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印第安原住民保留地任教记

(2015-09-27 16:56:17) 下一个
 

 

千禧年移民加拿大,我重拾教鞭之心不泯。在加拿大中小学任教必持教师证,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去念一年师范,二是将学历等资料寄到教师规管机构通过资格认证。历时2年折腾我终于获得认证,手持一纸教师证,然较好的教师工作依旧难寻,好不容易找到象样的教师工作,地点却在亚伯尼堡(Fort Albany)原住民保留地。

对原住民的了解,仅限于《与狼共舞》等好莱坞影片的描写,但教职来之不易,再说去原住民聚居地也是一个了解风土人情的机会,于是我成了第一个去教书的华裔教师。


既无空姐亦无卫生间的迷你班机

——偏远的原住民保留地


亚伯尼堡在何方?说起来,亚伯尼堡就在我所在的安大略省。原以为不太远,一查竟在数千里之外!

亚伯尼堡位于安大略省最东北角詹姆士湾沿岸,北接神奇的世界第二大海湾哈得逊湾,东邻魁北克省。


我离别熙熙攘攘的多伦多国际机场,乘小客机一路向北,几小时后降落在安省东北部最大的城市蒂明斯(Timmins)。一下飞机,只见小小机场仅有几条跑道,鲜有飞机起降,四周全是荒郊野外,候机楼,检票口,行李领取处全挤在一间大房子里,乘客寥寥,完全没有机场的气派,倒像苍凉地带。别说民航班车,连出租车都不见踪影,叫出租要在机场打出租车公司的专线电话,然后出租车才从城里出发来机场接客。常对内子说到加拿大就像到了大农村,见状我告诉守候在多伦多电话旁的她:“这回算是到了天尽头了!”

 

蒂明斯还不算是天尽头,去原住民保留地还得转搭魁北克航空公司的班机。一看到转乘的飞机,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飞鸟似的飞机之小,登机只有三两级阶梯。进去一看:只有6个乘客座位,一个正驾驶,一个副驾驶,驾驶室跟乘客区没有间隔,没有空服人员,连厕所都阙如。起飞前的飞行指引也省略了,年轻的副驾驶简单介绍一下目的地和飞行时间,年轻的正驾驶一声“走嘞”,咱们就不着地了。

 

“小飞鸟”越过一片片广袤无垠的树林, 40分钟后终于降落在亚伯尼堡机场。那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小的机场:一条简陋短小的黄土跑道,一间小平房就是航站楼,外墙上用英文和印第安语写着:亚伯尼堡,海拔37英尺。平房里只有一个集买票验票安检行李托运于一身的工作人员,那就是酋长夫人。

 

溜冰的汽车

——几乎与世隔绝的所在

 

为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酋长们要求将保留地建在远离白人文化的地方,当时的加拿大政府便应顺其意,把原住民安置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方,久而久之,原住民自生自灭,渐渐被人遗忘。据说当初与政府签署领土协议的酋长有的大字不识,有的甚至是盲人,所以协议的公正性合法性也令人质疑。

 

对原住民来说,当初保留地的设立恐怕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酋长们为原住民争取到一些福利,如居住在保留地可享有种种优惠和补贴且不用缴纳销售税等,一方面原住民却被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因为一旦走出保留地,这些补助大部分就会丧失。

 

亚伯尼堡原住民平时与外界隔绝,只能靠每日一班的小飞机进出。本来有一条土路与外界相通,但因保留地位于詹姆士湾低地,我夏天去试探时发现道路路基潮湿,人行其上一踩一个坑,车辆根本无法行驶,只有冬季路基冻住,在路面洒水成冰,再用平地机刮平整后才有2个月的通车时间。冰路上没有限速,来来往往的车辆驶来驶去,就像在溜冰。

 

冬天里,原住民在保留地内驾驶皮卡车,后挂一木制车斗,既可运人,也可载物。要去荒郊野外,平时开的四轮越野车不顶事,要靠雪地摩托。

 

学校一个去支教的白人校长开着雪地摩托沿坡驶下,企图冲过冰封的亚伯尼河去对岸另一个保留地,岂料冲得太猛,河面冰裂,连人带摩托掉入水中,好容易挣扎出冰面,但已精疲力竭。最后找到校长时,只见他上半身露在冰面上,人已冻僵。我一位女学生过河去看未婚夫,冰面太薄不堪重负,眼看着雪地摩托渐渐沈入水中,她急忙四肢伸开,好容易爬到安全的地方。没了代步工具,怀孕在身的她只好徒步返回,不料正赶上冬季的冰雪暴,旷野之中周围没有任何参照物,天也早早的黑了下来,该地区也没有手机讯号覆盖。等到大家四处搜寻找到她时,见她用冰雪筑了一个简陋的窝,身上还有余温,临死前还用双手捂着肚子里的小宝宝。看来姑娘是拼命想活下去,至少为了未出世的孩子,其实当时她已经快回到了亚伯尼堡。

 

