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日本人种改良
(2014-11-20 08:56:28)
下一个
日本人种改良
日本妓女开启人种改良计划
宋人在《清波杂志》记载:“倭国(日本)一舟飘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中国)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
说的是日本妇女来到宋代中国,遇到宋朝美男子就要而主动献身,目的是生下后代,来给日本改良人种。
平安时代中后期,日本沿海港口也汇集了大量的游女,这是由于当时有大量的宋朝商人来日本贸易,在这些港口停留的缘故,于是妓女们便纷纷来这里讨生活。一些史书中记载了日本女人找中国男人“度种”的传奇故事,恰好说明了这一现象。
“度种”是怎么一回事呢?宋人周辉一次偶然碰到漂流到中国的日本人,询问了日本的风俗,并记在他的笔记里:
辉顷在泰州,偶倭国一舟漂泊在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至郡馆之。或询其风俗,所答不可解。旁有译者乃明州人,言其国人遇疾无医药,第裸病人就水浜,杓水通身浇淋,面面四方呼神请祷即愈。妇女悉被发,遇中州人至,择端丽者以荐寝,名“度种”。他所云,译亦不能晓。后朝旨令津置至明州,迩便风以归。
笔记的中州人就是指中国人,宋朝时江浙地区尤其是明州(今宁波)、泉州等地有大批商人到日本贸易,往往为了等待信风要在日本停留半年以上。所谓的“度种”是真实的情况,因为当时的日本尚流行走访婚,晚上任何男人进入某个村庄,村庄里的女人都会开门延纳,何况是外国人,这让她们感觉更新鲜更好奇。更何况这些外国商人都很富有,不仅不会空手而来,而且比日本男人更温情脉脉,所以宋朝宁波等地的商人来到日本,走访当地的女人,和日本妇女结婚生子是司空见惯之事。那时的日本人是否特意选择美丽的女人来给中国人“荐寝”无法考证,好在“大和民族也不计较血统问题”,当时的乡村和庶民家庭仍然保留了不少母系氏族社会的传统,“孩子等于是村落共同财产,谁当父亲都无所谓”。
所以,“度种”就是借种生育,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的确是非常可能的,就像现在不少中国女人争着找老外一样,因为那时中国经济文化远比日本发达,中国人自然是“优等”人种了,度中国人之种自然可以改善日本人之种,在被人轻视的日本庶民看来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份。据考察,和来日本的宋人结婚的多是妓女,做妓女想必要有几分姿色,否则中州人谁肯光顾?到明代,一些中国史书还有转载日本女人“度种”的故事。类似的事到了19世纪后期明治维新时期还有发生,曾经有许多日本学者觉得欧美人种优秀,号召日本女人度欧美之种。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向欧洲白人敞开大门
最早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思想家们就提出希望白人水手多和日本妇女交配,改良人种,这样的思想在清末民初中国的思想家也一样提出过。
伊藤博文从英国留学归来,大倡优化种族之论,认为黄种人荏弱不堪,不及白种人远甚。他当政后,即实施“谋种”政策,凡欧美白人入其境内,辄鼓励日本女子与其野合,以改良种族。谭嗣同对此十分羡慕,然亦知此法断难行于中国,于是喟然作诗曰:“娟娟香影梦灵修,此亦胜兵敌忾俦。蓦地思量十年事,何曾谋种到欧洲?”
日本人还认为白人的祖先生活在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就恒温动物而言,体形越大,就可以相对地减少体热的散失,这对生存有利。所以,白人天生身高体壮力气大,在田径、球类、游泳和力量型项目比赛中占据着天然优势。 这样欧洲白人成了日本人进行人种改良计划的最佳选择。
侵华时期大量从中国引入男子进行配种
虽然日本已在明治时期大规模与白人杂交以改良人种,但其实他们从未放弃通过与外貌特征更为近似的中国人配种以改善基因的努力。
日本侵华期间,更是开展了骇人听闻的“人种改良”计划,当时,日本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日本人的平均身高较明治维新时期低了4厘米,如果这样的情况不断延续下去,日本的人种素质就会落后于中国和朝鲜,所以日本必须对人种进行改良。在天皇的授意下,1,000名日本女孩被征召被送往中国东北参与“人种改良”计划。
同时,日军开始秘密逮捕男人。有苏联人、中国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后来也有部分的美国战俘被送到这里。他们在这里受到了很好的待遇,有很好的食物和卫生条件。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和那些日本女孩发生性关系,让她们怀孕。生物学普遍的规律是杂交优势,人也不例外。他们就是想通过人的杂交,达到改良日本人种的目的。当那些男人因为过度的性交而变的很疲劳时,或者有些人不愿意时,就会被日军残酷杀害。
人种改良实验得到的唯一成果便是600名婴儿。当日本在战败的前夕,杀死了所有用于实验品的男人。而把那些女人和孩子运回国内。那些女人被迫与自己的孩子分离,从此就再没见过面。而那些孩子们被送进孤儿院。估计现在这些孩子也许有七八十岁了,不知当他们知道自己是人种改良实验的成果时,作何感想。
[ZT]
相关的评论请看:
几曾回首: 日本人种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