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代伟

政治|传媒|历史|诗词|股票
个人资料
正文

纳什维尔:“黑马总统”波尔克长眠地

(2015-03-10 05:25:14) 下一个

     为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波尔克在总统任内兢兢业业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并且几乎没有过任何休闲式活动。。。他的头发也全白了-是美国总统中未老先衰现象最为严重的。

     波尔克主导的战争,使墨西哥丧失了大半国土…正如历史上的中国清朝之于“沙皇”俄国,墨西哥之后也始终留有对美国的仇恨。

     如横立“铡刀”架在密西西比河与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的“大河湾之州”田纳西,以其地理﹑文化和经济的差异分为三个部分。从蓝岭山脉西麓延伸至田纳西河谷的一系列山峰和谷地地带,其中有海拔两千多米高的著名的“大烟山脉”(Great Smoky Mountains),称为东田纳西;包括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在内的“沿海湾”平原( Gulf Coastal Plain,是墨西哥湾向周边陆地-包括美国南部﹑墨西哥东部及古巴岛扩散形成的低地平原地带)则占据着西田纳西州;位于二者之间的,即是由田纳西州的地理奇观-田纳西河“大河湾”两度流经之后隔离出来的盆地及高地圈区域-中田纳西。中田纳西有着便利的地形与肥沃的土地,在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这里是维吉尼亚及北卡罗来纳殖民者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定居的目的地。而今天,中田纳西已成为田纳西州的人口﹑交通﹑文化及政治中心,州府纳什维尔城就坐落于此。有一项统计显示,距纳什维尔1000公里的范围内居住着美国总人口50%(这与田纳西州所处的东南部地区,与人口稠密的美国东部及中西部相连的位置有关)。

     纳什维尔是田纳西州次于孟斯的第二大城市,它被誉为美国“乡村音乐”的圣地,同时也是“南方哈佛”范德比尔大学所在地。纳什维尔坐落于九曲回肠的的坎伯兰河河畔-那是一条发源于肯塔基州境内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流经田纳西州中北部,然后又返回到肯塔基州西部的另一个“大湾”之河。 纳什维尔城最早由美国探险者詹姆斯•罗伯特森(田纳西创建者之一)与约翰•唐纳尔森(即后来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的岳父)共同创建,它的名称则来源于美国独立革命战争期间10名阵亡的爱国者将领之一-法兰西斯•纳什(Francis Nash)。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812年战争”前曾经在纳什维尔执业律师和从事政治。1843年纳什维尔正式被定为田纳西州的首府之后,进行了长达14年的浩大兴建,这其中就包括位于坎伯兰河南岸的田纳西州议会大厦。自此之后,田纳西州议会大厦所坐落的“议会山”高坡上,不仅成为了田纳西州议会和田纳西州政府高级官员们办公的场地,也出人意外地充任着18世纪前叶美国政坛的“黑马”人物﹑来自田纳西的美国第11任总统-詹姆斯•波尔克的长眠之地。

     从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的官邸及长眠地-“赫米特吉”向西,沿田纳西州24号公路“黎巴嫩公路”段10英里处,即到达坎伯兰河西南岸的纳什维尔城中心地区。而来自东岸的41号公路-“詹姆斯•罗伯特森公路”在跨过坎伯兰河上的“胜利纪念”大桥后,则作右弧线呈“?”状绕行而去。坐落于半圆形弧线内部区域的,是高坡处一些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它们即是田纳西最高法院﹑田纳西州档案及图书馆,还有最高处的田纳西州议会大厦等。从“?”弧线之前顺直线的“夏洛特”大道南行,沿途是各种政府性建筑或博物馆。其中有一幢方形别致的大楼,名为“詹姆斯•波尔克”州办公大楼,牌子还有“詹姆斯•波尔克”剧院的标志。有意思的是,这座24层高楼的介绍上说,它是1981年在“安德鲁•杰克逊酒店”的原址上建造的。南面一点儿的第六大道上还有一座“赫米特吉”酒店。第六大道的西末端,即是坐落在高处﹑草坪环绕的田纳西州议会大厦。从侧面的石阶走到大厦北面,从低矮的大理石围墙俯视,看到低处的坡地上有一个四方的平顶亭子。亭子底座四周被黑色的铁栏杆围护,里有一块石碑。这里,就是有着“黑马”总统之称的詹姆斯•波尔克的长眠之地。

