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明末清初的外销瓷器——克拉克瓷的特点zt

(2014-12-13 03:36:27) 下一个

作者:福建 余光仁 余明泾      来源:《东方收藏》2010年  第11期

    本文对明末清初的外销瓷器——克拉克瓷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对以往的一些关于克拉克瓷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对关于克拉克瓷产地的几种观点作了分 析,认为福建漳州、德化均有生产克拉克瓷的窑口;对交趾素三彩,笔者认为晋江磁灶窑的红绿彩技术与平和素三彩工艺有传承关系;结合现有的实物标本,对克拉 克瓷的烧制工艺进行分析说明;对克拉克瓷的纹样进行了分类整理。

一、克拉克瓷的外延
    本文首先要谈的是克拉克瓷的定义。一般认为克拉克瓷是中国明末清初的一种以青花为主的外销瓷器,其典型器是青花开光瓷盘。器物特点是折沿开光,简笔青花 (图1)。时间外延应以明代嘉靖、隆庆为上限,清代雍正、乾隆为下限。以往把“克拉克瓷”定义为“万历时期一种青花外销瓷”,还有就是“一种明代万历时期 的出口青花瓷盘”,笔者认为都不够准确。从广义上说,克拉克瓷应当包括中国、日本、中东、欧洲所烧制的以中国克拉克瓷为范本,具有同类风格的各种器型和釉 色的瓷器。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1  清初江西窑青花立龙大盘


    据国外有关档案统计,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2至1682年的80年中,贩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达1600万件以上。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以后,荷兰王室给 予许多特权,例如建立武装,代表国家与他国签署贸易协议,建立城堡等,使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1602和1603年(明万历三十年、三 十一年),荷兰截获了两艘葡萄牙商船,船号叫“克拉克”号。“克拉克”号上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国生产的青花瓷器。这批纹饰精美的瓷器在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 拍卖,获利颇丰,极大地刺激了荷兰商人的胃口。
    由于这批在中国定烧的瓷器是从“克拉克”号商船而来,故而此类瓷器在欧洲被称为“克拉克瓷”。
    具有克拉克风格的青花瓷产地并不仅限于中国。日本伊万里烧(图2)和有田烧(图3),荷兰的代尔夫特(图4)、德国的哈瑙(图5)、法国的相蒂、英国的彻 尔希、伍斯特以及伊朗、土耳其等国都纷纷仿制“克拉克瓷”风格。中东、欧洲的仿品自称为“克拉克瓷”,日本叫“芙蓉手”,这种被日本称为“芙蓉手”的瓷器 也包括中国的产品。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2 日本伊万里烧                图3  日本有田窑鱼纹芙蓉手盘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4  十七世纪荷兰代尔夫特仿烧盘       图5  十七至十八世纪德国哈瑙仿烧盘

二、关于克拉克瓷的产地
    关于克拉克瓷的窑口,国内外说法不一致。
    一种观点是克拉克瓷的产地在景德镇,理由是景德镇发现有克拉克瓷的标本,并且传世克拉克瓷有景德镇瓷的特点。冯先铭《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明清瓷器》一文 中阐述过这个观点。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景德镇还没有发现专烧克拉克瓷的窑址和窑具,并且明万历年间景德镇的瓷业出现原料危机,加上明末清初的政治动乱, 使得景德镇外销瓷生产量锐减。那时东印度公司需瓷量非常大,据统计,十七世纪80年代从景德镇运出1600万件瓷器。景德镇陶瓷的大量外销(图6),使首 选地景德镇窑业难以完成。于是,福建沿海民窑就成为东印度公司新的外销瓷生产基地。文献记载,从1621年至1632年间(明天启元年至崇祯五年),荷兰 东印度公司曾三次在福建漳州大规模收购瓷器,日本人也尾随而至。另一种观点,是说克拉克瓷生产窑口在闽赣交界的广昌县附近。在广昌、南城、会昌、石城等地 曾出土一批万历年生产的克拉克青花瓷盘。这种说法的理由有三:(一)广昌地区有十八处明末清初青花瓷窑厂;(二)出土的克拉克瓷大多数是残次品,这种破损 不是出窑后造成的,而是烧造时产生的窑裂、夹扁、漏底等窑病;(三)在这些瓷器中几乎找不到景德镇烧制的其他瓷器。所以,研究者认为,这些报废的瓷器极有 可能是当地窑厂所出。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6   景德镇窑青花象形军持水注,土耳其皇宫藏

