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饶毅

(2015-12-11 10:21:24) 下一个

博文 发表新博文

饶毅炒冷饭

已有 14 次阅读2015-12-11 10:16|个人分类:Thought Leader|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推荐到群组

饶毅炒冷饭

 

鲁迅说随便翻翻. 印象中, 1980s书中概括如下图: 文化内核很难改变. 也许, 饶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炽热大火, 能把这锅冷炒饭烘热.

儒家文化的延伸, 君臣父子讲的是等级。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讲的也是等级。中华民族是中心,所以其他民族就被称为:蛮夷,倭寇,鞑子,高丽棒子,阿三.  请面壁反思一下!说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户口制度就从体制上定了等级。

Uploaded on Jul 26, 2010


"We do these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John F. Kennedy, Rice University, Sept. 12, 1962




This is short version of the historical speech made by American President John F. Kennedy - also known as JFK - at the height of the space race between USSR an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1962. Back in the 60s, the very inspiring and charismatic JFK president motivated thousands of scientific, engineers, technicians to work on one ultimate goal: put a man on the moon as fast possible. Today, he motivates me to work harder in order to achieve greater accomplishments, to always fight adversity, laziness and to remain focused on set goals.

I hope it has the same motivating effect on you.

http://en.wikisource.org/wiki/We_choo...
http://www.jfklibrary.org/


Category
Science & Technology


License
Standard YouTube License

https://youtu.be/Ateh7hnEnik

~~~~~~~~~~~~~~~~~~~~~~~~~~~~~~~~~~~~~~~~~~~~~~~~~~~~~~~~~``

好奇心文化>体制和机制>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和技术(2015-12-10 20:46:16)下一个
 
 
Say mo, say mo
作者:顾学文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11 10:31:54
选择字号:
?
?
对话饶毅:科学的病 出在文化上
?

饶毅 曾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与西北大学,2007年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本报首席记者 顾学文

昨天,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这是中国科学界迄今所获的最高奖项,国人为之欢呼雀跃,科学也再次受到异乎寻常的瞩目。

素来关注科学与科学精神发展的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饶毅,曾著有《饶议科学》一书,但他对科学远不止于“议”,还直接参与了多项科技体制改革。这个过程让饶毅深有感触:当前更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是,科学精神要在文化上深入人心。

重温科学史,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不再沉醉于虚构的辉煌中

■科学和技术,两者虽密切联系,却区别甚大

■“中国古代科学先进”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实情

解放周末:您有一个观点:相比科学,中国古代的技术稍好些,但总体上也是落后于西方的。但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将科学和技术视为一体。

饶毅:科学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

~~~~~~~~~~~~~~~~~~~~~~~~~~~~~~~~~~~~~~~~~~~~

转载]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已有 208 次阅读2015-12-9 04:30|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推荐到群组

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
解放日报

  葛兆光教授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现代中国是五方杂糅形成的,就连汉族本身,也是五方杂糅的。从秦汉到隋唐,其实不断有外族进来,汉族也是逐渐吸纳、融合、杂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如果没有这个观念,可能成为盲目的文化自大

  □“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我们不必对全球化和现代秩序恐惧,也不必担心我们的文化会被侵蚀掉,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规则中,守护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思想者小传

  葛兆光 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和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首任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思想史》、《宅兹中国》、《想象异域》等。

  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一个很普通的题目——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略微有一点特别的是,我把“中国的”这三个字加了引号,因为我主要讨论的是,究竟什么才能算中国的文化。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我有以下几个特别的考虑,先向大家“从实招来”。

  第一,是我们过去对中国文化的讨论,或者给中国文化的界定,往往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我们有一些高度概括的形容词,可是说实话,你听完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不符合一个历史学者的习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得具体一点,就是什么才能算“中国的”文化。

