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差距

上三旗下五旗,在清灭之后的人的印象里,貌似是有天壤之别的。有人认为上三旗高贵的不行,下五旗都是低贱的人,其实是错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正身旗人。如果真的要说上三旗比下五旗有多高贵,那也是上三旗包衣远比下五旗包衣高贵。

当然,现实中,上三旗和下五旗也的确有区别,这也是清代“抬旗”的原因。熟悉清史的人都清楚,清代“旗权”一直是个问题,最早为了削弱旗主的权力,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都进行了各种手段,到了宣宗朝,可以说诸王贝勒的旗权,彻底疲软。

对于诸王贝勒来说,虽然旗权一直在削减,但是私领的佐领还是有很大发言力。所以,圣祖朝出现了“某王门人”这种称呼,就是在诸王贝勒领有佐领的情况下,造成的影响。

我们谈到旗权,是为了讲上三下五最大的差距之 人身束缚。尤其是随丧制度。比如说,我是一个下五旗的旗人,隶属正红旗。正红旗上,有礼王,礼王是军功大王,诸 王之首,领有相当多的佐领,按照清代的制度,凡是本旗入八分宗室死亡,本旗旗人要随丧。也就是说,我旗上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死了, 我也要服丧,这种情况,以八个军功王尤为突出,这也就是下五旗和上三旗最大的差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皇后没有被抬旗,属于下五旗王公佐领,下五旗王公死 了,她按照规矩应该服丧,那么就称为笑谈了。当然,这个制度后来有所修改,有世爵和比较大的官吏,都不再随丧。

另外,下五旗王公对于佐领的影响力,实际上很强,特别是旧王公,很多佐领都是他的旧属,这种人身依附相当严重。我们可以看看《啸亭杂录》,礼王当年建府,基本上正红、镶红所有官僚大臣,都去捐钱出力,这就是人身依附的最好证据。

最后多说一点,上三旗下五旗还有一些比较零碎的差距。比如说,今年年景不好,钱不够,旗饷不够,怎么办?皇帝肯定说,先紧着上三旗发放,这些差距肯定是有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故而,一言论之,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差距是存在的,但是大体来说,八旗旗民是平等的,这些差距都是细微的,并没有像一些人认为的,有多大的身份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