 

    第三种观点,克拉克瓷的集中产地在福建漳州的平和窑、五寨窑(图7)和南胜窑洞口、华仔楼等地。考古调查,仅平和就有六十处克拉克生产青花窑址。日本东洋 陶瓷学会委员长、“日本陶瓷之父”由崎彰一曾率团到漳州考察,他说:“在日本,明末的青花瓷器、素三彩、吴须手、芙蓉手、汕头器、吴须赤绘、交趾香合等已 经四百年以上,但是产地始终不明,平和窑址的发现证明了漳州窑陶瓷在明末清初时生产并输往东亚各国。”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7  平和五寨窑遗址


    第四种观点,学术考察证明福建德化窑也是烧造克拉克瓷的一个主要窑口。有关资料在徐本章所写的《试谈德化窑青花瓷艺术及其影响》一文中有介绍。在叶文程、林中干出版的《福建陶瓷》一书中提及“近年来在福建省的德化县和平和县都先后采集到克拉克瓷器”。
    在福建的漳州博物馆、德化博物馆、晋江博物馆都藏有典型的克拉克瓷大盘,其中不乏德化烧制的克拉克瓷。在《收藏快报》、《东方收藏》杂志旗下的东方收藏 馆,藏有两百多件漳州平和窑克拉克瓷标本和直径32厘米的青花大盘。该馆还展示了四个明末清初的德化窑烧制的克拉克瓷盘,主纹饰是蕃莲纹、花篮纹、走龙纹 和折枝花纹。盘底青花双圈款,款内草写“元兴” 、 “永兴”字样。对于德化窑克拉克瓷的存在,裴光辉曾在他的著述中多次提到“月记款”克拉克青花瓷盘(图8、9),与宋伯胤的调查报告相印证。可以认定:德 化月记窑(十排岭月记窑和洞上月记窑)、永兴窑、元兴窑是克拉克瓷的重要产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会出现更多德化烧制克拉克瓷的佐证。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8  图9 德化窑“月记款”克拉克瓷盘

 

三、克拉克瓷的品种
    从品种上看,克拉克瓷不仅有青花瓷,还有大量的素三彩瓷和五彩瓷。
    1、青花瓷
    占据克拉克瓷的主体,数量最大为平和青花,其次是广昌青花,再次是景德镇青花和德化青花。本文重点对平和克拉克青花作简要评论。平和克拉克青花器物厚重, 造型古朴,制作不甚精细,圈足有粘砂。钴料来自金门,发色不够明亮。从制作工艺看,不够规范,有明显的跳刀痕,外底不平整,但也有部分釉色温润的薄胎器 物。从纹饰看,花卉动物图案居多,有扁菊(图10)、荷花、石榴、折枝花等。还有向日葵纹饰,向日葵产地在北美洲,十六世纪由西班牙人引入欧洲,此种纹样 出现在克拉克瓷盘上,具有典型的外销瓷特征。动物纹有鹿、狮子、立凤、翔鹤、青花鱼藻(图11)、犀牛望月等。人物有仕女图、高官后鹿(厚禄)、刘海戏蟾 图(图12)等。在动物图案为主的纹饰中,一般在主纹饰旁边点缀花草山石,另外还有文字。从图案风格看,一类是繁密型(图13),山水与花鸟组合。口沿多 为锦地开光,开光有长方形、如意头形、莲瓣形、葵瓣形。一般有四、六、八、九个开光,甚至更多。开光内绘折枝花、水禽、城堡、渔樵耕读纹等。锦地纹常见有 菱格锦、十字锦、柿蒂锦、鱼鳞锦等。另一类是疏朗型(图14),疏朗型可分为动物类、人物类和文字类。此类留白较多,画面清新、淡雅简洁。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10   青花扁菊纹大盘                图11   青花鱼藻纹大盘残器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12  平和窑青花刘海戏金蟾(标本)   图13  万历青花报晓图克拉克瓷盘