  第二,我也有我的担忧。最近这些年,很多人热衷于谈论中国文化,诸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有多大的意义”,等等。可是,很多人在谈论“中国文化”的时候,首先会把它“窄化”。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可是有人却把中国文化窄化为汉族文化,然后又窄化为汉族里面的儒家文化,然后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儒家文化,这样就使得我们对什么是中国文化产生误解。

  第三,我现在非常担心的是,当我们讨论“中国文化”的时候,有一些人带着一种很奇怪的、不知道从哪儿来的文化优越感。因此,在所谓“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我们中国文化优于其他文化。其实,文化是一种现象、一种特征,文化无高低,民族无贵贱。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理性地、历史地、自觉地认识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够和各种民族、各种文化有互相交往、互相理解与平等的态度。

  中国文化典型的五个特点

  我今天希望能够讲清楚的是,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换句话说,即中国文化的特点,什么在中国比较明显,在外国不太明显,什么在中国有,外国没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它称作“中国文化”。但是,我这里还要作一个界定,下面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的文化。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知道,现在全世界除了极少数,像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字以外,所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都在生活中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汉字有的是象形的,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用章太炎的说法,这就是最基本的汉字单位“初文”。这是古人通过图像,直接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但是,这些字不够,就加上会意,就是在一些象形的文字上,加上一些标志意义的符号。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牛被关在圈里面,就是“牢”。会意还是不够用,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等。基础的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当然六书有六种,但主要的是这三类。大家可以看到这三类,基础都是形。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中国人对于“文”和“字”,有一种自然的感受和联想。古代的“人”字,一看就是人,如果这个人嘴巴朝天,就是“兄”,兄原本不是兄弟的兄,是庆祝的“祝”,人的口朝天是向天“祝”和“咒”的意思。人的嘴巴朝前,又是什么?是哈欠的“欠”。但这个嘴巴如果掉到后面呢?就是既然的“既”,这是吃完了不吃了,所以是“既”,即已经结束了的意思。汉字都非常有意思,它形成了中国文化很多特点。简单地说,汉字的使用带来了书法的发达、诗歌声律的发展,比如对偶、平仄等,这些都是单音节的汉字才有的。在古代中国,汉字这种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历史上没有中断,延续到现在,它对我们的思维、阅读和书写,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东亚,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

  第二个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这是非常有影响的。我上课的时候,尤其是给外国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出一个题,这个题就是,贾宝玉应该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叫什么?外国人总搞不清楚,他们说sister,我说,没那么简单,用中国话来说,是表姐、表妹,但是,还是没那么简单。严格说,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表妹,史湘云隔了两代了,更远的表妹。为什么中国称谓这么复杂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要想有秩序,必须把远近亲疏关系界定得非常清楚,这就涉及到中国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简单地说,这里其实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也就是说,女性的亲族和男性的亲族,等级远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你的父党,同姓;但是,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所以,外公外婆是外,爷爷奶奶是内,在古代中国,是分得很清楚的。第二个原则就是“上下有序”,必须讲清楚上下,伯仲季叔,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乱。这两个原则,在丧服制度上表现得最明显。一个人死了之后,在这个人的丧礼上穿什么衣服,一方面表示你和死者关系远近如何,一方面通过丧服,把一个大的家庭、放大的家族、更大的家族共同体联结起来。而中国的家庭、家族、家族共同体再放大,就是国家。西方不论是country、state都没有“家”的意思,中国偏偏有“国家”和“家国”,因为在中国观念世界里面,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缩小的国,上下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在国家层面上也是非常严格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儒家学说。

