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经过时间的洗练又给推到浪尖的一群人,从大院出来的

(2014-01-31 10:36:19) 下一个
北京晨报:警惕黄佟佟式的歧视 2013年12月31日 9:55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蔡辉 原标题:警惕黄佟佟式的歧视   一旦放弃了对历史的反省,对逻辑的坚持,对常识的把握,乃至对事实的尊重,那么,曾经的谬误就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对此,不能不有所警惕。   “‘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院子弟们在属于他们的黄昏里用旧段子最后疯玩了一把,其人可忘,其情可哀,其骂可怜。”近日,针对影片《私人订制》,娱评人黄佟佟以一篇《大院子弟“冯小刚”们》的雄文,对导演冯小刚进行了一番嬉笑怒骂,并貌似深刻地从批评一部影片,转向否定一个人,进而升级为否定一群人。   按黄佟佟说法,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大院文化”,其中子弟高度相同,整齐划一,不分男女,“从来都是俯视众生”,不遗余力地在给全国人民添麻烦。令人不解:这算是文艺评论?如果批评可以随意延伸到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出身等自身不能决定的东西中去,那么,“冯小刚”们该如何为自己辩护?又怎么改正错误?如此乱贴标签,还不如干脆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算了。   不否认,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各城市确曾被大院化,但大院里住的都是高官吗?那些基层工作者的子弟难道也目空一切?更何况,大院与大院往来不多,如何共享相同的文化?这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想象的共同体?   事实是,在许多大院中,代际差别巨大,不同年龄孩子想法完全不同,就算出过一些彼此相似的人,他们在大院子弟中也属极少数,以如此少的个案,怎么就能上升到“大院文化”这么宏大叙事的层面上去呢?   必须警惕,在大而化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歧视,把并非决定性的标识当成一个人的本质加以鞑伐,这只能增加戾气、分裂共识。更况且,冯小刚并非“部队大院”子弟,连起码的事实都没搞清楚,黄佟佟究竟在批评什么?   令人好奇的是,放着《私人订制》质量如何、冯小刚回应方式是否正确等具体话题不讨论,偏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黄佟佟的激情从何而来?从年龄看,黄佟佟应该没有经历过“文革”,可她为何能将那套辩论术运用得如此纯熟?   看来,在人类的心中固有一段愚昧,一旦我们放弃了对历史的反省,对逻辑的坚持,对常识的把握,乃至对事实的尊重,那么,曾经的谬误就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对此,不能不有所警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