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韬光养晦的智慧=小国以下大国的外交政策-道德经CH61

(2017-02-06 08:53:51) 下一个

“韬光养晦”是中国近年来对付拥有强大海空军的美国的政策,此政策已经行之多年,虽然是忍辱负重,但也是非常有效的拖延政策。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海空军日益壮大,是否应该继续保持这种“韬光养晦”的政策呢?尤其是2016年的南海的领海争端,所以是否仍然尊守这个老政策,就更加引起广泛的争议。“韬光养晦”的词语出自旧唐书,但是这个政策的始作俑者可以说是出自老子。老子在道德経中多次强调柔弱、素朴、知足、清静,也强调“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如此种种的言论,所以当一个国家遇到强敌时,自然就会以“韬光养晦”的政策来对付了。所以笔者推论:老子的哲学应该会引发后人的“韬光养晦”的观念和名词。

在道德经CH61中,由于春秋时期战争频繁,老子提供出他的以静为主的外交政策,最有名的二句是:“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他的建议是:假如大国可以用柔弱的姿态包容小国的话,就可以得到小国的归顺。而小国用柔弱的态度忍耐大国的话,就可以得到大国的接受。如此各得所需,世界大同就有希望了。

但是中国是否应该仍然以此韬光养晦为应对外国霸权的政策呢?以一个最简单的数字,我们可以断定中国仍然是小国。在2017年元月的中美实力比较:1、中国拥有300枚核弹头,而美国拥有7000枚核弹头。两者差距很大。2、中国拥有一条改装旧的航母舰,美国拥有十只新型的航母舰。也是差距很大。3、中国毫无现代海空战的作战经验,而美国每三年就有海空战的经验。也是差距很大。4、中国的全年GDP=$11.5兆美元,而美国全年的GDP=$18兆美元,虽然两者差距不太大,但是美国在很多方面有主导权。。由这些数据,毫无疑问的,与美国相比,中国仍然是小国,尤其是在美国与俄国两边的和好趨势下,就要单打独斗,所以中国仍然要忍耐。这就是老子所说仍然要以“小国以下大国”心度,再韬光养晦数年,是为上策。

除非我国已经在“点穴”战术,与具有“金鐘罩”功能的量子通讯战术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可以一举打扰任何敌人的通讯系统,而自己的通讯系统卻毫无受損,不然的话,恐怕还需要韬光养晦五年以上。


先将道德经CH61原文和白话文登出,再讨论:

 

〖道德经CH61原文〗


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2、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3、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4、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5、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6、大国不过欲兼畜人,7、小国不过欲入事人。8、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道德经CH61白话文〗

1、大国要像江海一样,处于下流,成为天下河水流往的地方。[注:交-河水流往之处。]
2、天下的雌性动物,常常以静胜过雄性动物,这是因为雌性动物以宁静自居其下的原故。[注:牝一雌性动物。牡-雄性动物。]
3、所以大国以谦下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注:下-谦下。]
4、小国以谦下对待大国,就可以取得大国的包容。[注:下-谦下。]
5、所以一个是以谦下取得小国的信任,一个是以谦下取得大国的包容。
6、大国不过想要包容小国,小国不过想要信任与忍耐大国。[注:兼畜-包容。入事-附从,信任和忍耐。]
7、假如大国和小国都各想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8、大国应该要先谦下。


〖讨论〗


1、在老子道德经中,他一向就推荐雌性动物的“静”和“居下”,他的哲学中,认为柔弱可以胜过刚强,他不推荐强壮,他认为万物强壮后,一定要走向衰老的方向。所以在CH61中,老子外交政策就强调大国要柔弱的居于下位,如此才可以使小国心悦诚服而归顺臣服,进而可以平天下了。而且小国更要以柔弱姿势的居于下位,这样可以使大国能包容与接纳,如此就可以保卫全国人民。

2、在小国和大国之间要和平共处的话,老子建议:大国应该首先抛下自己高贵的心态,表示柔弱而居下,有此“以大事小”的包容心,天下就会归顺了。

3、孟子在梁惠王下篇有一段与齐宣王的对话,恰好可以解释老子的大小国间的外交政策。孟子说:“惟仁者为以大事小,……唯智者为以小事大,……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所以,很明显的,以小事大的可谓是智者, 他是畏天者,目的就是保卫此小国旳人民。孟子以儒家的思惟,以和平来化解大国与小国的外交爭执,由他的这段话,孟子不愧为亚聖,努力促使当时的和平。由两位先哲的言论,我们可见: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亦有许多相似之处。


4、所以孟子的“唯智者以小事大”=老子的“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韬光养晦。这也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哲学。从历史上可见,以前侵略中国的匈奴人、遼人、夏人、金人、滿人等,在宋朝时期和明朝时期,自从宋太祖之杯酒释兵权后,与朝廷只考文状元而不考武状元的国策,所以宋朝和明朝的军力都不强,都是每年奉献几万両白银与几万匹绸布给这些外族,当时的宋朝和明朝,也是在韬光养晦多年,但是经过数百年后,这些外族最后给中国同化了。我们都知道:这些外族最后也改为汉人的姓氏,譬如姓马的或者姓骆的。而且有趣的是:现在这些外族人比中国人还更加爱中国。可见韬光养晦不是坏政策,可以行之多年。数百年以后也许就可以知道:老子哲学的光采和伟大处。

5、另外一例,在清朝末年,欧美列强各国,每次战爭后,就是割地赔款。当时,幸好采用“以夷制夷”的妙策,也等于是“韬光养晦”,免得领土给欧美国家佔领,得以渡过这个奇恥大辱的时段,经过近一百年的煎熬后,终于得以保持领土的完整。这也可以算是“韬光养晦”功效。

6、由以上两例,可見老子的“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妙策,是极有道理的,尤其是在两国的军力懸殊太大的状况下,暂时韬光养晦也是保护其国民生命的良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