  第三个,汉族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洽的。其实从历史上看,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中国,佛教道教没有绝对性和神圣性,所以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这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第四个特点,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阴阳不说了,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第二个原则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大家现在学了科学,对这个有怀疑,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很不一样。古代中国人有一个宇宙想象叫做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即天是圆的,像斗笠一样,地像围棋棋盘一样。天的中心在哪里呢?古人想象在北极。古人夜观天象,视觉里天在转,地不转,因此“天道左旋”,当你面朝北的时候,天是朝左转的,你会感觉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这就是北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极点。古人认为大地的中心在哪儿呢?“洛者,天之中也”,洛阳是大地的中心。这是因为这套观念形成的时候,大概是东周,那时候王都在洛阳。洛阳最了不起,特别是,到了夏至那天,“日下无影”。所以,古代中国人以洛阳为中心。想象中一圈圈放大,这就是大地的形状,所以有“九服”或者“五服”的说法,每服五百里,两边各有五百里,就是一千里,“五服”就是五千里,大地就是这么方方的。但是,从这里形成的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越在中心的人,文明程度就越高,越在边儿上的人,文明程度越低,这就是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中国很早形成了“华夷观念”,认为中国人是文明人,周围人是野蛮人,野蛮人要接受文明人的教化,就形成了一套“天下观念”,即以我为中心想象世界。这个想象和观念逐渐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民族志、地理志里面的文化观念,也形成了政治制度即“朝贡体系”。

  这五个方面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属于汉族中国的文化。可是,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现代中国是五方杂糅形成的,就连汉族本身,也是五方杂糅的。从秦汉到隋唐,其实不断有外族进来,汉族也是逐渐吸纳、融合、杂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

  我一直在讲,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如果你没有这个观念,可能成为盲目的文化自大。

  不同以往的文化转型

  历史上,中国在很长时间,总是“在传统内变”,主流文化始终还是在汉族文化传统系统里面作调整,这是因为在古代中国,无论是佛教、三夷教、伊斯兰教,还是明清天主教,始终没有任何文化可以挑战和改变这个汉族中国文化,所以,变化都是在传统内部的调整、适应、改革、变化。但是,到了晚清,由于坚船利炮、西力东渐的原因,中国不得不“在传统外变”,不得不越出传统,文化就面临危机。

  从1895年到1919年,这是中国思想和文化转型最重要的时段,在这个时段你会看到很多变化,比如说皇帝变成了总统,满清帝国变成了五族共和的民国,传统帝国不得不变成现代国家;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开设议会,建立政党;剪去辫子,穿上洋装;不再叩拜,改成握手;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破除迷信,崇尚科学;解开束缚,走出家庭。以前所谓的“三纲五常”变了,变得很彻底很厉害。面对西洋和东洋列强,中国人处于一种焦虑和紧张的心态中。以前那种很自信、很安定的样子已经很难看到了,优雅、宽宏和从容,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相应地,刚刚我们讲的汉族中国的文化的五方面也出现了变化。

  虽然大多数中国人仍然在用汉字,但现代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提倡白话文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要普及识字率,提高国民的文化程度。但是,也出现了一个新旧文化断裂的问题。以前的书面语言,也就是文言,它代表典雅、礼貌和尊严,也代表着有教养、有文化,现在不再有了。当以前的口语变成书面语言之后,使得雅言和俗语失去等秩,同时也使雅、俗不再有分别。我不知道大家现在有没有这种感觉,自从白话文成为主流之后,写信已经不再有典雅方式了,电脑普及,网络流行,语言和文化的格调都没了。比如说,学生给我写信也不署名了,最后来一个“呵呵”,雅俗之间已经没有区别了。第二,现代汉语掺入了太多现代的或西方的新词汇,这些词汇进来以后,使得我们通过语言感知的世界已经变了。第三,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提倡简体字,使得文字和原来的形象之间的距离更拉大了。简体字虽然方便学习,但是离开原来的“形”,越来越像抽象符号,传统汉文化里面,通过形象的文字思考、书写和表达的这个因素,就发生了问题。

  第二个,家、家族、家国,以及儒家学说,也出现了问题。虽然现代中国尤其是乡村仍然保持着一些传统家庭、家族组织,中国人至今还是相当看重家庭、看重亲情、服从长上,但是,城市化、小家庭化、人口流动,使得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密切的、彼此依赖的邻里、乡党、家族关系,已经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因此,儒家家族伦理与国家学说,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社会基础。

