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打资源国家的一个不常为人们提起的原因

(2012-02-13 07:17:49) 下一个

 

西方打资源国家的一个不常为人们提起的原因

西方打资源国家的原因是为了资源,那是毫无问题的,但是也是为了限制资源国家的技术发展和进步,而且这个原因更根本,影响也更大。

大家都知道,伊朗作为一个石油输出国还必须买汽油的事实。其实呢,不只是伊朗,几乎所有石油输出国都必须买汽油,因为他们没有炼油技术。记得好象科威特能炼一点油有一点炼油技术,可能是因为科威特太小,不至于产生什么后果吧。

美国以前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即便是美国独立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也依然被英国剥削,其简单方法就是对美国封锁技术和市场,比如说不许美国人纺棉花和切烟叶,美国人种的棉花和烟叶必须运到英国去加工,然后再卖到美国来。后来美国人强烈要求,结果是开始允许美国人纺纱,而且就连允许美国人纺纱也是有限额的,但是不许织布,等等等等,当然了,再往后就是历史了。

国家之间做买卖教贸易其实是最原始的以物易物,再加个技术和服务,钱只是银行记个账而已,理想情况是交换完以后银行里的数字归零。西方对资源国家的贸易方式就是卖资源,限制资源国家的技术进步,造成资源国家不得不买西方国家的产品为西方提供市场的现实。所以,伊朗的核项目,无论伊朗是否发展核武器,它的真正意义在于资源国家的技术发展和进步,比如说伊朗的发电厂烧的东西应该也不是原油,我猜恐怕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进口。

所以,如果资源国家的技术发展和进步了,一旦资源国家不再是纯粹卖资源,而是开始卖一些成品或半成品的话,就象当年美国人也会纺纱、织布和切烟叶生产卷烟那样,西方国家不仅损失了市场,也损失了几近无限的利润。尤其是这种技术的扩散可不是核武器扩散,那将是挡也挡不住的。

当然了,中国也同样在与资源国家的贸易中得益于西方人建立和维持至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现实。所以,我猜西方对中国说的要“负责任”可能也有这一层的含义。

西方的发展是建立在掠夺殖民地的资源的基础上的,西方的所谓懂经济就是懂掠夺经济,不能继续掠夺,西方就不懂经济了。二战以后,殖民时代结束,西方国家开始了买资源过日子的时代。虽然资源很便宜,而且西方还可以从资源市场上赚钱,但是也毕竟是比直接掠夺贵了,因此造成了西方经济的入不敷出。

由于二战后近八十年的入不敷出,今天,西方的所谓掠夺性的懂经济的泡沫已经破灭,那些几百年的掠夺的老本不仅早就已经吃完了,而且寅吃卯粮也早就吃完了,现在是负债累累,下面的问题就是西方或者孤注一掷狗急跳墙,或者遵守自己的规矩,说好听的叫“负责任”,其实是各国再弱也有一定的武器,这就使得战争的代价比殖民时代大多了。所以,这也是西方推销普世价值,利用各国内奸捣乱的原因。

武力占领“第三世界”的时代,也就是“殖民时代”过去了。所以,我理解所谓的中国的“和平崛起”指的是不武力占领“第三世界”,或者说不跟西方争“殖民地”。

经济体系包括三部分:资源、生产和市场。武力占领“第三世界”的“殖民主义”道路本质上是占领资源。由于这个世界上的资源的分布的不平均性,也就是资源分布的集中性使得武力控制资源成为可能,比如说美国对石油资源的控制。而市场呢却是分散的,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场。或者说,资源是相对集中的像城市,市场是相当分散的像农村。

以往的“殖民时代”,“殖民主义”只是控制资源,市场的控制是随之而来的,而生产就基本上是在殖民者自己的国家进行,这就造成了“殖民主义”经济的资源和市场两头不操心的情况,特别是资源基本上是“吃白食”,也可以叫掠夺。

今天,“殖民时代”过去了几十年了,西方经济的在资源上基本“吃白食”的日子也过去了,也就是说西方经济要为资源付钱了,虽然很便宜也比“吃白食”贵了。我以为这就是西方经济问题的根本。

有趣的是西方搞了一个“高附加值”经济来填补没有“白食”吃的亏空,可是目前看来依然是入不敷出,这样一来就连西方自己的“低附加值”市场都保不住了,比如说要买中国的“低附加值”产品。

我以为中国的“第三世界”包围“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路就是中国的“低附加值”产品走出来的,特别是因为“第三世界”的市场都基本上是“低附加值”市场。更加上西方经济的“高附加值”,“第三世界”的市场是中国的就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了。

因此,我以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政权的过程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对应到中国文明的“崛起”还可以理解成“市场包围资源”。

经济体系的资源、生产和市场三部分里面,一般经济理论认为生产部分在三者中比较不重要。资源重要,因为资源是经济的第一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市场重要,因为市场是经济的最后一步,那是因为卖是最后一环,相当于足球的临门一脚,卖不掉或没地方卖一切的生产都是前功尽弃。

所以,资源和市场究竟哪个更重要呢?大家见仁见智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