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3)
2015 (255)
2016 (128)
2017 (95)
2018 (70)
2021 (46)
2022 (50)
1962年10月16日至28日的13天里,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举世震惊的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随即以动用核弹要挟,核战一触即发。古巴导弹危机被视为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人类社会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毁灭性核战争的边缘。
然而,在古巴导弹危机50周年之际,围绕当年危机剑拔弩张的程度、最后危机如何化解、美苏各作出什么样的决策和让步等关键问题,一些有别于以往的揭秘和解读纷纷浮出水面。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化解,对于如何处理当代危机如叙利亚困局和伊朗问题,有着很大的可借鉴性。
一架飞越古巴上空的美军U-2侦察机拍摄到苏联位于古巴的核导弹基地,它距离美国仅90英里,可以在没有预先警告的情况下向美国发动核战。这一事件成为冷战的顶点,当时很多人害怕这场核战会导致全人类毁灭。
装载核装置的苏联军舰最终在快突破肯尼迪在古巴外围设置的防线前一刻停止、掉头,正如时任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一份广为人知的声明所形容,这是一场“眼瞪眼”的对峙危机。
然而,在古巴导弹危机过去五十年后,很多已被世人所广泛接受的解读却被一一挑战和推翻,其中包括肯尼迪著名的战争边缘政策。今天,一些最新解密的档案、加上历史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当年的危机虽然剑拔弩张,但最终还是通过美苏幕后协商而化解,美苏双赢,而危机并不仅仅持续13天。
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化解,对于如何处理当代危机如叙利亚困局和伊朗问题,有着很大的可借鉴性。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决策本质:解读古巴导弹危机》作者格雷厄姆·埃里森认为,伊朗问题就是一场古巴导弹危机的“慢动作版本”:“事件发展过程是一样的,就是双方慢慢地陷入对峙,直至有一天美国总统必须决定究竟要不要动武。而肯尼迪的想法则是:‘不要让对峙的那一天到来,因为其带来毁灭性结果的风险太高。’”
旧识:肯尼迪政策获胜
事实:私下递出橄榄枝
当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幕僚强烈建议对苏联寸步不让,甚至考虑先发制人。不过,肯尼迪顶住了主战的压力,坚持在私底下与苏联、联合国和其他相关国家展开一系列外交协商。
1962年10月27日,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与苏联驻美国大使会晤,替他的哥哥向苏联递上橄榄枝:只要赫鲁晓夫将核弹撤出,美国将公开承诺不再出兵古巴。不过,真正的“甜点”在于美国还承诺撤出位于土耳其接近苏联边界的核弹装置。这一项承诺当时只有肯尼迪身边极少数资深幕僚知道。
因此,肯尼迪的战争边缘政策在时隔多年后依然被当作“神话”。乔治·布什在2002年还以肯尼迪采取战争边缘政策作为成功经验,来支持自己对伊拉克先发制人的决策。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格雷厄姆·埃里森表示,“事情很容易被解读为肯尼迪立场坚定,直至赫鲁晓夫低头妥协。人们总觉得只要自己够强硬,对方就会退缩——这恰恰是当代最流行的迷思之一。”
旧识:美国赢苏联输
事实:美苏两国双赢
美国在土耳其部署的丘比特导弹被一些人形容为接近过时,但事实上,这些导弹在当时刚服役几个月不到,完全有能力袭击苏联。丘比特导弹从土耳其撤出,加上肯尼迪承诺不会出兵古巴,令赫鲁晓夫赚足面子,随后宣布取消苏联在古巴的导弹装置。
不久之后,美苏首脑热线建立,两国开始就限制核试验展开谈判,最终达成核不扩散条约。
“这里面最主要的历史教训在于,即使面对那样的危机,妥协还是必要的。”美国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罗伯特·帕斯特说。帕斯特认为,美国的国内政治环境令肯尼迪及其继任者很难吸取这个教训,这从肯尼迪竭力隐瞒外交协商这一事实可见一斑。
即使现在,奥巴马总统在古巴问题上也承受很大压力。“我不认为奥巴马会考虑在这个问题上软化,否则他将面临‘你向古巴妥协’的巨大压力。”
旧识:CIA情报战大捷
事实:屡次错失关键情报
除了在苏联军舰掉头第二天才收到情报外,CIA还多次未能及时捕捉本有助于肯尼迪决策的事态最新进展。
首先,中情局对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情报掌握太迟,当肯尼迪获知这一消息时,导弹已经处于可操作状态。其次,CIA并不知道苏联在古巴还有其他可对付美国的导弹部署。当时,苏联的核弹头甚至已经“武装“到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上方的山脊,CIA还浑然不知。
曾花了数十年时间研究解密危机档案的古巴分析员皮特·科恩布鲁表示,苏联本来打算一举歼灭关塔那摩基地的。
旧识:危机持续13天
事实:古巴“十月危机”
罗伯特·肯尼迪后来就古巴导弹危机写了一本回忆录,取名《惊爆13天》(Thirteen Days),而在2000年,一部同样以古巴导弹危机为题材、凯文·科斯纳主演的同名电影《惊爆13天》上映。
从肯尼迪总统在10月16日获知导弹危机,到10月28日苏联宣布撤退,中间确实经历了13天。但是对于古巴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危机十月”,科恩布鲁甚至认为危机在11月还有“续集”,当时华盛顿和莫斯科还在为如何真正拆除核弹的细节激辩。
而根据俄罗斯国家安全档案分析员斯威特娜拉·萨夫兰斯卡亚本月公开的最新档案显示,当时苏联同时在为如何解决与古巴领导人菲尔德·卡斯特罗的问题头痛。
苏联时任第一副主席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在11月2日出访古巴,在那里逗留了20天,据称与卡斯特罗多次展开气氛紧张的对话,后者对苏联未有事先通知古巴而私下与美国达成协议大为恼火。卡斯特罗竭力争取苏联隐瞒美国在古巴部署战略性核武,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
旧识:美苏“眼瞪眼”
事实:从未真正对决
1962年10月27日,美国海军对苏联核潜艇投下了深水炸弹,苏联则打下了两架古巴上空的美国U-2间谍机。
这一天被认为是古巴核弹危机中最黑暗、最危险的一天。
然而,根据迈克尔·杜博斯在2008年出版的《午夜前一分钟》一书(根据对苏联相关档案最新研究撰写)所披露,在10月22日,肯尼迪宣布在古巴外围实施海军隔离,防止更多军事设备抵达,第二天,赫鲁晓夫撤回装载核装置的船只。
这意味着在10月24日,当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发表其著名的“美苏眼瞪眼”声明时,苏联的舰艇已经撤到数千海里之外。
针对腊斯克所作的声明,科恩布鲁表示,“那所谓的眼瞪眼,根本没发生过,从未有过真正的对决。”
[ZT]
相关的评论请看:
几曾回首: 惊爆13天:“古巴导弹危机”揭秘
网上谈兵: 惊爆13天:“古巴导弹危机”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