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

介紹非主流,報章少分析,商業味低,但是內涵深,能啓發思考的電影。
个人资料
傅裴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索爾之子》 (Son of Saul)

(2016-02-23 08:45:26) 下一个

《索爾之子》 (Son of Saul)

“Saul” 在猶太男子中間,是耳熟能詳的名字。作家《索爾 貝羅》 (Saul Bellow,1915 – 2005) 即為一例。 中文舊約聖經將 “King Saul” 譯成《掃羅王》,《掃羅王》與《約拿單》(Jonathan),常常父不父,子不子的怨懟。看電影《索爾之子》之前,我腦子動的就是這些,以為此片會用典故,來展現類似《莎翁》著作的一股悲情。

它的確是沈重悲哀,讓人透不過氣,卻感人至深的《匈牙利》片子。對話用匈牙利語,意地緒方言 (Yiddish),德文,還有波蘭話。背景掀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舊事,但絕非老生常談,因為題材從未上過銀幕,而且根據劫後餘生的數張照片,還有當事人口述改寫。 《傑萊斯》(László Nemes) 把刀俎下的魚肉,苟生中的螻蟻,編/導得觸人骨髓。

敘述的是《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的另一段慘絕人寰的事蹟: 《羅利格》 (Géza R?hrig)飾演一名《奴工》(專有名詞“Sonderkommando”),名叫《索爾》,被迫助紂為虐,安排猶太囚徒進入毒氣室,再把排山倒海的僵屍拿去焚化,之後骨灰被倒進河中。這是在極度的絕望裡尋找尊嚴的史記。

《索爾》已經麻木,次次謹守命令,也在等候自己的末日。眼睜睜看著自己人給剝光衣物,口袋的值錢貼身全進入《蓋世太保》的手裡。直到某天,有個收拾善後的醫生,發現史無前例的孤獨少年,竟然在吸了毒氣之後一息尚存,可憐那孩子在“加工”以後才命絕。

《索爾》猛然覺醒,認定那個幾乎倖存之人是他的兒子,於是先請醫生李代桃僵,找別的屍體來解剖;而《索爾》本人非要為“兒子”全屍下葬不可。於是他費盡力氣,去找一名“拉比”(猶太教宗師),企圖替少年辦次依循程序的祭禮。《索爾》外表脆弱,深不可測的內在滾滾隱出。

《索爾》簡直膽大包天,他的行徑逼得集中營內的地下反動黨與他合作。他們趁警衛不注意,偷偷以相機拍下令人髮指的真相。《索爾》掩護他們,常常佯裝拿著起子,去修門上的活頁,這個“活頁”的隱喻很巧妙,代表修補,關乎生機。他為達目的,犧牲他人,也獻出自己。

演男主角的《羅利格》是個詩人,演技出神入化。他用沒有表情的表情,演萬分壓抑的《索爾》。全片幾乎未張口說話,如果啓齒,也寥寥幾個音節,岔著喉嚨,用音程比常人高的腔回應他人。有個段子演《索爾》密會 一名女游擊隊員,她可能是唯一的熟識,或許甚至是他的妻子,情婦;他惟恐牽一髮動全局,不准那個女人觸摸自己。《索爾》最後的鏡頭,如同綻苞之蓮,嘴角總算上揚微笑,魚尾紋,額頭紋散開,面對最終的命運。

藝術競賽本來無國界,既主觀又不公平;非要選出之中翹楚,《索爾之子》是我最佳影片的選項,凌駕所有好萊塢,歐/亞諸片之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