没有医生的医院和罕有毕业生的学校

——富国里的“第三世界”

 

平心而论,加拿大政府在原住民身上没少撒银子。詹姆士湾沿岸包括亚伯尼堡在内有三个保留地,几乎每过一两年政府都要花数百万元派飞机撤离原住民,原因出于当初修建保留地基础设施时考虑不周,有时是因为供水系统故障,有时是因为河堤高度不够,冬季封河期和春季开河期冰凌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

 

亚伯尼堡号称700号人,实际上仅有500人左右,然而却建有三个教堂,一个急救所,一规模不小的医院。稀奇的是医院里只有一两位护士,没有医生。医生每半个月乘班机来一次,给大家治病,看急诊则必须打飞的去外边诊治。

 

在亚伯尼堡,国家还花重金建起一所十分漂亮宽大的学校。学校多用厚大的木料建成,外形像加拿大鹅,既艺术又与原住民的生活环境吻合。然学校有了,学生却少有。每年秋季开学时学生还算较多,一两个月后就渐渐去了,能全年坚持下来的很少,学校每年都要奖励一部自行车给全勤的学生。至于毕业的高中生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每年最多有一位,学校还要送一千元的大红包,然而重奖之下乃乏勇夫,因为毕业也找不到工作。整个亚伯尼堡就是一个小村落,没有工作机会,仅有的技术工作都是外来人把持着,从学校教师,医生护士,到救护员无一例外。其它仅有的工作机会也跟一般老百姓无缘:前酋长的妻子是学校食堂唯一的工作人员,他弟弟是现任酋长,弟媳是机场唯一的工作人员,前酋长的另一个弟弟是教育办公室主任,另一个弟媳是学校唯一的学习咨询员,前酋长的儿子则是亚伯尼堡唯一的原住民警察署警察。没有工作,其它原住民完全靠政府福利过活。习惯了依靠政府福利,加之教育水平太低(原住民区整体教育水平落后安省平均标准近30年),原住民世世代代居住在保留地,离开则难以生存。

 

吸汽油的原住民

——原住民路在何方

 

离不开保留地,保留地的生活又极其乏味没有希望,因此原住民吸毒就不足为怪了。除了吸毒外,亚伯尼堡很多原住民尤其是青少年用塑料袋装汽油吸。汽油是碳氢化合物和化学物的混合体,会伤害骨髓、肝、肾、肾上腺、脊椎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亚伯尼堡时有人死于铅中毒和呼吸衰竭。至于酗酒,就更普遍了。我的学生中不乏胎儿酒精综合症患者,那些学生眼小,人中浅,上嘴唇薄,一看就知。怀孕母亲酗酒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永久伤害。酒精阻碍神经细胞及脑部发育,造成畸形,引发一连串的认知及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变弱、注意力不足、行为冲动,对行为后果的认知力弱,继而造成心理疾病及毒瘾等。我几位这样的学生都是保留地警察拘留所的常客,谁也无能为力。

 

公正的说,原住民青少年吸毒吸毒酗酒跟居住环境也有关。亚伯尼堡保留地原住民都是一家几代蜗居一房,私密性差,生活条件差,而且精神生活极度匮乏。保留地除了一个教室大小的商店,其它什么都没有,连快餐店都不见踪影,遑论娱乐休闲设施。詹姆士湾沿岸最大的原住民保留地倒有个麦当劳,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仅卖最简单的芝士汉堡和薯条饮料而已,跟我家烤BBQ差不多,而且价格照例比多伦多贵两三倍,堪称世界上最坑爹的快餐店。

 

原住民一般无钱购置计算机,手机亦无讯号,从电视上只能观看加拿大广播公司等几个有限的免费电视频道,唯一的娱乐就是宾果游戏(BINGO),每到周末大家聚在学校的室内体育馆赌博,只听学校的唯一原住民助教在台上大声叫号:“B12——F23——。。。。。。”

 

为帮助原住民寻找精神寄托,来自邻近魁北克省的几位神职人员含辛茹苦,在保留地建起3座教堂。尽管不久1座教堂毁于一炬,尽管不时遭到醉鬼袭击,神职人员仍坚持在艰难的条件下传教,多少在苦闷寂寞的原住民内心世界洒下些许甘泉,只是杯水车薪难解烧眉之急。

 

面对外界的强大诱惑,亚伯尼堡原住民委员会也做出过拯救传统文化语言的努力,例如携手与詹姆士湾沿岸另外两个原住民保留地建立了印第安语广播电台,每年支起原住民圆顶帐篷举办传统文化节。现酋长的大哥,即前酋长还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专访,并著书抨击白人借传播文明为名强迫原住民入读寄宿学校并性侵学生(其实,寄宿学校的功过各半,性侵学生毕竟是少数天主教教徒所为)。这位前酋长以身作则在亚伯尼河畔建起一栋不通自来水的古朴圆木小屋。然而,就是这位备受尊敬的长者也娶了一位前来保留地的白人女子为妻。我曾邀请他来班上给学生传输原住民传统文化,他私下也承认原住民面临精神文化的缺失以及财政管理混乱的诟病。