    2、素三彩
    按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法:“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为之素三彩。”素三彩属于低温铅釉,它以铁、铜、锰作为着色剂,烧成后釉色为黄色、瓜皮绿、孔雀绿、 紫色等。由于是二次焙烧,事先在刻划和模印好纹饰的器物上施黄釉、绿釉或紫釉,以单色为底色,然后再加绘其他两种颜色,形成黄地三彩、绿地三彩或紫地三 彩,使地色、纹色与釉下纹饰互相搭配,形成效果,色彩鲜艳,构图淡雅。
    克拉克瓷中的素三彩与明清时代的瓷器素三彩有传承关系。明清素三彩,以往认为是景德镇烧造。从1997年平和县发现了田坑素三彩以后,人们开始重视漳州素三彩。在此之前,日本人把平和素三彩叫 “交趾素三彩”, 田坑窑素三彩盒被日本茶道用来装香料,称为交趾香盒。对此,明代何乔运有过解释:“日本国法所禁,无人敢通。然悉奸阑出物,私往交趾诸处,日本转乎贩鬻,实则与中国贸易也。”这就是交趾陶瓷产地以讹传讹的由来。
    福建博物院在1997年秋天对田坑窑址进行科学发掘,从发掘报告中得知,出土瓷器以素三彩为主。笔者曾收集素三彩标本二十余件(片),这些盒类被确认是出 口日本为茶道装香料用的香盒残次品。这种香盒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纹样丰富,以圆形盒常见,纹饰多有龟、鸭(图15)、狮、木菟、龙、鸟、鹿、蟹等动 物形,日本称之为“动物香盒”,另外还有以瓜(图16)、菊、桃、牡丹、菊梅等植物花卉为装饰的“植物香盒”。装饰工艺多为模印工艺。窑工在部分盒座和盒 盖内书写随意文字。随着田坑窑的发掘,交趾香盒的窑口之谜得以破解。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留存日本的大部分香盒器型在田坑窑并不多见,而在南胜乡华仔楼窑 却有交趾素三彩残片出土。由此证明,当年生产交趾香盒的窑口在漳州绝不仅仅只有田坑窑。在中日联合出版的《交趾香盒》一书中所记载的日本留存的64种香盒 标本,在漳州平和现有发掘的标本不足一半,由此可证,肯定还有未发现的素三彩窑口。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15  交趾香盒大鸭香盒          图16   交趾香盒瓜香盒


    当年在日本被称为交趾陶瓷的,除香盒外还有其他器物。日本人当时不明窑口产地,认为是中国南部烧造,故称为“华南三彩”。日本茶道钟情的交趾香盒即是“华 南三彩”中的一种。关于田坑窑的烧造年代,一般认为是明代天启四年(1624)。笔者认为,晋江磁灶窑的红绿彩技术与平和素三彩工艺有传承关系。因为磁灶 窑在元代已有专门烧造低温绿釉的窑厂。二者有了这样的延承关系,加之不断学习景德镇的新工艺、新技术,终于形成了闽南颇具特色的素三彩瓷器。
    3、五彩
    关于平和窑的五彩瓷器,有以下几个观点在本文进行探讨:
    第一,平和五彩的器型比较丰富。有盘、碗、盏、军持、盖罐、拼组件等多种器型。笔者收藏了一个器物,它是出水的组合瓷盘,叫做五彩拼盘(图17)——由八 件扇形盘和一件八边形盘组成的拼组件器物,工艺是釉下青花釉上红绿彩。由于青花钴料含铁量较多,青花发黑,呈深蓝色。但整体来看五彩斑斓,器型别致,主纹 饰是红绿彩立凤折枝花。业内有人认为不应当把它列为克拉克瓷系列,但笔者与外销瓷几位专家研讨的结果,认为把它列入克拉克彩瓷比较合适。理由是:一、它的 年代是万历到清初的器物;二、窑口是五寨窑;三、出水地点在漳州九龙江出海口;四、工艺上具有克拉克瓷的特征,简笔立凤,开光,盘外底粘砂,塌底;五、乳 浊感的厚釉凹凸不平,是典型的漳州窑器。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17   万历至清初五彩拼盘