  第三个是信仰世界。自从晚清以来,儒家在西洋民主思想的冲击下,渐渐不再能够承担政治意识形态的重任,佛教与道教也在西洋科学思想的冲击下,受到“破除迷信”的牵累,逐渐退出真正的精神、知识和信仰世界,越来越世俗化、体制化和旅游化。因此,传统的信仰世界也在危机之中。

  第四个是阴阳五行,在科学的冲击下也越来越难以维持,它在现在已经不能完整地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阴阳五行学说,现在基本只在中医、风水、食补等领域里面还保存着。在整个现代的知识系统里面,它已经到了很边缘的地方。

  第五个是“从天下到万国”,基本的世界观念变了。随着晚清以后西洋进入东方,不仅摧毁了原来中国的天下观念和朝贡体制,也重新界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古代传统里面的宇宙观、世界观、朝贡或册封体系,已完全不现实了。

  上述变化说明,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族中国文化——已经处在一个需要重新认识和重新理解、重新更新的时代。

  “文化”与“文明”有何区别

  我今天一再强调,各种文化没有高低,只有文明是程度不同的。在这样一个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能才会缓解长期以来的焦虑和紧张。我这里想引用一位德国学者伊里亚斯的见解,他在《文明的进程》这本书中提出,可以把“文化”和“文明”做一个界定和区分,即“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此,它没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的那些东西,表现着人类的普遍的行为和成就。换句话说,就是“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

  接下来伊里亚斯又指出,“文化”是一种不必特意传授,由于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而“文明”则常常是一种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因而它总是和“有教养”、“有知识”、“有规则”等词语相连。就好像说,我们经常拿着球来玩,这没问题,但是对不起,一旦你上了篮球场就不能用脚随便踢,上了足球场就不可以用手抱(除了守门员),很多人在一起玩就要有规则。虽然“文化”是让你随心所欲表现自己特色的,但“文明”是给你一些限制和规则的。如果这样理解“文明”和“文化”,我们就不必对全球化和现代秩序恐惧,也不必担心我们的文化会被侵蚀掉,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普遍的文明和规则中,守护好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再接下去,我还必须说明,各个民族的“文化”往往是固守的,它表现出一种对异质“文明”的抗拒。毫无疑问,文明始终是在不断侵蚀文化,我们承认这一点,因为“文明”常常是在前进的,时时表现着殖民和扩张的倾向。也就是说,“文化”与传统有关,它是特殊的,而“文明”与未来有关,它是普遍的。这两者怎么协调?

  我们今天讲汉族中国文化的特点,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一个普遍文明规则下,能够保存好特别的文化,同时在现代文明的时代,能够理解这些文化在历史中的合理性。比如说,我们在接受和赞美科学的同时,对于阴阳五行能不能有一些同情的、历史的理解?又比如说,我们在接受普遍的法律和制度的时候,能不能够对传统中国的家、家族、家国的伦理和道德准则有一点历史的理解?再比如,我们能不能在接受新的文明的时候,对传统宗教也能够有一些温情?同样,我们能不能够在接受万国平等原则的同时,也能对中国人理解世界的历史习惯有一点点理解?我本人是研究历史的,我一直认为,无论是文化还是文明,我们必须要在历史当中看,我们承认历史是变动不居的,我们回过头去看文化,面向未来看文明,对两者都要有同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42219.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武夷山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Cozzens评普赖斯
下一篇:众人反对精减人数----日记摘抄(407)

3杨正瓴魏瑞斌王号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3]王号 2015-12-10 04:27
 
