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革琐记之:罗贵波的帽子

(2013-10-11 07:12:33) 下一个

罗贵波(19081995)外交部副部长、“八大”中央委员。文革初期的外交部位于东交民巷原“六国饭店”。一个冬日,副部长先生携夫人李涵珍离开外交部、安步当车下班回家。突然后脑遭受一击,瞬间头顶发凉。原来,戴着的皮帽子被一骑着自行车急速掠过的青年一把抓去了。北京市公安局也在这条街上,离事发地点仅一箭之遥。于是,老罗不免就近报案、警察不免深感丢脸、市局不免限期破案、案子不免茫无头绪云云。

 

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是文革中“飞帽子”现象最精彩的一幕。那时,按一定规格装备自己的青少年自称“顽主”,以别于市民出身的流氓。其上下行头都是军服。唯冬装中的帽子引进民品。实因军装棉帽无论布面还是呢面都是“栽绒”,非外面一种叫做“羊剪绒”的帽子可比。这种帽子硬壳皮面、外覆光滑厚实的羊剪绒,形状规整。王府井建华皮货商店有售,价格分1723元两种。贫穷落后的年代,这是一笔巨款。

 

一身将校呢、国防绿、海军蓝者,头上“绝配”非“羊剪绒”不做它想。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止是那时各行各业的豪言壮语,也是顽主们的行动纲领。在那个暴力、尚武的时代,不言而喻的解决办法就是抢。但顽主是有身份的,所作所为都是浪漫,所以,那不叫“抢”,叫“飞”。因其方式为骑车与戴帽者擦肩时一掠而去得名。春秋季,他们也“飞”单军帽。持续多年。

 

罗大人的故事是这样收尾的:据说,“飞”他帽子的青年不久要下乡去当知青,为了置办行装,便到“委托商店”(今称“当铺”)去卖那顶帽子。因为“飞”到手里定睛一看,此帽并非“羊剪绒”,与戴剪绒的同伙站在一起,顽主身份会被怀疑。然而,委托行的师傅是识货的,一望而知那是水獭皮,与区区“羊剪绒”远隔档次。遂知此物来路不正、报警处理云云。

 

文革结束后,罗贵波出任山西省长,著有《革命回忆录》一部。在历数此生行经的枪林弹雨、险滩暗礁,不知有没有“落平阳猛虎被犬戏,干瞪眼獭帽被人飞”一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李操星 回复 悄悄话 动刀子,抢帽子,拦路抢劫拍婆子。。。又想起当年工宣队长给我们在操场上作报告。听过此事,但我怎么记得是姬鹏飞被抢呀,姬还对抢他的人的背影说,给我,会着凉的!
羊剪绒是23元,当时店里还有一顶水獭帽子卖400,就好像现在的爱马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