     1845年3月4日,詹姆斯•波尔克在华盛顿宣誓就职后,开始了他决不谋求连任的“一任奇观”。根据几十年后美国“历史之父”乔治•班克罗夫特(波尔克总统时期曾任海军部长)的著述,波尔克上台后制定了四项明确的目标:重建独立金库制度;获得部分或全部俄勒冈地区;降低关税以及从墨西哥获得加利福尼亚及新墨西哥地区。在他四年的任期中,波尔克不遗余力地紧张工作,最终全部完成了这些目标。他冀图以获取“非蓄奴“的俄勒冈及“蓄奴”的德克萨斯领土的方式,也使美国北方和南方都感到满意。波尔克在总统任内兢兢业业每天工作18小时以上,并且几乎没有过任何休闲式活动。今天,我们在田纳西州哥伦比亚城(摩利郡驻地)的波尔克故居内,看到墙壁上悬挂着波尔克上任和离任总统时的两幅照片对比-他是美国总统任期内未老先衰状况最为明显的一位。繁重的工作最终拖垮了波尔克的身体,他的头发也全白了。波尔克在离开白宫三个月就病逝了-是美国总统中退休时间最短去世的总统。他后来被评为美国“最勤奋”﹑“最有效率”的总统,但在历史学家眼里,波尔克是一位“有着伟大成就,鲜为世人所知”的总统。

     记得最初在公开资源中求索詹姆斯•波尔克总统墓的位置时,出人意料地跳出来的,是巍峨的田纳西州议会大厦。与最高政府机构同处一地,波尔克总统墓还是头一遭,“和平共处”之间仍透着一丝奇秘。位于“议会山”(Capitol Hill)西北侧坡地上的詹姆斯•波尔克总统之墓,仿若僻静公园内的一座供人小憩的亭子。它那由四根石柱简单支撑起来的平顶“亭”式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他“先师”安德鲁•杰克逊总统“赫米特吉”希腊庙宇墓的样式。作为自他而止美国历史上唯“二”的两位边塞出身的总统﹑与传统东岸“贵族”党(指美国早期元勋们创建的“联邦党”及“民主共和党”等)相径庭的民主党的早期“殿堂级”人物,波尔克与杰克逊似乎都刻意避开了总统先贤们已有的埃及-罗马式高碑冲天模式,而采用了具有艺术风格的希腊柱式宇盖建筑。而在他们之后,美国总统们的墓葬制式则又逐渐转回到了从前的露天式。与杰克逊墓的圆身穹顶相异,波尔克墓则呈方体直顶,这两位有着极大相似的北卡罗来纳籍田纳西政治家,在生前历经忘年的政治同盟之交后,逝后似乎依然在戚戚着“天圆地方”的莫逆。

     波尔克上台后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一直牵扯着那个时代每位总统神经而不得安宁的奴隶制问题。波尔克本人一生都是一个奴隶主,他的父亲塞缪尔•波尔克留给他超过8000英亩(32km²)的土地,波尔克后来又从父亲和已故的兄弟那里继承了20名奴隶。1835年波尔克担任田纳西州长后,他又与姐夫一起在密西西比的卡菲维尔购置了一处棉花种植园,并在余生一直经营着。波尔克很少出售奴隶,在担任总统期间境况变好时,他又购买了更多的奴隶。波尔克在他长年的政治生涯中,仍然兼有着种植园奴隶主的身份。虽然这在当时也是美国众多重要的政坛人物,包括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马丁•范布伦和约翰•泰勒,甚至反对派的“辉格”党领袖亨利•克雷以及后来成为总统的“美墨战争”英雄扎卡里•特勒等所共同拥有的生活状态,波尔克还是在支持奴隶制者、反对奴隶制者和折衷主义者三方派别中都很不讨好。在他的任期内,许多废奴主义者批评他为奴隶主集团的工具,并声称德克萨斯合并和之后的“美墨战争”加速了奴隶制的膨胀。波尔克在日记中称奴隶制不应在从墨西哥赢得的领土中存在,但他却又拒绝签署条约来禁止它。

     从“议会山”沿台阶下来,偶尔遇到有穿着黑色大衣貌似高级政府人员的匆匆走过。互致招呼之瞬,冬末的寒冷在口鼻之外转化为一抹白雾,飘忽在他们深凹的眼眶前方。待至坡度间的平整地面,是水泥板块铺成的简单人行道路。稍踱几步来到便道环绕的詹姆斯•波尔克墓的前面,并没有任何忌讳的心颤。位于议会大厦重地的詹姆斯•波尔克总统之墓,应该是自“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弗农庄园墓之后,第二个令人有闲适感的逝者长眠之地(华盛顿墓白天游人众多,亦有管理人员)。正在围绕波尔克墓细细瞻仰之际,从坡下的田纳西州卫生部大楼方向走上来一位正装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前往“山”上的议会大厦办事。我请他帮忙拍张照,他痛快地答应了,并善解人意地问我是否拍“亭子”横楣上的“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美利坚合众国总统,1795年11月2日出生,1845年6月5日去世”。他说话的发音极为清晰,使我感触到“波尔克”的中文与其英文“Polk”(音poυk)发音的深度区别。不过在汉语里确实没有与这种音韵可以配合的单字,还是按照我们习惯上的翻译好了。

