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世界

人生的旅途,风光无限。 Life is so beautiful!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纳米比亚】 红沙漠 世遗 辛巴村的女人们

(2018-09-06 05:49:56) 下一个
陪LD去非洲看动物是一直的心愿。

去年看朋友拍的红沙漠死亡谷照片,怦然心动之余做了些研究,发现去南部非洲除看动物之外,还能游览我俩同喜欢的景点。

于是开始了我史上最艰难,时间跨度最长,前后修改三次的行程计划。

全程26天(5/8 - 6/2),经伊斯坦布尔转机先后飞开普敦和温徳和克(Windhoek),租车自驾纳米比亚红沙漠、颓废方舟、辛巴村、
艾托沙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园)、赞比亚(利文斯通)、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博茨瓦纳(Chobe 乔贝,Maun 马翁,
Okavango Delta 奥卡万达三角洲),温徳和克还车(6000+公里),经约翰内斯堡飞Kruger克鲁格,租车自驾到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
2日后机场还车飞约翰内斯堡,经伊斯坦布尔回美国。

除首尾开普敦和克鲁格,艾托沙国家公园后的行程全部复制唐兄的,万分感谢! 开普敦住宿地点和一日游得益于A兄,衷心感谢! 
疫苗,航班及其他信息,受教于看班,林间兄和风坛网友们,一并致谢!

【世遗 红沙漠和死亡谷】(风沙大,大部分为手机照)

因颜色,我喜欢称其红沙漠。 其实它全称为纳米布沙海(Namib Sand Sea)。 Namib,当地语“遥远的干燥平地”的意思,纳米比亚(Namibia)的国名源于此。

纳米布沙海有1亿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201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因含铁量高,氧化铁成分造就了纳米布沙漠独特的红色。

红沙漠的明星是45号沙丘(Dune 45)- 纳米比亚的明片、我所见过的最美沙丘。 游记中,杂志封面上,旅馆床头镜框中,纳米比亚机场墙壁上,
美照比比皆是。 

计划一早爬45号沙丘。头晚遇到一对德国夫妇,说沙丘难爬,上行两步,下滑一步,他们爬到一半掉头下山了。
DSC00873_Fotor

纳米比亚公园大门日出而开(约7:15am), 日落而闭(约6:30pm)。 

我们住宿在公园外,一早用餐,7:20 am 进公园,一路几乎未停直奔45号沙丘(45公里),到那已有一些车和人了。
DSC00763_Fotor

那日风极大,被风吹起的沙子打得脸痛,摇摇晃晃往上爬,似乎要被风刮走,心中怕怕的。 
迎风向上每一步都脚下沉重,感觉沙丘顶端层出不穷,爬上一个又有一个,犹豫是否继续奋力登顶。 
IMG_20180515_165242_Fotor

LD赶上说(我爬山喜欢一气向上,他膝盖不好总在后面),踩着别人的深脚印走省力。
IMG_20180515_075432453_Fotor

于是我跟着他爬,默默数着数,走100步停下休息会儿,加速不少,终于在约9 am 爬到顶,大概花了半个多小时。 

上面只有数人,大部分人中途而返,其实差的仅是最后的坚持。
DSC00898_Fotor

拍了几张照片往回走,来时留在山脊上一串蜿蜒的脚印几乎被风抚平。 未从原路下,和LD牵手从沙丘侧面连走带跑,几分钟到底。
IMG_20180515_165152_Fotor
IMG_20180515_175657_Fotor

IMG_20180515_165356_Fotor

与45号沙丘比,我更迷恋死亡谷(Deadvlei)的凄凉和生命迹象。 可能因vlei和英文的valley发音类同, Deadvlei被译为死亡谷。
其实vlei是南非荷兰语,意为干涸的盆地、沼泽, 即“clay pan”,一种紧实坚硬、难以渗水、植物无法生存的黏土。 似乎称死亡沼泽更贴切。

近千年前,河流干涸,生长在此的骆驼刺的生命被丝丝抽光。坚硬的树干在干燥的沙漠中死而不朽,纹丝不动雕塑一般在原处屹立了千年。
IMG_20180515_171620(1)_Fotor 
经得住孤独寂寞,耐得起时间磨砺。沧海桑田,就是因此创造的词汇吧。

IMG_20180515_170754A_Fotor

 

4X4停车场, 到时风沙大,视线差。

IMG_20180515_191649_Fotor

从4X4停车场到死亡谷有4公里沙路,只允许4轮驱动车进,(可乘景区吉普车进)。 沙路有几处很难开,车速不当易熄火陷入沙中难开出, 自驾需倍加小心,下图是此道最好的一段。
IMG_20180515_175103_Fotor

穿过沙路到停车场,从那徒步15分钟抵死亡谷。 一路无遮无盖太阳暴晒,要做好防晒措施带足水。
IMG_20180515_170300_Fotor

20180515_113805_Fotor

【世遗 颓废方舟】

颓废方舟 Twyfelfontein 是纳米比亚首个世界遗产,据说是非洲大陆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岩画群露天博物馆。
DSC01149_Fotor
 
