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教育随笔,笑谈风趣,合乐家庭,人生苦短,适时行乐,携上家人,皆大欢喜!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怎样培养孩子的social skills!

(2013-05-18 08:19:41) 下一个
有家长问小学阶段孩子怎么么提高social skills? 很多elementary schools 有不少活动. 我个人认为参加base school 的活动会比上某一些兴趣班更能锻炼学生的social 能力。参加学校或社区活动,让学生更有参与的感觉。同时接触不同的人种,了解不同人的想法。这一点,我还是有一些感言。我二女学校的课外活动比较多,有一些是公益性质的。女儿学校十年历史,前七年,人口比例以白人为主,最高占到百分之九十七。近几年亚裔学生比例不断上升,因为是GT的base school,再加上好高中学区。这一点大家可以想像。这两年学校有些传统活动无法进行下去。前年我老大四年级. 学校四年级学生和家长会在四月份有一个星期天组织全校捐献旧自行车活动。学生自行动手拆散后,装上卡车运往非洲某个地方去給需要的家庭. 就像中国的支贫。当然主要锻炼小孩动手能力和参于感。之前每年都收到一百七八十辆车和不少家长参与。但随着亚裔人口的增加,自行车数量及参与人数不断下降,前年我老大他们只收到六十辆车且只有我们家两个小孩和另一个中国男孩参与。那一届有华裔小孩三十人左右。本身参加活动与否并无太大话题。问题是为什么这些活动华裔学生不积极。有些家长说,这些活动都在周末,我小孩周末时间安排超满。小提琴,跳舞,游泳,踢球,美术,数学,中文等等,哪有闲工夫参加那些不着边的事。但是正是因为我们很多家长把小孩太多的时间,精力花在这些individual activities上去了。忽视了培养群体适应能力的机会。从小就让孩子们在一种人口占大比例的环境里成长,这没有给他们太多机会与不同种族的小朋友相处。到了初中以上,学生已有固定择友标准。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信仰等等已成形。到那时已不太容易培养合群的个性了。这就昰我看到从五年级往上,亚裔学生多半聚群,except few 。就连上课坐的坐位也都在一起。这些少数比较合群的,一是可能性格外向,更大原因是家长open mind 的教育和培养方式起了作用。反之,一群同样的朋友,同样的话题,同样的处事哲理,那和我们这一代有本质的区别吗? 只是在美国而己。其实,feel comfortable 是一种状态。首先要从小教育小孩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different from others。 有了这个概念,尽量鼓励小学时期的学生参与人种不同的活动。社区,学校,team 的social events。家长越重视,小孩越容易和别人交流。越多认知他人的想法,就越容易互相谅解,不是朋友,至少也不昰敌人。但等大学一毕业,社会上又回到mixing pot 那个状态。那时已成人,比小时候更难适应与人相处。十二岁之前是性格成形的关键期,家长多一些influence对他们以后的交友及适应能力有相当大的影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