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天地

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很多老照片。老照片之所以老,因为它是历史的载体,它记载着历史的真实,依照老照片我们寻摸到历史的脉搏,探摸到青
正文

安雅云网友的故乡-康藏高原的抗日烽火

(2016-05-17 20:36:13) 下一个
抗日战争时期,西康省虽然远在大后方,为了抗日救国,西康省各民族儿女同仇敌忾,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和条件,本着抗日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男女,无论老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力尽所能地支援抗日战争,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根据有关文史资料的零星记载,抗战时期,为了打破日本侵略者对我国的封锁,1939年,国民政府决定在康定的营官寨、康南的理塘、康北的甘孜修建三个飞机场,以便把盟军支援中国的军用物资从印度运到西康,再从西康运往抗日前线。当时康东6县、康南6县、康北7县先后共派出近4万民工来修机场。营关寨还搬迁了15户农牧民到了“然安卡”村。
为了让大后方与抗日前线更紧密联系起来,1943年,国民政府决定修建西康通往青海玉树的“康青公路”,在西康境内再次动员公路经过的各县民工修路,邻近的县其实也派了大量民工前来修路。
也是在1943年,为了组建骑兵部队,民国政府派人到西康省收购马匹,收马的人住在康定营关寨,十多个县的农牧民纷纷把自己家里最好的马赶来。收购马匹的“金元卷”不久就因为物价飞涨成为了废纸,相当于广大藏族农牧民群众向前线无偿输送了六、七百匹良马。
美军吉普第一次进入原始的川藏线,比解放军的军车要早好多年
康定军民迎接美军,看样子刘文辉建设的不错,已经通电了
 
大山怀抱中的康定城
 
远眺位于河谷中的营官寨机场,这条件也太恶劣了,怪不得东航的A319出事了。不对啊,现在的康定机场应该是混凝土跑道吧,那大概就是飞机的问题。
 
美军采购马匹的小分队位于机场边的营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牧场
一架C47型运输机准备降落,真的替飞行员捏把汗
藏族同胞对美军的收发报机很感兴趣,这东东能讲话,肯定有魔法
一开始还以为是BBQ,一看这架式原来要对马刑讯逼供,说不说,不说就给你留点儿记号
大锅,厉害啊,坐着这个东西就能飞到天上去,看来比骑马也难不到那里去,要不让俺也开开试试?
先给你来一针,省得待会儿上了飞机不老实
怎么样?Yankee,训牛的那套到我这儿不好使,小样儿
准备好了吗,马先生们?马上要腾云驾雾了
 
从这一时期的档案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看出当时西康省各民族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进行的努力。

 这是一份在1936年7月,由西康行政督察专员为动员西康各界民众捐款购买飞机发出的训令;康定城中及西康省康属地区各县民众捐款购飞机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40年,据1940年4月的《西康新闻》,在15日、16日两天连续刊登“西康省中国儿童号飞机捐筹募款数目表”,公布了西康省民众捐款购飞机的结果。

这一时期,西康省各族民众在城乡各地掀起了抗日募捐活动不断掀起高潮。有资料记载,“以木雅地区为例,康定县的瓦泽、东俄洛等地的短期小学学生,在老师教育下,了解到日军的暴行,……在老师黄以敏带领下,步行到采金场、到修建飞机场工地、修公路的工地,演唱抗日歌曲,宣讲抗日救国道理。宣讲后开展募捐活动,采金工人现场捐出的金子,农牧民捐出的钱,由老师专程送到康定县政府……再送到前线去买飞机、大炮打日本鬼子……”

 这是一份西康省要为前线将士征集军衣的计划,发往西康省康属各县执行。

下面这份档案是康定县政府发出的“训令”:

时间是民国27年,即1838年7月5日,康定县政府县长杜履谦发出“训令”的内容如下:“查7月7日为泸沟桥抗战周年纪念日,经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电请行政院特令各省市、镇:特定是日为抗战建国纪念日。是日全体民众均应向抗战阵亡将士及死难国民举行公祭,并举行无名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正午12时,闻中山台鸣炮,警察筹备处击钟,本城全市民,无论室内室外,一律脱帽立正默哀五分钟。禁止屠宰,素食一日。此令”。

今天对这份“训令”有必要说明的是,一、当时所谓的“中山台”在西康省政府院内,在平时是作为升旗的地方;二,所说无名英雄纪念碑当时修在何处待考,极有可能这里说要去奠基的这座纪念碑就是抗战胜利后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除了对市民的“训令”,对康定城中各寺庙也发出“训令”,其令内容为“令:峨巴寺、撒家寺、奕龚寺、杜渣寺、宋喇嘛、大教场夺吉扎寺、南无寺、弥勒院、清真寺、圣喻庙:查7月7日(旧历6月初10日),为抗战建国纪念日,除举行公祭阵亡将士及殉难国民,合行令仰遵照。于是日集合全体诵经超度,虔诚祈祷是为至要。此令”。

而在事实上,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不仅是康定地区的寺院,而在西康省康属部份所有的寺庙除纷纷举办法会,诵经超度在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外,还举行送鬼仪式,以期用神力驱逐日本恶魔,对于凝聚人心一致抗日发挥了作用。

动员民众的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是“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西康分会成立宣言”,虽然宣言表达的是西康各族妇女坚持抗战直到取得胜利的信心,实际上说出的是西康各民族民众抗战到底的决心;

这是一份“战时节约运动守则”;和在当时大街小巷都可见到的抗日宣传的材料。

西康省各族人民抗战的呼声传到了全国,1938年7月12日,《新华日报》刊登出《康藏民众代表慰劳前线将士书》;到了8月,又在《蒙藏月刊》上刊登出“康藏民众抗敌赴难宣传团为抗日救国告西陲同胞”公开信,到9月,再次在《蒙藏月刊》了登出《康藏民众抗敌赴难宣传团募集救国金银首饰宣言》。

西康各族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上前线。当时还在成都读书的康定青年学生周光均、马道荣等,还有在康定的“西康省立边疆师范”读书的格朗、孙精忠、李国青等十多名学生都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青年远征军。还有西康省巴塘等县的南志坚、张力辛、范志强、胡崇稷、杨忠学、韩振华、薜平西、李生永等也加入“青年远征军”,远征缅甸,奔赴前线,慷慨赴难。

而在西康后方,社会各界和当时的政府也把优待抗属作为大事来做,

 这一份有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签名的档案所反映的内容是:各级学校应对抗日阵亡将士遗族优先收录,以示优待。

 

这两份档案反映的是:西康省社会服务处发给康定县的函,和康定县的复函,内容为落实对抗战家属、出征家属的优待粮食或代金的问题;

这张是一位抗属收到了“优待抗属证明书”留下的收据;

 

这是一纸召开康定抗属慰劳会议的通知稿件,内容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强调由各保甲通知各抗属到会,并说明有慰劳物品发放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康省政府曾在现在的公主桥头修建了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就是按照由当时国民政府内政部营建司发下的“抗战胜利纪念柱标准图”修建起来的。

由于共所周知的原因,现在这座纪念碑现已不存在,通过这遗存的档案材料,可以想象出那座碑的模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