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芳草的博客

  分享经历  抒发见解
个人资料
正文

干校杂记(三) 初来乍到

(2013-11-16 07:21:20) 下一个
    学部大院儿坐落在北京建国门内。691116日上午,经济所和文学所全体下放人员到那里集合,部分人还带了家属,大家排着队向北京站进发。一路上有人敲锣打鼓欢送,可我们心里却惶惶然。家里的房子退了,从此五口人分处三地,天南海北。未来的家在哪儿?这一去要走多久?还能不能回北京?对于母亲来讲,最担心的还是弟弟。小小年纪智力又差,到一个陌生的家庭生活,他能适应吗?那家人会对他好吗?种种问题萦绕心头,沉重而茫然。
    火车中午时分出发,次日凌晨3点多到达河南驻马店,七连(经济所)大队人马在此下车。车站上黑暗阴冷,所里几位“壮劳力”在昏暗的灯光下七手八脚从行李车上往下卸东西,然后装上卡车。人们所带之物五花八门,反正托运费由公家出,于是有的人就尽量带,什么都不肯扔。居然还有带蜂窝煤和大白菜的,这可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私分明”!煤和白菜是自己花钱买的,扔了可惜。至于是否值得花那么多运费运往河南,进而拉到干校点儿,则不必考虑。
一位外号叫“狗熊”的叔叔,膀大腰圆,硬是没拽动我们的箱子。他看了看箱子上的名字,跟母亲开玩笑说:“老张,你带的这是什么呀?这么沉!我可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了啊!”我们心里有鬼,不敢吭声儿。要是被人发现下放锻炼还带这么多好吃的,扣上一顶“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帽子可不得了!
    其他人站在旁边闲聊。董辅礽叔叔大谈息县,说这地方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息国,有个息夫人。另一个人说:河南古时候叫中州,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殷虚遗址就是在这里发现的,还有甲骨文……听这些大人谈话,觉得特有意思。好像他们不是去吃苦锻炼,倒像是去搞考古发掘。
车装好后,天已蒙蒙亮。凌晨5点,人们爬上等待在那里的几辆敞篷卡车,驶向我们的目的地—息县东岳公社。河南的冬季阴冷潮湿,车开起来小风飕飕儿的,不一会儿耳朵就冻僵了。一路上途径汝南、平舆、新蔡、包信等地,刚开始还是柏油路,过了包信就是土路了。更倒霉的是,前一天刚下过雨,道路异常泥泞,车子很快就陷进泥里。我们不得不下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五、六里,然后再上车。直到下午2点,才到达东岳公社,这时人们已累得筋疲力尽。

注:本文原创,谢绝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loonlinda 回复 悄悄话 我们从北京坐火车到信阳,然后坐汽车到息县县城。
十里芳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ainier' 的评论 : 谢谢你的鼓励。想写干校已经好几年了,但总觉得难度太大,下不了决心。这次开博客是个契机,终于鼓足勇气写出来。
Rainier 回复 悄悄话 那段历史是中国人心里永远的痛,重新提笔写下这些经历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
谢谢芳草,喜欢你的文笔。
会继续跟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