 
听说去颓废方舟路难开,头晚要求旅馆给我们次日早餐打包以便早行,结果天亮前大雾中无法开车又返回旅馆等到7点半再走。
路比传说的好开,但坑坑洼洼的搓衣板路开不快,中午才到游客中心。 买好票就有导游等着带进去,里面必须跟导游,自己走无法找到岩画遗迹。
DSC01161_Fotor
 
可能不是旺季,只见到些许德国游客。
DSC01165_Fotor
 
据导游介绍,6000年前布须曼人在此生活、打猎、举行宗教仪式并创造了这些石壁雕刻和岩画。
DSC01177_Fotor
 
DSC01191_Fotor
 
DSC01196_Fotor
 
他指着下面这块刻有多种动物及其脚印的石壁画说,这些岩画不仅满足了宗教仪式的需要,还是当年小孩的启蒙教科书。他们长大后,根据脚印就可判断前方追逐的是何种动物。
DSC01200_Fotor
 
跟导游爬山看了几处雕刻岩画,约一小时。
DSC01193_Fotor
 
 
【辛巴村 红泥人】
辛巴族是纳米比亚一个行将消失的原始社会族群,17世纪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西北部, 至今仍维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
 
好奇辛巴族部落的生活方式,早餐后按住宿前台提示驱车约一小时到辛巴村部落。 车停在村口,购票后由导游带进村边看边介绍边回答问题(我问题多多)。以下见闻中的信息均来自导游。
DSC01326_Fotor
 
辛巴村的男子平日在外寻找发展机会,隔三差五回来小住。村内只见妇女儿童。 女人们仍保持传统生活方式,赤裸上身,仅以兽皮或织物覆盖下半身。
她们把红土牛油和草药混和制成一种带香味的防嗮驱虫抹剂,终年用它将皮肤和头发染成棕红色,因此辛巴人又被称作红泥人。 DSC01285_Fotor
 
 
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婚丧礼仪重大事件宰杀牲口吃肉,平时多吃素,以粥为主食,把米,玉米和其它谷物放在陶罐中在炭火上熬制成粥。
DSC01264_Fotor
 
 
住的小屋四周是泥土夯实的墙,上面盖着芦苇,草屋顶使用期10-15年。后来在博茨瓦纳水上Safari见过这种芦苇: 一丈多高,手指粗,非常结实,
DSC01272_Fotor
走进一间小茅屋,里面用具均与兽皮息息相关。 铺在地上睡觉的皮垫子,装牛奶黄油的皮容器,样式各异的皮"裙子” - 下半身的覆盖物,等等。
DSC01273_Fotor
DSC01286_Fotor
观看中,走进一位中老年妇女。 她点燃装在小蝶中的牛油和香料,将小蝶置入小铁架下开始“熏香”
目的是保护皮制品、防止虫蝇进入屋内,保持室内卫生。 这是她们每天早上的常规活。
DSC01278_Fotor
 
小屋外树旁坐着的女子,反复摇动绳上的塑料容器做黄油。
DSC01265_Fotor
 
有位长相年轻的女子,已是两孩子的妈妈了。 一问,背上的小娃1岁零5个月。
DSC01313_Fotor
 
女人的发型因头发长长每几个月需重做,邻里间相互帮忙。
DSC01324_Fotor
 
 
村中有个用树干围起的圆形场地,那是关牛羊用的。 可能出去吃草了,未见到很多牛羊。 DSC01271_Fotor

 
家庭财富以牛计算。 五头牛可娶一个老婆,因为婚丧仪式必须宰牛。 如富有,辛巴村的男人也可妻妾成群。
与世界统计数字相反,辛巴村男子平均寿命80岁,而女人们只有75岁。 不知是否与她们常年熏香有关。
 
村里的女人们已懂得花花绿绿票子的重要,路上见到她们的摊位,村中她们围坐成一圈卖手工饰品,用眼神和肢体动作招呼着外面世界走进的游客。
IMG_20180517_200903_Fotor
 
DSC01296_Fotor
两位穿着欧式裙装的女人也长住在村中,她们好像来自维多利亚瀑布附近。 
DSC01315_Fotor  

导游教了两个辛巴词汇: Moro(你好)和 Okuhepa (谢谢)。 我现买现卖对见面的人说Moro, 给她们拍完照后说Okuhepa,对方会复以笑容,有几位要看我手机内的照片,看完都挺高兴。导游说她们对我的手机很感兴趣。
DSC01294_Fotor  

村口有卫生间,幼儿园和自来水。 自来水是从井里抽出通过管道输送到此,村民们用水需到村口去取,自来水与幼儿园对村民免费。  这些设施的费用均来自门票,国家对辛巴村无任何特别扶助。 门票较贵,是纳米比亚国家公园的4倍,买票时有被宰的感觉。 后听钱用于辛巴村民,甚慰!
 
经同意走入幼儿园,里面宽敞干净,墙上贴了些图片。 村中无中小学,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要到外面城镇住读,费用各户自理。
DSC01328_Fotor
 
这些走出去的学生因受教育脚步难与部落合拍,将来怕是难重返原地了。相信他们会用文化改变命运,比父辈生活得好,衷心祝福他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