还是有点迷糊
[2]jrmereenie 2015-12-10 00:20
 
中国文化是我们的道统,需要发扬和传承。
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而其中,汉文化也是复数的文化,这里包括汉语。
将中国语言窄化为汉语,然後又窄化为汉语里面的官话,然後再窄化为他认为是正统、经典的北京话甚至普通话,都是不对的。
不能为了经济发展和方便各地的人流动和交往,而以汉语和汉文化消减为单一语和单一文化为代价。每一种汉语,包括普通话,其本质都是方言。各地方言要好好保留和传承。虽然将各地方言带进大学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和精英化,有助保护方言的传承,但是方言最终还是要留在社会上的,一个不走出象牙塔到社会里活动的一门学术领域是没有用的,这根本不是学术。困在象牙塔里面根本不是学术的本意。

这里有一点要教育国民,普通话本质也是方言,和各地方言是平等的。现代汉语文的书面语的本质是官话白话文,和吴语白话文、闽语白话文、粤语白话文,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更经典、谁更正统、更不存在谁更有文化更优雅。这几种白话文都是现代才有的,到现代才正式标准化,将所有音节逐一对字拼写出来的。在古代,白话文只流於市井层面,汉语文的真正书面语是文言文。
博主回复(2015-12-10 01:29)各地方言要好好保留和传承,完全同意。
[1]杨正瓴 2015-12-9 06:33
 
不明觉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7277-942756.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李胜文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敢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Fast track to English

hzai 2015-12-11 05:53 创新话题说了很多.所有的议论都未说到核心上。
看所有的NB获得者,有谁不是个性独特的人,去到科学顶峰或再进一步,只个人能力之最强外显。
问题是:我们的社会能否接受个人能力最强外显?我们的社会能否容纳个人能力最强外显?
如果,答案是正面的,文化是否接受和容纳个人能力最强外显?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结果是可以想象到的。" Well said! 根治痼疾,创造自由的学术环境 科学报官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942629.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TJKCB 回复 悄悄话 不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无以重生
(2015-12-17 10:52:47)下一个

我相信中国历史上凡是真正忧国忧民之人,无论他们曾经如何意气风发,到生命走向成熟以后,都会产生这样的无奈感。因为一方面他们热爱这个国家,他们具有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他们被这种历史使命感束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护者。而不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就无法新生。

无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还有积极的意义,都会也总是成为权贵阻碍社会进步的借口。不从哲学高度、思想领域彻底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就没有办法让中国走出几千年少数人奴役绝大多数人的历史循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弊端,不是其本身既有的弊端,而是已经成为统治阶级获取统治正统地位的借口。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了无意义,因为这个所谓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一个历史渐变过程的大杂烩。而其目前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抵御现代宪政民主的盾牌。by 一剑飘尘


[ 打印 ]

[ 加入书签 ]




阅读 (41) ┆ 评论(4)



评论




依稀可见的梦2015-12-17 11:26:31回复悄悄话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还是有可取的一面,中国的重生希望在于抛弃独裁一党专制说法是有道理的





焕华2015-12-17 11:17:18回复悄悄话 是吗?





一剑飘尘2015-12-17 11:11:36回复悄悄话 历史经不起科学分析。许多中国人有着同样的误区:日台韩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民主化了。但是你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割裂开来,一件件地剖析,就会发现:原来他们的文化已经变了,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什么最本质的联系。





一剑飘尘2015-12-17 11:01:06回复悄悄话信友评论:“不敢苟同,台湾,韩国和日本都没有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照样可以成为民主国家。中国的重生希望在于抛弃独裁专制!”[悠闲][悠闲][悠闲]韩国已经是一个基督教国家,韩国的基督教是第一大宗教。日本台湾基督教的势力也非常强大。而且,日本文化很难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日本只实行了三百年的科举制度。而中国至今的高考,还可以看到科举制度的影子。台湾从马关条约后就开始受到日本文化殖民,然后又是美国文化的浸染,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区隔。日、韩、台,能够民主化,恰恰是美国文化的成果,与中国传统文化,毫无对应关系。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只会起到阻碍民主化的作用。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053/201512/419342.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