    第二,平和五彩的纹饰。平和五彩的纹样通常有龙、凤、瑞兽、麒麟、狮等造型。在这里特别要指出两种特殊的只有平和五彩中才用的纹饰,一是“环螭纹”,两只 螭龙首尾相衔,绿彩覆面,十分优雅。另一种“印章纹”,通常在克拉克大盘、大碗的内壁以四方印章的形式绘于器物内壁和折沿上,施红彩,多与环螭纹配用。另 外还有“文字纹”,用彩色在釉上书写 “忠”、“孝”、“廉”、“节”、“福”、“魁”、“玉”、“寿”、“子孙”以及古代阿拉伯吉祥文字等字样。特别有意思的是,还有“波涛行船”(图 18)、“城堡走马”(图19)等纹饰,体现了欧洲风格和海洋特色。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18  明末清初青花航海图克拉克瓷盘        图19  双狮花卉城堡走马纹大盘


    第三,平和五彩的胎。和其他的五彩瓷一样,平和五彩也是经过二次焙烧而成。第一次上釉高温烧成后,在釉上再施上彩釉入窑,低温焙烧而成。从目前看,底釉主 要有青釉、青白釉、白釉三种。大部分的釉质呈乳浊感状,有的很像元代的枢府釉,多有棕眼。由于釉质粘稠,釉面有堆积现象,胎釉结合紧密。多数呈灰白色,少 量可见气孔。
    第四,平和五彩的釉。平和五彩的釉色有红、黄、绿、蓝、褐等,以红绿彩为主。一般是釉下青花、釉上红绿彩。绿彩的画法一般是在瓷胎上用钴料勾勒纹样轮廓, 上釉高温焙烧后在釉上填画绿彩,红彩则直接一笔点画。这样的画法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显然是平和匠人借鉴了景德镇斗彩和元代红绿彩的技法。
    平和五彩由于是低温铅釉,有一些标本在绿彩上会出现十分漂亮的银斑,这就是陶瓷界所说的“返铅现象”。低温绿彩是二次焙烧工艺,由于是低温铅釉,附着在底釉之上,在潮湿的环境下,经过化学作用就会形成氧化银薄膜,覆盖在绿彩之上。
    第五,克拉克五彩瓷的外销,漳州月港是明清两代东南重要出海港口。1567年明政府在月港开设“洋市”,设立“饷馆”,负责征收海外贸易的“船税”和“商 税”。此时的五彩瓷主要销往东南亚和日本,部分销往欧洲和阿拉伯地区。日本收藏的中国外销瓷为世界之最,其中收藏的漳州生产的五彩瓷极为丰富。漳州五彩拙 朴庄重,画风自然活泼,五彩纷呈,深受日本人喜爱,被其称为“吴州赤绘”。

四、克拉克瓷的烧制特点
    当年葡萄牙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人在中国定制大批量的外销瓷,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他们只是对克拉克瓷的造型、纹饰提出了要求,并没有在瓷器本身的品质方面作 更多的要求。这是为了降低价格,减少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中国瓷商为了迎合外商的获利心理,于是外销瓷的工艺标准远远低于内销瓷的工艺标准,出现了明显的 瓷盘“塌底”、有跳刀痕和底足粘砂以及部分瓷器釉水不够好的现象(图20)。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图20   粘砂现象


