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雾里看花潘汉年(1)

(2012-06-16 02:35:04) 下一个

我对潘汉年发生兴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由于潘案年代久远,资料匮乏,其人其事始终像一个谜团,在我心中蛰伏了好多年。昨天读罗孚《潘汉年和袁殊的传奇》一文,始对这位传奇人物在那个非常时期的活动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罗文资料详实,行笔自然,情感丰沛,百多页的文字不算太长,但竟然使我几番视线模糊,乃至唏嘘,足可见文章的功力了。

(一) 谈判桌上的高手 

潘汉年一生的大事迹,是同国共汪三方紧密相连的。长征途中的红军命悬一线,于是毛公提出了联蒋抗日的主张,一来争取舆论得分,二来也是恳求蒋公不要赶尽杀绝的意思,并且派出潘汉年肩负联络国民党的使命,从长征中途出走,途径莫斯科辗转来到南京。为什么派潘汉年去南京而不是别人,这从潘一到在南京就有了答案

潘汉年到了南京,凭着特殊的禀赋和出色的交际能力,在很短时间里就与诸多国民党要人建立了私交和友谊,这其中便有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宋子文宋美龄兄妹等,就连蒋介石对这位共产党小老弟也礼遇有加。那段时间的潘汉年,为共产党所器重,亦为国民党所信任,一方面为共产党谋取利益,一方面又为国民党排忧解难。潘的这段历史令我特别着迷,他的行为简直有点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古风,有这样的人在,何事不愁化解?诚信乃谈判的首要条件,而私人关系对促成谈判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潘汉年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经过他的努力(当然也有国民党方面的努力),终于有了后来周恩来和蒋介石的拍板,开启了国共长达10年的第二次合作。现在普遍认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是“西安事变“的产物,其实不然。早在共产党提出共同抗日主张时,那时还是1935年,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在暗地里联络共产党了,国内找不到,甚至派人到莫斯科去找,同共产党派潘汉年去找国民党不谋而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合作的意向是早就有了,谈判也一直在进行中,西安事变只不过是在最后时刻发生的一个意外而已。

那个年代的国共,党见虽然不同,争斗也持续不断,然强敌压境,救国目标一致,就像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一样,彼此还是互有照应的。可惜后来外敌消失,兄弟俩自己又相互掐了起来,抗战以后的毛公已经从“人民”之中汲取了足够的力量,扳倒老大哥蒋公只是个时间问题了,所以到了1945年,毛蒋的重庆谈判,我们所看到的除了利益的计算和作秀之外,哪里感受得到丝毫的诚意?政治之无情,纵然是兄弟亦无可例外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