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所见证的网络交流方式的变迁

(2006-11-10 09:16:09) 下一个

我开始接触互联网是96年的时候。那时注册的Hotmail帐号一直用到今天。10年前,互联网刚兴起,连可供浏览的网站都不多,Modem有28.8K的速度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别说视频,连传送音频都困难。我记得当时没有多少论坛,人们网上交流比较流行的方式之一是聊天室,就只能打字干聊的那种。但我不是很喜欢,因为很多人同时在聊,感觉很乱。为了练英语,我爱上了ICQ(QQ大概就是从那发展出来的吧),比较适合1对1的聊天。记得遇上一印度哥们,告诉我他父亲是个珠宝商,跟中国人做生意被骗,他质问我你们中国人这么这么没有商业道德呀。我回应说哪个国家都有Bad guy,你父亲不幸碰上了一个。其实我们跟他们打过一仗,他们也可能不满我们的西藏政策,而且印度一直也有称霸亚洲的野心,连累着人民之间产生隔阂。

互联网能吸引那么多人流连忘返,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匿名制。这样以来人们就少了许多顾忌。在网络上,你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另一方的真面目。

之后有若干年我上网都没时间干些休闲的事。直到2005年初,又重新开始泡网。这时觉得比较大的变化是聊天室让位于论坛,ICQ让位于QQ和Instant Messenger。电脑软硬件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以及网速的大幅度提高,使得音乐、影视的传播变成了很容易的事。不过,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Blog(博客)的兴起,是一个网络交流从大众化走向个性化的转折点。最让人惊奇的是,很多人放弃了隐姓埋名的网络生涯,纷纷把个人的真实资料(有文字的也有图片的)放在了博客里。我在猜,越公开的人,其网络行为跟生活中的行为大概越接近罢。

我还没想清楚何时是公布我的个人资料的好时机,从而把对我的雌雄之辩终结为一桩影坛轶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jwayne_1 回复 悄悄话 add one more thing. back in 92 or 93, news group were popular. it was basically like web log, except that everybody log at a same place. but that time most of the users are earlier computer literated peopl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nce the literature literated people started this, it has to have a fance name "blog".
云林 回复 悄悄话 我从来不上影坛,但是很喜欢你最近的这几篇短小精悍平实的文章。
你说的是对的,越公开的人其网络行为跟生活中的行为大概越接近罢。
期待你公布个人资料以及影坛轶事的发表,你知道大家都有窥看别人隐私的恶习。呵呵。
littlewoman 回复 悄悄话 Thanks a lot! We missed you.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