     波尔克的任期内,以民主党人确信的“为自耕农场主开辟新的土地,对于共和国力量的成就来说必不可少”-即“昭昭天命”为己任,专心致力领土的扩张。前总统约翰•泰勒在离任前,已经敦促国会通过两院共同决议批准了德克萨斯加入联邦。波尔克正式就职的第三天,一直不承认德克萨斯独立的墨西哥政府就提出严重抗议,并随后与美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波尔克在支持德克萨斯边界争端的前提下派密使前往墨西哥谈判,还提出购买墨西哥所属的加利福尼亚及新墨西哥等地区的进一步要求,遭到墨西哥当局的拒绝。1845年7月4日的美国“独立日”当天,德克萨斯合并方案被一致通过。詹姆斯•波尔克总统随即签署法令,将这个地域广大的前“孤星共和国”(Lone Star Republic,德克萨斯领土在历史上被逐渐切割后,变成“星”状被包围在美国与墨西哥之间,因此得名。德克萨斯州目前的绰号仍是“孤星”)纳入到美国领土,并于1845年12月29日正式成为美国第28个州。波尔克上任伊始的这一强势举措,彻底激怒了墨西哥政府,该国的政治人物再三警告这次合并会导致战争。这也正是辉格党人亨利•克雷在总统竞选时所担心的事情:引发美国与墨西哥两国为领土走上战争的道路。而波尔克与政治经验老道的克雷的区别之处,也正是他敢为其不敢为的“小山核桃”之硬。

     詹姆斯•波尔克总统的墓地建筑基座四周,被后来安装的黑色铁栏杆围护起来,不得入其内近距离触之。这种规避游人过客的冷硬设施,若我们邻家常见的院落围墙,在美国是较少使用的。记得在之前的历任总统百年之地,也仅有乔治•华盛顿与汤玛斯•杰斐逊这两位万众敬仰的“国父”级总统,以及安德鲁•杰克逊这位“印第安人杀手”及田纳西“大师”三人的墓前出现过围护性的黑铁栅栏。与前两者不同的是,詹姆斯•波尔克与安德鲁•杰克逊墓一样都是“庙宇”建筑本身之后被围上(图片资料显示之前没有铁栏,人们可抚碑拍照)。不知道这是否与他们二人所拥有的驱逐印第安人﹑领导“不义”战争及争夺弱势群体土地的非伟大行为,在后世有遭人责有关。波尔克与杰克逊都是在“西部”拓疆地发迹政治者,开发地殖民者对新土地的渴望和追逐,是以他们为首的民主党兴盛的动力与基石。这一点,在“老山核桃”杰克逊创建的民主党“昭昭天命”的扩张主义信念中显露无遗,杰克逊的继任者马丁•范布伦也分别在佛罗里达及密苏里干戈以见。而最终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属詹姆斯•波尔克这位“小山核桃”。

     1846年初,为稳定新合并的德克萨斯边界争议地区的安全,詹姆斯•波尔克派“老粗”将军扎卡里•特勒率军前往格兰德河一带(今美国与墨西哥的分界线部分)。1846年5月,怀着侵吞墨西哥土地实质企图的波尔克政府终于向墨西哥宣战,墨西哥历史上最惨痛的疆域丢失战争爆发了。美墨战争历时不到两年,两军分别在德克萨斯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地区、新墨西哥地区、墨西哥境内维拉克鲁斯至墨西哥城地区四个主要战场作战。扎卡里•特勒率领的主力军跨过格兰德河,1847年2月他以4500人击败由墨西哥总统者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亲自带领的15000人军队,取得著名的布埃纳维斯塔(Buena Vista)战役胜利。扎卡里•特勒也随即成为扬名全美国的战争英雄,为他日后竞选美国总统积累了坚实资本。波尔克总统同时又派遣另一支美军在和温菲尔德•斯科特的带领下从墨西哥东岸登陆,入侵墨西哥中心地区。美军于1847年9月攻占了墨西哥城,美国国会及政府内外刹时叫嚣要吞并整个墨西哥,最后由于辉格党人的强烈反对而告吹。1848年2月,墨西哥被迫签订了屈辱性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 Guadalupe Hidalgo,位于墨西哥城以北的小镇,现属墨西哥城),美墨战争最后以波尔克总统的成功领导取得了胜利。

