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下繁华,坐下喝茶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正文

也谈钱钟书:山哥转载,钱钟书:一条世故变色龙?

(2012-08-21 07:12:21) 下一个

山哥转载,钱钟书:一条世故变色龙?(zt)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0983/201205/18876.html

撇下繁华,坐下喝茶,说文轮道。

钱老当年围城一书复出,先睹者为快。本人看后喜不自禁,看看当时的文坛上下,不由得叹道,不知现在的文学青年们,看了围城以后,还敢不敢再写小说。

有次和科学院导师闲聊,提到正热的围城及钱钟书,没想到,老先生不仅知道,而且还是相当熟悉,而且,是在西南联大的时候:钱杨夫妻俩,油头粉面,为人尖刻地很。

又不信神的。那是八二年的事。

后来,围城渐渐传开,尤其拍了电视连续剧以后,更是愈发不可收拾,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在说围城。

钱钟书的确了不起。

围城一书,站于人世端嬉笑怒骂于不动声色间的文 字,的确为观众提供了以前不曾有地视觉。但也仅此而已。而当时,现在仍是,贫乏的中国文坛,缺乏高人,呼吁高人,竟以讹传讹,把钱老祭上了圣坛,便开始有钱学的提法,管锥篇,相对于小说作品的围城,被捧为学术的珍品。本人附庸赋雅,也也买了一套珍藏,硬着头皮读了几页。经年过去,回头看来,也是钱老走冷门,顺手拾来,玩玩而已,哪像后来的专家们,奉为神明,推为经典,什么学贯中西, 昆仑砥柱啦,满嘴乱跑火车。用链接文这位专家术语说,这是由理智的休眠引发的偶像意识,它不但是对“自明”的遮蔽,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不经他人提醒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的蒙昧状态。 ( 幸亏本人不是专家,说不出这么拗口的句子 )

前几天看老婆的藏书,里面竟有一本围城的版本研究,九十年代出品,比本书厚几倍,硬是把历次改动的文字,全部记录下来,比如,这句话,上一版是这么写的,上上一版又是这么这么写的,共改动 xx 字, 等等,如同历代经书的研究。看完后我这个惊讶,本国文坛专家的理智休眠蒙昧得很。

围城电视剧拍地很差劲,人物不到位,导演黔驴技穷,没法表现的就干脆念书。英达演的赵辛楣,看不出一点神气轩昂的味道。块儿倒是挺大,但看上去就是囊揣。那个理想情人唐晓芙,演的更是差劲,不多的镜头里,就是抱个狮子狗,左右摇摆,躲着个镜头鸡笑。还有那个银行买办,从头到尾就是个别扭,本来应该是仗势欺人的英语,被他说地倒像地摊上买盗版的。这也可能是所有小说改编电影的通病,有了书本先入为主的成见,再如何翻版都觉得不尽人意,何况这帮鸟人还不是高手。

多少年过去,有人把当年的围城连续剧拿出,奉为中国电视剧演导编典范,实在令人唏嘘。二三十年过去,中国的影视水准,文坛专家,没多少长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