想的道德意境中,就等于此生就在极乐世界。b、佛教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教我们要下定决心,以投胎后成佛为人生目标。而中庸的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的含义是教我们以学习天的诚作为人生目标。两者几乎相同。c、佛教以看空放下作为修养工夫之初步。同样的,中庸是以慎独为其修养工夫。两者几乎相似,但是,笔者认为慎独的工夫比较困难又高尚。

 

 

D)中庸的展望

 

1、中庸的是廿一世纪所必須的道德标准

 

 

中庸书中的CH25,要求我们以建立自己,並扩大此诚意以建设万物。就如同莊子所说的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心愿。假如我们都信仰这个字的话,並且将诚的观念扩展到万事万物的话,则今日世界上的一切伟大发明,都以诚为考虑的依据。现在与未来所遇到的科学或社会问题,不以古代的宗教信仰为其道德的衡量标准,大家都共同抛弃古代祖先所遗留下来的成见或者迷信,很多现代的问题都可以无私而真诚的在一起,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交换意见。如此,现代的太空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研究,都可以有一个很合理的答案。

 

2、是具有道德形上学的哲学思想的卄二世纪的新圣经

 

假如可以用一字代表中庸全书的意义的话,此字就是。我们知道每天都有晝夜,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又让万物自动生成与凋谢,而且都是那么準确地,那么自然地,亳不隠藏、毫不自私。这都正如孔子所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些都是天的诚心诚意的表现而且,而中庸所说的诚就是天道的自然表象。而中国的天就是古书易经、尚书与诗经内的上帝,从最近考古学家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出周武王与周公是有极大的憂患意识建立了周朝,为了扫清当时商朝的极端迷信,所以从老子与孔子后就以取代了上帝一词,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庸的就是抽象的中国古代上帝。而此诚字则更适合此卄一世纪末期与卄二世纪,因为中庸书中没有神话故事,也没有任何神秘主义的思想,是一个纯以道德为哲理的思想而已,而且可以让东方人士与西方人士所接受。在此交通发达的世界已经渐渐变成一个世界村,各种宗教文化种族人种的频繁交集,所以以诚为主的新的道德標準一定会变为未来世界的标准,如此世界大同的目标也指日可待。

 

 

 

3、吻合皇极经世的推算

 

习大的一带一路规划可以让我们看到廿一世纪的中期,的确会是中国人的世纪,这竟然与邵康节的皇极经世的预言完全吻合,照皇极经世的推算,西元2044年后的60年将会是中国人为主的甲子。在此以东方哲学为依归的卄二世纪中,一个以中庸的字为人类道德的标准,一定会来到此世间的。关于皇极经世与2044年后的一甲子为中国人的世纪,请参考我的博文: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013/201509/186034.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