 

在健康卫生方面,原住民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肥胖者及糖尿病患者比例直追白人,因为原住民靠政府有限的福利度日,买不起健康食品,再加上附近基本无猎可打,昔日多动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无以为继。酋长常问我:“你能想象这是加拿大?”几年后,一位原住民女酋长在首都渥太华绝食,要求政府进一步改善原住民的窘境。站在女酋长身边面对全国媒体的正是亚伯尼堡酋长。

 

保留地的青年人一无事可干,二无处娱乐,于是就找地方发泄旺盛的精力。本来,前酋长的儿子用自家小房子开了一家所谓的饭馆,没多久小青年一把火将其烧得精光,另一把火又将好不容易运来建民宅的木料变成黑炭。再一把火将一大片林地剃光了头。2005年暑假结束返校,我发现学校被盗,孩子们从房顶爬进去“大闹天宫”:我的备课笔记撒满一地,眼镜拧成麻花,办公桌上放一把木工课用的榔头,黑板上歪歪斜斜地用修正液写着:“这把榔头就是我们的犯罪工具!”

 

我有个女学生叫霍普(Hope,意即“希望”),她倒不干坏事。瘦小的霍普长得有些像华人,她立志和男友念完高中,去外面上社区学院。我的《当代世界史》上到最后剩下的就是霍普,她常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霍普告诉我,她常爬上废弃的输电铁塔,遥望远方。

 

辞别亚伯尼堡已8载有余,我仍常梦见那些朴素而无助的原住民,尤其是我那些学生,特别是那个登上高塔眺望远方的女孩子霍普,我想她一定不是在欣赏那高挂苍穹飘逸荡漾的北极光,她是在寻找那扑朔迷离的渺茫希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joshuamama 回复 悄悄话 主要是这地方交通不便跟外界很难交流, 外边也很难管, 造成人口素质恶性循环地下降。 他们不用工作也可以生活。 不过在大点的地方钱就不够花了。 我也见过比较勤劳的一批人, 都出去了
SDUSA 回复 悄悄话 感谢楼主,太长知识了。
cys254 回复 悄悄话 其实美加这种用“保留地”来保护原住民文化的做法是值得反思的。我觉得这种为了保护而保护,通过隔离输血的办法,为了保护祖宗文化而牺牲后代的利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文化不应该孤立,静止的来看。原住民文化应该和现在文化相融合,应该鼓励原住民走入现代社会。

---------------------------------------------

” 一方面原住民却被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因为一旦走出保留地,这些补助大部分就会丧失。“
1960年以前, 原住民是不允许走出保留区的。 其实 400百年前, 原住民才是主流社会。
400年内, 白人把千万原住民人口杀到剩下几 10万, 这也是现代北美洲没原住民闹独立的原因, 也可以说400年来以至今天, 白人对原住民政策做对。 反观中国,从来没有做过北美两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事, 后果就是美国可以有机会利用中国少数民族脑事了。
cys254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比我们小时候已经好不少了,我们那时也是“一家几代蜗居一房,私密性差,生活条件差,精神生活极度匮乏...", 不用说没计算机没手机没快餐店,几十家才有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只有一台免费的电视可看。

----------------
公正的说,原住民青少年吸毒吸毒酗酒跟居住环境也有关。亚伯尼堡保留地原住民都是一家几代蜗居一房,私密性差,生活条件差,而且精神生活极度匮乏。保留地除了一个教室大小的商店,其它什么都没有,连快餐店都不见踪影,遑论娱乐休闲设施。詹姆士湾沿岸最大的原住民保留地倒有个麦当劳,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仅卖最简单的芝士汉堡和薯条饮料而已,跟我家烤BBQ差不多,而且价格照例比多伦多贵两三倍,堪称世界上最坑爹的快餐店。

原住民一般无钱购置计算机,手机亦无讯号,从电视上只能观看加拿大广播公司等几个有限的免费电视频道,唯一的娱乐就是宾果游戏(BINGO),每到周末大家聚在学校的室内体育馆赌博,只听学校的唯一原住民助教在台上大声叫号:“B12——F23——。。。。。。”
youli 回复 悄悄话 博主对原住民了解不多, 只能说有机会亲身看见保留区一些情况。
其实在不同地方, 省份, 保留区情况不同, 在 BC 的很多却不错, 越进城市的比边远的好。

” 一方面原住民却被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因为一旦走出保留地,这些补助大部分就会丧失。“
1960年以前, 原住民是不允许走出保留区的。 其实 400百年前, 原住民才是主流社会。
400年内, 白人把千万原住民人口杀到剩下几 10万, 这也是现代北美洲没原住民闹独立的原因, 也可以说400年来以至今天, 白人对原住民政策做对。 反观中国,从来没有做过北美两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事, 后果就是美国可以有机会利用中国少数民族脑事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