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理利己主义 拯救公德堕落

(2014-02-07 07:06:20) 下一个
古今中外一切的社会改造计划、道德理想说教,都可以简化地看成为了富裕又安稳的生活。科学的社会制度带来富裕,使个人财产足够消费;高尚的情操优化人际关系,让诚信仁爱蔚然成风。然而,人类为此奋斗了几千年,还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物质文明的步伐未曾停歇,人性却总在善恶之间踌躇徘徊。
 
传说,一开始邓小平就说了:如果改革开放导致贫富分化,就是失败云云。一语成谶,贫富悬殊早成事实,而且伴随道德沦丧哦。这还不算,贫富差距在为人追捧,都想别人垫底、以示优越;唯独惧怕公德沦丧,坑蒙拐骗、绑架抢劫、见死不救……,碰上那个都吃不消。却不想,泯灭公德心的一大黑手正是贫富分化。
 
民国以来,许多人业余研究明朝历史,“鉴古知今”。因为,民末和当下的中国社会与明代中后期颇为相似。明初,士风唯谨、民俗敦朴;到了中后期,士大夫和老百姓,饮食居住、穿着娱乐各方面逐渐讲究起来,但发展方向不是简约精致,而是攀比奢靡;世风日下与官场腐败互相作用、恶性循环。周作人在《甲申怀古》里说:“民不聊生,为盗为乱,又受外诱,全体崩溃,是其一;士人堕落,唯知做官,无恶不作,是其二;这两件事断送了明朝。”所以,后人在评比明清两朝之灭亡时说“清亡,是天作孽犹可恕;明亡,是人作孽不可活”。意谓清亡于列强,而明是“本朝官民一起断送”的。
 
古人早就看透追逐物质享受会导致手足相残;人性如此、要改也难,于是提倡禁欲。方式方法从哲理主义到宗教方术无奇不有。不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千年以还,西风东土全部的思想、教育、信仰相加,还是不敌人类纵欲越界的本能,不得已发明了人性表达、多元文化之类遁辞,给道德退让下台阶。只有个别人在某种时候、某些事上可能展现公德操守----可遇不可求。而人类既群居生存,相互之间若无帮助、礼让、尊敬,就永远没有安全。虽有法律制约,终有漏洞可钻;至于道德审判,怎奈满不在乎?“利己”与“利人”冰炭不能同炉,看似唯有把人的境界和情操提到相当高度,庶或免于冲突。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大力提倡“合理的利己主义”,说奉行此道者的“利己”之举也有“利他”之功。为此,还写了长篇小说《怎么办-----新人的故事》。据称,合理的利己主义不认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必然对立;追求自身利益也能包含社会贡献;但是“利他”之举从“利己”出发才可靠。他说:你做对别人有利的事情时,并非特意为他、不是尽义务,而是借此表示你有这样的境界和情操。与“舍己为人”的道德规范不同,那样做是自我愉悦。如果勉强就不要做-----因为你不配!据说,“合理利已主义”道德观的哲学基础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人的自然本性是追求利益。当“利他”成为“利益”时,你就会主动、愉快,乃至不经意就做了。
 
看过那本书的人一定拍案喝道:NO,车尔尼雪夫斯基造就的是“十二月党”人和列宁!其实不怕,十九世纪的人读《怎么办》出来一批革命者;时代不同了,取舍会大异其趣。故事的主线是三角恋爱,正是现在人的课题啊。当然,也别弄成李汝珍《镜花缘》里的“君子国”,上街买个东西也谦让半天,那就太过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johnkeen 回复 悄悄话 这本书曾经在年纪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开头,确实看不懂也就放弃了,没想到是这样一本书,有时间找来看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