    为了使烧制成本降低,提高产量,窑工们对烧制工艺做了如下改革:
    一、对原有的葫芦窑进行改革。取消窑炉的束腰部分,使窑炉呈鸭蛋形,从而增大窑体的容积量,在同样的燃料下烧制更多的瓷器。
    二、除根据不同瓷器品种合理配置窑位外,还在烟囱里、挡火墙、火门、兜脚(最底的一层)等地方烧制不同品种的其他粗瓷。就连窑室地面也用来烧制耐火砖和印坯用的模子,最大量地利用窑位空间。
    三、使用粗砂代替了瓷质垫饼。在万历之前,高档陶瓷用瓷质垫饼,低档瓷用含铁量很高的粗渣饼谷垫烧。而后来烧制大量的克拉克瓷一律改用高岭土拌粗砂垫烧, 这样节约了大量的瓷质垫饼,缺点是使瓷器的底圈足带有粘砂。据笔者观察,现存的景德镇窑、广昌窑和平和窑烧制的克拉克瓷都有不同程度的粘砂和跳刀痕,唯独 德化窑没有粘砂和跳刀痕现象,这是值得注意研究的。
    四、延长生产工期。因为外销瓷数量大,工期紧,为了多出窑活,窑厂改变了冬三月不生产的习惯。因为瓷泥在冬三月冻裂难成形,但聪明的窑工利用瓷窑余热来烘 干瓷坯,打破冬季不生产瓷器的习惯,提高了生产总量。难怪在《天工开物·白瓷》也曾记载:“既澄之后,以砖砌方长塘,逼靠火窑以借火力。倾所澄之泥于中, 吸干然后重用清水调和造坯。”

五、克拉克瓷的绘画技法
    克拉克瓷器型很多,虽胎釉欠佳,但绘画艺术却是极有韵味,它是在承袭当地陶瓷艺术、民间艺术、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艺术风格。它把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与外国的绘画风格,以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再现于陶瓷艺术品上。由于民间创作家无拘无束、心无挂碍,商品只要有人喜欢,尽 可以一展自己的艺术才情,挥洒自如。所以才诞生了这些看似粗糙实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据说这种风格曾受过世界印象派大 师毕加索的高度评价,并视之为范本。克拉克瓷的绘画技法有“写实法”,比如松鹤图克拉克大盘(图21),松、鹤、梅勾勒渲染,仙鹤的鹤爪、鹤毛都画得很清 晰。还有“写意法”,一般表现在山石花卉,用夸张和写意,一些人物和动物不勾勒轮廓,寥寥数笔,一气呵成,像中国的山水画。东方收藏馆展示有十二只平和窑 克拉克仕女图小盘,每个盘中用简笔勾勒出仕女形象(图22),线条简约,看不出人物的五官和四肢,但简约生动,耐人寻味。此种纹饰就属于“写意法”的画 法。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21  万历青花松鹤图克拉克瓷盘         图22  平和窑克拉克仕女图小盘

    还有“白描法”(图23),纹饰用细线勾勒,没有渲染,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浓淡、疏密来表现景物、动物的层次感。“没骨法”(图24),主要用在人物 上。五官用笔点,浓淡用涂染,衣纹的用笔潇洒、自然、简练,有些花草也用“没骨法”来画。“蓝地白花法”,在器物的蓝釉上勾勒出动物的外轮廓线,轮廓线以 内空白,或蓝釉上施白釉。烧成后地为蓝色,花和动物为白色,对比强烈,纹饰清新。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23   白描法                 图24   没骨法


    除了本土的中式风格的产品外,克拉克瓷还有阿拉伯风格(图25)和东洋风格、中西合璧风格。克拉克瓷的中西合璧有两个典型的例证。东方收藏馆藏有一个“渔 樵耕读郁金香”盘(图26),盘正中是官员与仆人的对话图,盘的板沿开光内分别画有渔夫、樵夫、书生、耕田人的图样,四个图样间饰有郁金香图案,典型的中 西合璧的风格,可以肯定这个瓷盘是被荷兰人订烧销往欧洲的器物。还有前面提到的向日葵纹青花大盘,也是此种中西合璧的风格。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试论明末清初克拉克瓷的外延与内涵

图25  16世纪末或十七世纪初的阿拉伯铭文盘   图26  “渔樵耕读郁金香”盘

六、结语
    克拉克瓷在中国古代外销瓷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其种类、烧造工艺以及纹饰等特点上均体现了中国古代陶瓷烧造技术的辉煌成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传 播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笔者身处东南沿海,结合地域的特色,对克拉克瓷这一瓷种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写出一些自身的体会,以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 能够共同探讨和研究克拉克瓷。

(本文作者余光仁系文化部艺术品市场评估委员会委员,本刊总编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