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之灵

酷爱读书,对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有着浓厚兴趣,涉猎多个行业,随时随地汲取各类信息,交友广泛。本博主要为博主原创各相关话题
正文

东莞“地震”的背后

(2014-02-14 16:02:15) 下一个

本周国内出镜率最高的地名毫无争议地花落“东莞”。马年伊始,由央视记者暗访引发的一场地震将全国无数媒体与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广东珠江口的这座小城。而在此之前,虽然“东莞”的名号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但和它的小伙伴“深圳”相比,大部分人对这里其实并不真正了解。
 
东莞与广、深为邻,借助改革开放前沿的地利,早早跻身“广东四小虎”的行列,多年保持广东全省GPD第四。说它是“小”城,是说和国内众多响当当的巨无霸比起来,它的绝对面积只是广州的1/3、北京的1/7、重庆的1/33,仅比深圳略大。而名义上,它既非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线省会,又非御赐钦点的直辖市或经济特区,似乎只是全国几百个地级市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罢了。但另几个有趣的数字同时暗示着,它其实也很“特殊”。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1年》的数据,作为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东莞2465平方公里总面积中,建成区面积达854平方公里。要知道全国众多城市中,只有北京、重庆、上海、广州这四家的建成区面积比它略高,而它们几个都是总面积达东莞数倍的头牌国际大都市。

另一个是人口比例,东莞的总人口数量在1000万左右,而其中户籍人口只有不到200万。这样的流动人口比例,甚至高于北上广,与深圳相仿。其实要我说,东莞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跟随、模仿着深圳的足迹。

那首歌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儿。”

这个圈就此成全了“深圳经济特区”的美名,而夹在深圳与省会广州之间的东莞自然近水楼台。深圳那边从小小渔村发展到高楼广厦,东莞这边由一穷二白演变至工厂林立。东莞虽是因品牌化的服务业而一夜成名,但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其实还是效仿深圳发家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

提起珠三角的服务业,别的不说,路边摊吃个饭都能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顾客是上帝”。在这方面,比较开放的江浙一带或许还行,而久处帝都的朋友们必然深有体会,在北京,出了海底捞的门,你都不知道“服务”两个字怎么写。

话说回来,服务业的定位是“第三产业”,服务服务,顾名思义,是靠为其它行业服务而生的。而在东莞,服务的最初对象除了香港台湾来投资和消费的“凯子”们,就要数本地工厂数以百万计的制造工人了。

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制造业基地,东莞以电子、服装、玩具、食品等轻工业为主。坊间一度流传:“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会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东莞的制造业之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庞大的劳动力基数和毗邻广深港的地理位置带动了当地整个服务行业的爆炸式发展,渐渐创出了“莞式服务”的金字招牌,还逐步发展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08经济危机后出口加工制造业严重滑坡的今日,面对转型压力的东莞把这一点看得更加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某些非法行业多年来可以百打不绝、越挫越勇。毫无疑问,黄赌毒不分家,它们到哪里都是快速吸引和积聚人气与财富的一条捷径,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难免给社会带来治安恶化、风气败坏、腐败横行等种种问题,在深圳东莞长期居住过的朋友想必都对那里纸醉金迷背后社会的一派淫靡之气有所目睹。

回到这次“地震”的话题,此次央视曝光行动一个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官商利益联系密切的当地整个高档酒店行业。其实如果你对今日的酒店业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年头高档酒店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你既不是一线连锁大牌、又没有自身独有特色、还不愿提供些额外特殊服务来招揽生意的话,是很难生存下去的。要认真说起来,这点猫腻在哪个城市都少不了。这次怎么就轮到东莞了呢?当前这种大环境下,看看前些日子同样“有幸”登陆央视的那些知名大V们就会明白,要说这件事一点政治因素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It's just business, nothing personal.”永远是天方夜谭, “It’s all personal, every bit of business.”才是正解。但另一方面,看昔日之番茄花园、天上人间、BTChina,哪个不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前大老板乾纲独断、反腐浪潮席卷全国、各地争相表现之际,你东莞顶着个全国闻名的“圣地”名号安如泰山,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不仅如此,央视曝光第二天当地公安机关就倾巢出动,看起来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但6000多警察查抄40多处场所、抓获60多人的战绩与其说是在交差,倒不如说更像是在调戏全国上上下下的智商。还是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本就难逃监管不利之责,再加上事后的这种表现,拿你个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出来祭旗,便也不足为奇了。

其实从此次事件爆出后网上的一片混乱和众多中央媒体第一时间缺乏统一性的迟钝反应来看,很难让人觉得它是从上到下的严密精心策划。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想深入去探讨什么政治上阴谋论的东西。虽然此次事件还没有结束,但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渲染和发酵,风波过后东莞自然少不了要改头换面一番,但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只要东莞不死,有些事情终究还是没有办法去太过较真的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