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11亿卖画,是西方对华的文化“鸦片战争”?

(2015-11-13 09:43:20) 下一个

纽约时间11月9日晚,上海藏家刘益谦豪掷近11亿人民币,在纽约佳士得拍下莫迪里阿尼的《侧卧的裸女》。此举不仅打破了莫迪里阿尼个人拍卖纪录,也使其成为目前全球拍卖场第二贵的艺术品。

中 国企业家们频频一掷千金,让人不禁联想到1980年代经济腾飞期的日本曾经在苏富比和佳士得创下的世界艺术品高价纪录。财富的突然爆发,引导金钱流向人类 的精神产品,因为这一项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堡垒而无法确立一个统一的恒定的量化的标准。从此一窝蜂似地涌向国外拍卖场,若没有及时与之相应的艺术教育和接纳 能力,财富的急剧增多,带来的也许是另一场西方掀起的“鸦片战争”。引自《东方早报》)

刘益谦11亿买画,西方对华的文化“鸦片战争”

(中 国收藏家频频在海外买入天价印象派艺术作品,令人担心会重演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日本艺术泡沫,当时日本企业不断在拍卖场大量天价购买印象派作品。后 来这批天价印象派作品被低价抛售,而卖不掉的,现仍保存于日本各银行的,当年价值50亿美元,而现在只值14亿美元,大幅贬值。)

一,西方掀起的文化“鸦片战争”

巨资购买欧美过时天价艺术,令人联想起日本经济泡沫时期日本企业疯狂购买欧美过时的天价艺术品的教训。

在 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日本企业不断在拍卖场大量天价购买欧美过时100年的现代艺术早期的印象派作 品。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这批日本企业制造出来的欧美天价艺术品低价抛售,其中卖不掉的,现仍保存于日本各银行的当年价值50亿美元,而现在最乐观的 估计只值14亿美金,当年制造天价的一些日本企业已经破产。

日本当年的教训是艺术认知陈旧而过世,上个世纪80、90年代,当代艺术已经兴起,而日本偏偏疯狂买入过时100多年的现代艺术早期的印象派作品,艺术认知的愚昧与落后让日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 国企业和收藏家巨资购买欧美过时的天价艺术品,正中欧美艺术资本的下怀。近些年,欧美艺术资本有计划地炒高中国艺术品和文物的价格,其目的之一就是把欧美 过时的天价艺术品向中国推销。当模仿欧美艺术的中国油画都炒到1.8亿的时候,中国花几亿买入欧美天价艺术似乎就很正常了。

中国流失海外的 文物有记载的有1700万件,近30年流入美国的中国文物有记录的就有230万件。欧美艺术资本巧妙地利用中国人的自卑心态,不断炒高中国艺术品和文物的 价格,最终成功令中国人用天价从欧美人手中买回海量文物,如果能同时令中国人大量买入欧美过时的天价艺术品,那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回顾一下 圆明园水龙头兽首的价格历程,可以小窥欧美艺术资本的炒作路径。1985年美国古董商以每尊1500美元购得牛、虎、马铜像,1987年蔡辰男则以 16.5万美元购得猴首;1989年蔡辰洋以14.85万英镑、13.75万英镑和18.15万英镑购得牛虎马首。2000年保利集团以774.5万港币 拍得牛首,818万拍得猴首,1544万拍得虎首,2003年何鸿燊600万购回猪首,2007年何鸿燊6910万购得马首,2009年鼠首和兔首被拍到 1400欧元。

比利时人尤伦斯是欧美艺术资本中的一个中国艺术炒家,其手中的中国艺术品有1700多件。从2009年到2011年的3年间,尤伦斯抛出100多件中国艺术品,从中国人手中套现十几亿人民币。尤伦斯手中的中国艺术品估计超100亿人民币。

巨资购欧美过时艺术品是一种暴发户式的文化自卑心态,和日本当年的暴发户心态类似。这种土豪文化自卑心态被欧美艺术资本巧妙利用,已经从中国掠夺了庞大的经济利益,这就是一场潜伏着的艺术战争,当然这场艺术战争持续的时间会很长久。

天价艺术品本身就是容易引起轰动的社会公共事件,不能只从企业的私德考虑,必须归属到社会公德层面。如果带起一股中国企业购买欧美过时天价艺术的风潮,重演日本当年的愚昧,就已经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巨 资购买欧美过时天价艺术,将重演日本当年的愚昧。愚昧总会付出代价,时间问题。日本当年的教训就是买了欧美过时100年的印象派,过时的东西已经失去艺术 价值,其经济价值早就已经透支而泡沫巨大。如果日本企业当年买入的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欧美刚兴起的当代艺术,则如今已经升值数百倍甚至是数千倍。

刘益谦11亿买画,西方对华的文化“鸦片战争”