     站在形单影孤的波尔克墓前,偶尔还有跑步溜狗的人悠然而过,他们并没有稍微停留甚至往这里瞥上一眼。这位曾经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攫取大量土地的“田纳西之子”,去世一个半世纪后遭遇的是长眠于政府重地却又无法释怀地落寞。1848年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中,墨西哥将今天美国西南部,包括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犹他州及科罗拉多和怀俄明两州的一部分割让给了美国。美国通过这场规模不算很大的战争获得多达2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今日美国大陆总面积的1/4。就扩张美国领土而言,波尔克的“功绩”仅次于美国第3任总统汤玛斯•杰斐逊(路易斯安那购地)。这场19世纪中叶于美洲大陆上最强盛的两个国家之间残酷的疆域之争,使一度占据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墨西哥丧失了大半国土,元气大伤。而美国从此获得在孤立世外的美洲的主宰地位,正如历史上的中国清朝之于俄罗斯,墨西哥之后也始终留有对美国的仇恨。美墨战争收尾的一个重要插曲,是1848 年1 月在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当年底,波尔克总统在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中证实此事后,一时举国若狂。人们从各地奔向金矿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淘金热”就此爆发。这一狂热至1849 年时达到最高潮。

     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战争,是继美国独立革命战争及1812年美英战争(包括对印第安人的零星战争)之后,南北战争之前85年间美国爆发的第三场大规模战争。“乱世出英豪”,每一次战争都涌现出众多在后来占据重要历史角色的响当当人物。这其中除掉“一任奇观”中坐镇指挥的詹姆斯•波尔克总统与其国务卿詹姆斯•布坎南(后来的美国第15任总统)外;还有领导战争的英雄式人物-扎卡里•特勒(波尔克下任的美国第12任总统)和温菲尔德•斯科特(第14任总统竞选人)等;更有直接投身战斗、后来在美国“内战”中担当重任的年青精英军人,他们是:尤利西斯•格兰特(联邦军统帅、美国第18任总统)、乔治•麦克莱伦(联邦军总司令、1864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威廉•谢尔曼(联邦军将领、以决不竞选总统闻名,谢尔曼坦克名源)、罗伯特•李(联盟国统帅)、杰斐逊•戴维斯(联盟国总统)、“石墙”杰克逊(联盟国将领)及富兰克林•皮尔斯(美国第14任总统)等。可以说,詹姆斯•波尔克总统发动的美墨战争,在将奴隶制引进新兼并土地上的同时,也在为未来因奴隶制导致的南北战争充当着领袖们的“演练场”,更是他之后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内部战争赴始继终的6位总统们的塑造阵地。

     波尔克总统的墓碑呈四方基座样式,高度也仅是齐胸。与他之前夺取中西部地区的“西北之王”、美国第9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位于俄亥俄河畔的冲天巨碑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刨去华盛顿﹑长眠于教堂地下室的亚当斯父子及詹姆斯•麦迪逊等总统的无碑墓外,波尔克是他之前历任总统中墓碑最矮小的。如果从整体墓制规模及设计而言,波尔克墓应该亦是最普通的,用尖刻的语言则可称之为“寒酸”。波尔克墓碑的正面-即朝向“议会山”方向的南面,是已经退色黑字刻文,上面写着: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的遗体长眠在(墓碑)地下的墓穴里。他出生在北卡罗来纳州麦克伦堡郡,他与父亲塞缪尔•波尔克于1806年移居到田纳西。接下来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美德在他的生命中被展示出来;基督徒的卓越在他逝后被体现出来(作者注:此为大致意思)。最底部写着:莎拉•柴尔德里斯-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的妻子,1803-1891(生卒年份)。除了墓亭门楣上的“美国第11任总统”的微小字体头衔外,整座墓地再也没有第二个字附加表述这位沉睡在地下的主人的身份,或者他生前的丰功伟绩。再与处在他们正中间的那位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去世的第9任“短命”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相较,波尔克与杰克逊这两位具有更大拓疆功绩的“7-11”(指他们的任期)总统都表现出的是令人不忍的低调。

