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祸福无凭,唯人自招。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正文

231-243

(2011-12-28 13:30:55) 下一个

若自愿沉迷,对凡人而言也是一种寄托,能否破妄在他自己。其实就算他破妄而出,也不会忘了龙隐仙姑,只是明澈心意而已。

别人喜不喜欢是一回事,但你就是你啊,想想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该怎么去做,而不是想像自己是另一个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味无味:品味于无味。我没有读过菜根谭,想来就和这仨字是同一个意思吧。
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生活,不能戏剧化,追求起伏跌宕惊心动魄,强求翻找作闹着“幸福”。

事无事:从事于无事。智慧出有大伪,国家混乱有忠臣,六亲不和才有所谓孝慈,追求事功本身,就得出妖事。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汉书·霍光传》
事无事,是无名英雄们,默默无闻地推动历史,是人民,不是精英或者英雄。
历史不是伟人创造的,而是人民创造的,也是这个道理。

为无为:念这三个字的时候,有股子豪气于胸中升起,又有仙风道骨,兼舍我其谁 (乱吗?不乱,很好的感觉)!
这第一个“为”字,是有所作为的“为”,是担当!
所以说,老子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非常积极的!核心句子如“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更是深具革命性

君子忧道不忧贫

不好的作者只是让读者们觉得她聪明;好的作者使读者们觉得他们自己聪明,

强求天下未足事,难证功德圆满时

陛下乃千古奇女子,一世功业无以复加,能行之事已臻圆满。勿再求天下不可足之欲,此所谓过犹不及,举世入妄反损其行。

古往今来有很多伟人一世功业无以复加,在当时条件下能做到的事情几乎都圆满了。然而这样的人最容易留下大遗憾,那就是他们还要去做根本做不到地事情,或者不该去做地事情,甚至自损其功业。

“举世入妄反损其行”,这里指的可不是一个修行人普通地妄境。而是指将整个真实的天下世界当作自己的妄念,企图随心念去化转。从古至今有多少伟人,建立了万世传诵地功业,随后却也留下各种洗不去的历史污点与创伤,甚至有人毁坏的远超过他所建立地,与这个因素总有说不清的关联。

武皇又问智诜:“因何有欲?”智诜答:“有生则有欲。”武皇把木棉袈裟赐给了智诜。

江上只有两条船。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芸芸众生之难堪,不舍此二舟不见彼岸。

梅振衣这才反应过来,刚才神识察觉不到黄龙禅师地任何破绽。并不是这和尚如何高深了得。而是因为他本就是一个无修为地凡人,

========================

    梅振衣莫名坐在了地藏菩萨的法座上,听见了万民赞颂功德之声,一瞬间有些飘然忘乎所以,然后又听见了无数人的祈求与祷告。

    他首先感受到地是深刻地惊惧之心,世间传言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很多人惊惧身后之事,都在地藏菩萨面前供奉,企图消弭罪业或求福于子孙。

    还有很多人喜欢乱拜菩萨,跑到地藏座前求财、求色、求色、求子、求发达。古往今来时事情不同。但欲念所求想通。比如后世人祈求菩萨保佑高考顺利,唐人祈求明经登科。

    也有人在菩萨面前泄怨。某人做的坏事太多,求菩萨把他收了下地狱吧!某人怎么还不死?邻居有钱有势盖了一栋高楼,菩萨罚他家失火吧!有人借了我的钱不还,请菩萨诅咒他。

    凡此种种欲念萦绕,定心不得安住。有善念、有恶念、更多的是难言因果对错之常念,比如某男仰慕某女,可是某女心向他人,于是某男祈求菩萨成全,这种事情怎么成全?众生之祷告,菩萨怎么办,世上没有一种大法力能满足。

    梅振衣听见不是一个一个人依次的祈求,而是千万念合一应有尽有,折射世间众生态。他定心守住未乱,明白地藏的意思不是要他解决这些欲念,而是在此情景下回答刚才那一问----何为菩萨行?

    梅振衣第一念想到的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因为心经地开篇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然而他在神念中回答却是:“我师孙真人教以大医精诚心,体疾患之苦常济世人,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以尽天年。”

    阳神超脱炉鼎之外,外其身而身存,口就是心,说出来的就是真实感悟,没有什么故弄玄虚之妄语。老老实实此话一答,眼前所见又有了微妙的变化。

    还是万念合一,却不是在菩萨座前,而是法眼所见时间众生各种念,与刚才所求一脉相承又有微妙的变化,伴随着种种批判与咒怨。首先是各种咒骂---世上那么多坏人横行,菩萨为什么不让他们下地狱?

    还有人暗激其心----我当扫除一切障碍,这个世界本该为我。却又看不清他要扫除的障碍在哪里,自己也成了他人欲念中当扫除地障碍。

    有更多人在表达失望与不满,对周围的不满,对家国的不满,对祖宗的不满,对神佛的不满。----我今日何至于此,不能立足世间扬眉吐气?我为什么生在这样一个世界?

    凡此种种欲念交织,齐于灵台呈现难以评说尽处,正是这世间众念纠缠、限制、冲突,推动了世间历史前行,造就了各种“功”与各种“业”。然而梅振衣明白,地藏不是要他去解说这世间众生欲地功业,还是在此情景下回答那一问----何为菩萨行?

    “观世人如一人。合万念成一念,自然洞明。”梅振衣答道。

    这等于开口破法,从方才的欲念交织纠缠中跳出来了。眼前所见又有不同,成了方才所见众生的各种“行”,有的值得赞叹,有的值得感慨,有地值得惋惜,有人可笑,有人可恨。世上众生合一。呈千人千面。而一人之行,亦可见多人多面。

    梅振衣没有再多看,直接答道:“世间事众生自取,向何处而往便是从何处而来,轮回如此,变迁亦如此。悲悯情怀从何而来,幽冥世界亦从何而来。”

    三句话答话。一切回归沉寂,梅振衣从地藏菩萨法座上消失了,又回到无边无际一无所有之中。

===========================

无量光照尽十方世界,尽十方世界自性光明,尽十方世界在我光明中,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我。

幽冥不欺心,人心即地狱。

急而不乱,进退有度,

此化身地称谓不是人名,叫作八大门化身,总摄人间经历惊、疲、飘、册、风、火、爵、要八相,实际上就是闯荡江湖、通达机智的那个自我的清明剖析。修成阳神化身之相。

  但这样一来,守门童子可够烦地,多年不得清静,换谁脾气都不会太好。对于那些闹事的或企图硬闯的,五观庄自不会客气,该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但对于那些上门拜见求药的,镇元大仙吩咐门童不必多理会,也不要口出恶言。

    这其实一种历练,是对于心境的穿凿,门童的地位看似不高却非常重要。五观庄门前多年来经历的几乎都是烦心事,要么性情超然一流,很自然地就达到祖师爷的要求;要么悟性很好能领会师门的用意,将之视为一种修行中自觉的磨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