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菲兹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来源: 1iron

(2012-05-08 08:53:10) 下一个

听海菲兹的小提琴协奏曲,有一种冰原覆盖下火山的感觉。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自古一直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对它回顾。

 

本曲完成于1806年。这一年,他对他的学生 ——伯爵小姐莱莎.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 乐曲正反映出他这些日子 生活中所充满的诗意。 贝多芬的协奏曲比莫扎特的协奏曲有气势和深度。独奏小提琴始终处于主导地 位,协奏乐队则并不处于从属的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发展乐曲的音乐形象。乐 队的音响效果特别具有一种昂扬振奋的紧张度,因此该曲又被称为《交响协奏曲》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传统的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是昂扬着英雄精神的奏鸣 曲。第二乐章是庄严壮丽的小广板。第三乐章是充满活力的回旋曲。 在第三乐 中,有一个华彩乐段,光辉灿烂,满目生辉。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所谓三、四、五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大部分小提琴协奏曲都是用D大调写成,贝多芬这首也是D大调。

 

这首协奏曲是那种典型的协奏曲格式,快慢快三个乐章构成,其中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贝多芬的协奏曲(包括钢琴协奏曲)戏剧性都不是很强,从整体的情绪上来说也是不太激烈的。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这一乐章从定音鼓的五击开始,因此这首协奏曲也被称作《定音鼓协奏 曲》,乐队前奏将呈示部的主题首先演示一遍。其中的D大调主部主题沉静、安详,A大调副部主题力度有所加强,并在重音拍上采用顿音,显得非常坚定、果断。 整个乐章中一直由主部主题占据主导地位,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有对比,但是没有激烈的冲突。整个乐章的情绪是沉着、坚定的。

 

第二乐章,小广板。这一乐章是典型的贝多芬抒情曲,是一种宽广的抒情。单簧管呼应着小提琴奏出的乐句,一句一句平缓地流淌,其中间或有小提琴的快速经过句。最后,经过一个简短的小提琴独奏不间断地直接进入第三乐章。整个乐章的情绪是冥想、平静的。

 

第三乐章,快板,回旋曲。小提琴一开始就在四弦上奏出主题,这个跳跃的主题充满欢乐的情绪。随后,乐队重复。这个主题在小提琴的各弦上都有表现,最高到一弦高把位的泛音演奏,音域跨度极大,充分表现出欢乐和高昂的情绪。这个乐章的高潮也是整个乐曲的高潮。

据贝多芬年表记载,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06年,并于当年12月在维也纳首演。这首协奏曲 是贝多芬专门为当时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克莱门特(Franz Clement)而作,也是由克莱门特首演小提琴。当时一、三乐章中的华彩(Cadence)部分是由克莱门特谱写的。现在演出的基本是二个华彩版本,一 个是约阿西姆(Joseph Joachim)华彩,另一个是克莱斯勒华彩。

人物介绍

雅沙•海菲兹(Jascha Heifetz 1901~1987)

海菲兹是二十世纪最为耀眼的小提琴天才,他1901年出生于立陶宛,由担任乐团提琴手的父亲启蒙,但不久他就超越了父亲,五岁时已在台上演奏,六岁时便能 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七岁时他演奏给奥尔听,但九岁时才获准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他在六年的学习期间不断举行演奏会,名声传遍欧洲大陆。当他首 度在维也纳、莱比锡演奏时,连指挥家都叹服于他无与伦比的演奏技巧。克莱斯勒、津巴利斯特等当时已成名的小提琴家,也对海菲兹的演奏赞誉有加。1917年 10月,16岁的海菲兹首次在美国演奏,并迅速征服了新大陆。此后他定居美国,活跃乐坛长达五十余年,于1972年宣布退休,1987年去世。海菲兹所留 下的形象是巨大而宏伟的,在技巧方面,他绝对是二十世纪小提琴界的第一人。(Information from web)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