     波尔克政府在出兵美国西南部夺取墨西哥土地的同时,也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位于西北部太平洋沿岸的俄勒冈地区。地域同样广大的俄勒冈地区从19世纪末开始被美英两国商贸势力交替控制,1812年美英战争后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外交问题。1844年总统竞选期间,波尔克的民主党人曾提出完全占有俄勒冈地区,之后并打出“以北纬54度40分划界,否则战争!”(:原句为Fifty-Four Forty or Fight!当时的“俄勒冈地区”指介于北纬42 度到54 度40分的太平洋到落基山脉之间的部分地区。包括今天加拿大的西部省份)的口号。鉴于波尔克的强势态度,不愿意诉诸武力的英国最终通过谈判在1846年6月与美国签订了《俄勒冈条约》。条约中将俄勒冈地区以49度纬线划界,这与美国最初的提议相一致(这也是今天美国与加拿大两国在北美大陆中间长达3500公里“直线”边界的来源)。波尔克也作了让步,同意把俄勒冈北半部让给英国。俄勒冈地区争端的结果,使美国获取了后来组成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爱达华州,以及部分的蒙大拿和怀俄明州的大片土地。美国西部边界推向太平洋的进程遂告圆满完成,与美墨战争一道实现了詹姆斯•波尔克总统与他的民主党所畅想的“昭昭天命”。

     詹姆斯•波尔克总统“一任奇观”之初,德克萨斯并入到美国;1846年俄勒冈争端结束那一年底,中西部的爱荷华加入联邦成为第29州;美墨战争结束不久的1848年5月底,“五大湖”地区的威斯康辛又以第30州的身份参与到合众国。然而,波尔克的“昭昭天命”计划使命并没有就此停止。紧接着的1848年6月,波尔克又授权大使前往西班牙商讨购买古巴的问题。他提出付给西班牙一亿美金,这在那时是笔相当大的数目(相当于现在的27亿)。古巴靠近美国,并也有着奴隶制度,所以购买古巴的想法对南方极具吸引力,但在北方却不受欢迎。然而,由于西班牙政府在古巴仍然存在着诸如食糖、糖浆、朗姆酒及烟草等巨大的经济利益,波尔克的购买建议被拒绝了。波尔克在白宫殚精竭虑的总统生涯,严重地损害了他原本不胜的健康。他刚上任之初,年仅49岁,是人生中最充满精力与热忱的时期。然而当他四年后离任时,已经身瘁力竭,体重下降,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甚至出现了秃顶。波尔克履行诺言,成为了第一位不谋求连任的总统。1848年总统大选的结果,美墨战争英雄、辉格党人扎卡里•特勒当选为下一任美国总统。

     波尔克离开华盛顿后,携夫人莎拉•柴尔德里斯返回到纳什维尔。莎拉重建了新宅,并取名为Polk Place“波尔克宫”。退休后的波尔克又马上投身到了他的新图书馆新建工作中,强度的工作量最终压垮了他。波尔克病倒了,之后迅速进入到了病危状态。1849年6月15日下午-及他总统离任后的第103天,詹姆斯•波尔克在纳什维尔的新家中去世,终年仅54岁。波尔克是一位以缩短生命换取“昭昭天命”的可叹总统(代伟语)。他被埋安葬在了“波尔克宫”院内。波尔克去世后,他的夫人莎拉又独自在“波尔克宫”生活了40多年。美国“内战”期间,波尔克在密西西比的种植园被毁掉,莎拉失去了生计,生活更加贫困。直到第21任总统切斯特•阿瑟时期(1881-1885年),国会颁发养老金,莎拉的生活才有所保障。莎拉于1891年去世,享年88岁,她与波尔克终生无后。1893年,“波尔克宫”被拆毁,莎拉与波尔克的墓被迁移到了田纳西议会大厦旁安葬-也就是今天位于“议会山”北侧的詹姆斯•波尔克总统之墓。

     附:从詹姆斯•波尔克总统墓向东走不远,有一尊立于高碑上的威武勒马青铜像,马头朝向波尔克墓方向,那即是“老山核桃”安德鲁•杰克逊;从杰克逊雕像再向东走,不远处又有一尊披衣站立的真人雕像,他则是第3位出生于北卡罗来纳、政治发迹于田纳西的美国总统-第17任安德鲁•约翰逊。有趣的一点是,在这三位总统的家乡-北卡罗来纳州的州府罗利城,即纳什维尔城正东方850公里处,北卡的议会大厦门前也有他们三人的雕像。那是1948年北卡罗来纳为回应南邻南卡罗来纳“争夺”安德鲁•杰克逊总统出生地而树立的“三总统”雕塑。也许彼时,北卡罗来纳政府官员的心底还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对峙“抢去”他们这三位总统的西邻田纳西。

附图1:

附图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