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汉藏文化同源论

(2007-03-01 22:10:51) 下一个
汉藏文化同源论1

汉藏文化同源论

 

多 识

 

学说连线

 

 

  以往关于汉藏民族历史文化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于汉藏联姻等政治交往关系,所涉及的史实也较集中于元明清三代,这次我们就从以往较少关注的族源、语言、宗教、风俗、戏剧等角度探究一下汉藏民族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要了解藏汉民族的历史亲缘关系,首先要了解现代藏人和古代羌人的关系和古代羌人和汉族先民之间的关系。对于后者在汉文中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并不难解决,对于现代藏人和古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虽然也有为数不少的藏汉文历史资料,有足以证明藏羌关系的活生生的语言和众多文化现象,但由于以往的藏汉历史学家,受语言文字等众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双方的历史文化缺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外界对藏族历史文化、称谓习俗、藏语的古今音变和方言差别缺乏了解,对族名和部落名称翻译书写混乱,给这部分历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由于大多数人不了解藏羌关系,不了解""是古代藏族的名称,在藏族的族源上产生了种种说法,完全忽略了从大量的藏汉文历史资料和众多文化现象中足以证明藏汉民族在血缘和文化上存在的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了解藏汉历史亲缘关系时首先了解藏羌关系非常重要。只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藏族的历史渊源和藏汉民族之间的历史亲缘关系便一目了然。根据我们多年来对藏汉文史资料和众多文化现象的对比研究,可以确认""""是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名称,并由此进一步得出藏汉民族在人种族源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样一个重要结论。

 ""这个名称至少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吐蕃以前藏地曾有"马桑"九姓做军事联盟首领的时代。"马桑""马羌"应该是藏文maSbyang一词的方言读音差别。《藏族古代史》中说"蕃人出于马桑种""马桑是人种始祖",汉文殷商《甲骨文》就有有关"马羌"的记载,"马桑"的时代最晚也在商周之间。现在四川藏族中的一些人群是古代的牦牛羌的后裔。

  牦牛作为民族象征的习俗要比受佛教影响而产生的"雪狮"古老得多。岷江上游羌民自称祖先来自盛产牦牛的地方,有每年到藏区购买牦牛,焚香迎牛,献牛的习俗。《羌族史》中说:"据汉代文献记载,汉代凉山一带的牦牛种越?羌,南中一带的昆明人均是彝语支的先民部落。《后汉书·西羌传》说,越?羌战国时南下羌人的一支。在纳西族民间传说《创世纪》中说:"纳西族、白族、藏族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儿子",在纳西族、白族和彝族的语言中有很多词汇与藏语相同。就连"纳西""诺苏"(彝族自称),"怒苏"(怒族)这些名称都是藏语nagcu(黑水)的古读音。从《羌族史》所介绍的情况来看,彝、白、纳西族的族源上与牦牛羌""有一定的联系。巴蜀的""是古羌姓,《康熙字典》释"蜀音同烛",这与藏语牦牛的名称""和长江的名称"烛曲"(牦牛江)同音。因此可以断定"蜀羌"就是"牦牛羌",这个牦牛羌的族源可以追溯到炎帝家族,因此,藏汉同源是确切无疑的。

  据史料载,藏族的先民是生活在黄河、长江上游和雅砻江、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羌人。古羌人和中原华夏民族的祖先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但表现在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进入人类早期文明社会的整个过程中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人种和血缘上的同源分流和异源合流相互交织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方面。前者从双方的语言和意识形态、文化习俗方面的众多迹象中可以得到证实,后者在神化传说和图腾标志,以及有关古代羌人和中原华夏人的历史记载中可以找到充分的证据。

  从生物遗传学方面讲,汉藏同源首先是血缘上的同源。前几年据医学界对藏族进行的白细胞抗源(HLA)研究发现,藏民族属中国北方人群的一部分,起源于华北地区;这为藏民族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信息的依据。而免疫遗传学白细胞抗源研究,是当今世界最权威的人类血缘关系监测手段。不久前,美国哈佛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的一批科学家通过对中国22个省市的汉族人群以及云南、西藏、青海等地藏族人群的男性Y染色体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族人群和藏族人群具有相同的特异性Y染色体类型,这一基因检测结果再次为汉藏民族属于同一起源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

  从考古学的角度讲,自本世纪20年代西方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中国发现彩陶新石器时代以来,经大半个世纪的大规模考古发掘,目前拥有大量考古资料的证据、众多碳十四测定的数据和古文字研究的成果所支持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原地区至少在8000年以前就向中亚、西亚和北欧传播了彩陶制陶术和象形文字(见刘志一先生的研究成果)。

  (1)考古表明,西藏的旧石器文化起源于华北地区。

  (2)西藏细石器文化源于北方草原,而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同样源于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

  (3)西藏新石品文化既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又存在大量中原仰韶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考古文化的重要因素。具体讲,昌都卡若遗址与仰韶彩陶文化系统的马家窑、半山和马厂文化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此外,与云南大子文化系统也存在密切关系;

  (4)拉萨曲页遗址与齐象文化存在某种联系。

  (5)从考古学上讲,西藏基本是属于中国考古文化的范围,从西藏以西的克什米尔兹霍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半地穴房屋及长方形双孔石刀,有明显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的因素。

  (6)克什米尔扎霍姆遗址,有黄河上游彩陶文化的强烈影响的因素;

  (7)以及不久前在印度北部山区发现的公元前2500年的中国龙的岩画。

  另外,根据古地理、古经籍文献、上古民族史、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综合研究,也论证了藏汉是同源的。语言和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征。甲民族和乙民族在语言和其它文化方面的相近、相似、相同点是甲乙两个民族在血缘和文化上有着不同寻常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宗教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同,到现在藏汉两个民族在语言及表现在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有了较大的差别,但从语言和广义文化方面进行追根溯源性的探讨,就会发现这两个民族之间存在许多相似性和共同点。《羌族史》的作者说:"语言是标志一个民族共同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着亲属关系的语族,在历史上的联系必然是紧密的",藏族是古羌人的后代,羌语就是古藏语。在汉语的基本词汇和古词中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古羌语和藏语完全相同。这种情况在发音变化较大,失去入声韵的汉语北方方言中不太明显,但在保持古音入声韵的南方方言,特别是闽、粤语中特别明显(参见汉藏同源·语言考)。

  主张汉藏同源,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直是中国历史学的一个学派。如范文澜先生就认为,吐蕃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它开拓了中国的西南部疆域。虽然汉藏同源的观点依据大量的文献、考古资料,在客观、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证中,得出的一种客观结论。历史上也曾有人对此提出过不同意见,例如,19世纪末,西学东渐之风兴起,出现历史疑古派,他们用西方历史学观念来研究中国历史。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他们对中国历史的怀疑,很多都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贡献,正是有了这种怀疑的态度,才使得我们后来的历史学建立在了一种科学的基础和方法上。

  现在西方一些研究中国历史和藏学的学者,曲解中国的历史,用西方历史学、民族学的理论来对待中国历史,把中国的文献记载用西方的标准来加以评判和衡量,其结果便是造成了断章取义,中华民族、中华文明都被肢解成了碎片。中国的历史被曲解成为汉族由中原向外扩张、侵略的历史,只有汉族才是中国人,其他少数民族都是外国人。这些理论直接危及着我们国家的总体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凝聚力,从而否定了统一的中国国家传统和精神文化道统的存在,否定中国自古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历史,否定中国的文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