(在 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日本企业不断在拍卖场大量天价购买欧美过时100年的现代艺术早期的印象派作 品。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这批日本企业制造出来的欧美天价艺术品低价抛售,其中卖不掉的,现仍保存于日本各银行的当年价值50亿美元,而现在最乐观的 估计只值14亿美金,当年制造天价的一些日本企业已经破产。)

二,欧美天价油画倾销中国,警惕日本当年泡沫

5月11日,毕加索的画作《阿尔及尔的女人》在纽约佳士得拍卖,最终以1.794亿美元成交,刷新了艺术品在任何拍卖会上的最贵记录。但我们还不知道谁是买主。

而此前5月5日,克劳德·莫奈的《睡莲池与玫瑰》在苏富比拍卖,最终以2040万美元成交,更耐人寻味。该拍卖行披露说,买家是大连万达集团——中国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电影院线。

这在万达集团的历史上并非第一次(万达老总王健林位居中国富人榜前列)。近两年来,万达就一直在购买“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作品。这么做的也绝非万达一个,去年,中国收藏家在佳士得全球销售额中贡献了20%。

这一切是不是有些熟悉?

1987年,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中,日本的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以399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梵高的《太阳花》,刷新了记录。这引发了抢购艺术品的狂潮。

该记录没保留多久,1988年日本三越百货店就以3760万美元拍下了毕加索的《杂技演员和年轻小丑》,1989年Nippon Autopolis花了5200万美元买下了毕加索的《皮埃瑞特的婚礼》。

1990年,日本大昭和纸业公司总裁Ryohei Saito两次刷新纪录,第一次以781亿美元买下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几个月后又斥巨资,花了8650万美元拍下梵高的《加谢医生的肖像》。

说到通货膨胀,为什么突然停止了呢?因为日本银行开始飞快地提高利率,从1989的2.5%上升到1990年的6%。日本显著的经济增长陷于停顿,巨大的资产泡沫出现在了日本各地。该国进入了长时期的通货紧缩阶段,而日本现在仍在努力摆脱通缩。

艺术品价格并不是传统的经济指示器,但它给中国央行提供了打破投资泡沫的另一种借口。

刘益谦11亿买画,西方对华的文化“鸦片战争”

(中 国企业家们频频一掷千金,让人不禁联想到1980年代经济腾飞期的日本曾经在苏富比和佳士得创下的世界艺术品高价纪录。财富的突然爆发,引导金钱流向人类 的精神产品,因为这一项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堡垒而无法确立一个统一的恒定的量化的标准。从此一窝蜂似地涌向国外拍卖场,若没有及时与之相应的艺术教育和接纳 能力,财富的急剧增多,带来的也许是另一场西方掀起的“鸦片战争”。引自《东方早报》)

三,巨资买画不如创造自己的文化标准

1.2亿美金的莫尼里阿尼被中国人买下了。想跟大家分享一段历史:

20 世纪70年代日本战后经济开始腾飞,其中最主要的结果是日元在国际压力开始升值。在此背景下,日本的海外消费开始迅速提高。其中艺术品收藏也是其中一块。 日本的企业特别是保险和金融企业购买了大量的印象派到后印象派乃至毕加索。可以说今天这些市场价格的高涨和日本的贡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8000万美元 的《鸢尾花》和最早上亿美元的毕加索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那个时候之所以日本走向的印象派时期的风格,一方面是比印象派更早的作品都已经在战后进入博物 馆,不再市场上流通了,而比印象派晚的抽象艺术和观念艺术,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因为比较前卫被日本人看做是昙花一现的东西。

所以日本人造就 了战后最大的印象派和毕加索的泡沫。20世纪80年代能源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加上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围剿,日本经济下滑,日元又开始贬值。在这个背景下,当 年冒进的企业和个人纷纷开始遭遇资金压力直至破产。很多作品,包括上面谈到的梵高和毕加索被抵押到日本的银行,但是市场继续下行和日元贬值,现在当银行想 出售这些作品的时候,已经不能得出当年的抵押的钱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作品今天不在市场上也不在美术馆。它们被深深的锁在了银行的保险柜,永不见天日。

如 果我们想象70-80年代日本艺术家在干什么呢?晚期的具体派,崛起的物派,以及回到日本的草间弥生和小野洋子。这些人的文化价值我们今天在重现发现,新 的价格记录也在不断刷新。但当时这些艺术家其实非常惨,具体可以参见北野武的电影“阿基里斯和龟”。知道90年代以后,日本才恍然大悟。从国家文化层面, 日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开始着力在亚洲背景下推广日本文化。而企业家开始审视自己的文化创作,森美术馆就是这个时候的产物。而在这个背景下才出现了后来的 森万里子,奈良美智和村上隆。这时在回溯,他们才发现具体派和物派的价值。但是这时他们也不得不用高价从欧美人手上买回自己当年不屑一顾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没有自己的文化标准早晚会被制定标准的人洗白的;第二,一定爱惜你周围的艺术家,和他们一起创造属于自己文化才是最好的投资。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