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開心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家裡東西越整齊,人生越幸福

(2020-11-12 19:11:23) 下一个

 

 

說到整理,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丟東西。

整理之所以會停滯不前,

是因為煩惱:

「這個東西到底該丟掉,還是該保留?」

而且,很多人的問題都是出在捨不得丟。

 

整理東西時

選擇留下真正重要的事物

因此,為了吸引讀者注意,

整理書幾乎都主打

「這個方法能讓你丟掉很多東西」,

大部分都在教人如何選擇、丟掉物品。

現在請你想想看。

當你在看報紙時,應該會先大略瀏覽一下,

再選擇特別吸引你注意、有趣,

或想看的標題,再深入閱讀。

沒有人會挑選不值得看、

不想閱讀的新聞,

也沒人會先把不想看的新聞全部刪除之後,

再開始看剩下的文章,對吧?

當你想吃美味的義大利料理時,

你會上網找評價不錯的餐廳。

不會有人想:

「我要列一張絕對不去的義大利餐廳黑名單,

所以先搜尋評價差的店。」

在報紙上畫叉、從評價差的餐廳開始搜尋的做法,

完全搞錯方向,一點都不合理。

在達到目的之前,就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

甚至耗盡精力。

 

但是,很多人在整理時做的事,

就和以上的例子一模一樣。

這些人總是拚命看著整理書,

挑選自己不需要、用不到、可以丟掉的,

而不是挑出對自己有特別意義、

常用、需要、隨時會用的物品。

各位必須察覺,

這種做法根本弄錯了目的和方向。

整理的意義,

本來就是挑選重要的、

會長期使用的物品。

 

只要先選出需要的,

其他的則自動列入丟棄清單。

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根本就不需要

學習任何丟東西的技術。

而且,選擇日後會長期保留的物品,

也等於選擇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

從現在開始,

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在不需要的東西上,

甚至應該把整理看成是

練習著眼於重要事物的機會。

透過整理,

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未來。

 

 

■把「還不錯」

變成「很棒」

照理來說,只要挑選真正需要、

對你而言有價值的東西,

再丟掉剩下的就好,

但這其實也不容易,

因為現代社會充滿了許多棄之可惜的物品。

假設有件毛衣你穿了一次後發現不適合,

這件毛衣對你來說就等於不需要的物品,

卻又不是沒有價值的東西,

因為毛衣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價值,丟了可惜。

這種是最麻煩的。

 

 

一旦覺得還不錯而留下來,

物品就會越積越多,

最後便難以分辨哪個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

思考如何把好像還算不錯的東西,

轉變成非常棒的東西。

舉個例子,假設現在

你有個很占空間的大型螢幕已經用不到,

但螢幕還新,丟掉很浪費。

而朋友之前就打算購買電腦螢幕,

要是你送給對方,他一定會很高興。

對你來說只是還不錯、

對某些人來說卻是非常棒的物品,

你自然會想送給別人。

送人,就是把好像還不錯的東西,

轉變成非常棒的東西的一個方法。

 

 

我長期大量閱讀,

其中不乏看了一次就再也不會拿起的書。

對我來說,我想放在書架上的書,

只有最新的科學書籍或論文,

和歷久不衰的古典名著。

現代的科學資訊以九個月增加一倍的速度更新,

一般性的知識每年會有一五%跟不上時代,

科技方面則是每年三○%跟不上時代。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持續吸收新知,

五年後,原本的知識就幾乎派不上用場。

除了那些經得起長久歲月考驗的古典名著之外,

舊書基本上都沒有什麼用處。

這些跟不上時代的書賣給二手書店,

有些可以拿到不錯的價格,

於是又能當作購買新書的資金。

把不需要的書賣掉,

書櫃的位子空出來,

就能擺放需要的新書,

提高閱讀空間的價值。

我們可以像這樣直接轉換物品,

把自己不需要和還不錯的,

換成非常棒的物品。

 

■將行程也變成

「很棒的東西」

換物的方法不只適用於物品,

還能應用在時間規畫方面。

舉個例子,假設現在有人邀你聚餐,

你不是非常想去,所以沒有立刻答應,

但那個時間你剛好有空,

而且也覺得拒絕有點可惜。

像這種邀約,

就形同是還不錯、棄之可惜的。

有人覺得只要有猶豫的空間就該拒絕,

這也是好方法,

不過,讓我們來試試看換成很棒的東西的方式。

 

想想看,你拒絕了聚餐的邀約,

可以把這段空出來的時間

拿來約真正想見的人,

或是去想去的地方。

或者,也可能會想聯絡有段時間沒見的好友,

或預約體驗從以前就很感興趣的健身房。

只要把這段時間轉換成「很棒的東西」,

就能充分利用原本要用來聚餐的時間。

整理的方法不只適用於物品,

還能擴展到時間上,

這麼一來,整理就等於是在選擇生活方式,

甚至是選擇自己的未來。是不是更明白了呢?

 

 

■腦袋也需要整理

整理讓我們可以

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未來,

因此當我們在做判斷時,

便需要學會從長遠的角度看待事物。

長遠的眼光來自冷靜而深入的思考,

腦袋處於混亂狀態的人,

幾乎都會做出短視近利的判斷。

因此,當我們要整理空間時,

首先必須整理自己的腦袋。

只是環視亂七八糟的環境,

便輕而易舉地說出哪些是需要的物品,

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整理的第一步,請先從腦袋開始。

整理並不是單純的體力活,

必須先好好思考:

「我想要過怎樣的人生?」

「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我希望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不過,我在亂成一團的環境裡,

實在沒辦法靜下心來思考??」

假如你有這種感覺,

表示你很有整理的天分。

因為事實正是如此。

人在充滿雜物的屋子,

腦袋會像環境一樣亂成一團,

根本無法透澈思考。

想靜下心來思考,就走出家裡,

到一個乾淨整齊的地方吧!

公園廣場、時髦的咖啡廳、

安靜的圖書館,

任何你喜歡的地方都可以。

只要到一個沒有多餘物品的地方,

腦袋便能步入正軌,變得清楚明晰。

 

 

■看清未來的三個思考工具

那麼,具體來說到底該怎麼做,

才能整理腦袋、

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和未來呢?

以下介紹幾樣思考工具。

這裡的思考重點在於盡量具體。

如果不想像出具體的情景,

就無法建立整理的參考標準,

因此越具體越好。

 

工具一:

思考理想的一天是什麼樣子

所謂理想的一天,

就是會讓你覺得

「要是每天都能過這種生活,

是我最大的幸福」。

這一天當中會用到的東西,

對你來說就是不可或缺的物品。

具體想像理想的一天時,會用到紙和筆。

將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前做的所有事,

按照時間順序全部寫下來。

首先,畫線區分出「清晨」「白天」

「傍晚、晚上」等三個欄位。

 

雖說要按照時間順序寫,

但不需要詳細到每個小時。

一旦陷入這種思考模式,

勢必會感覺被既定行程壓得喘不過氣,

或是失去輕鬆悠閒的感覺、無法樂在其中。

當你在想像理想的一天時,

得好好享受才行。

人在描繪理想時,

如果沒有快樂的感覺,

就不會有想實現的欲望。

 

在紙上畫線分出三個欄位後,

接著在每個欄位填入想做的事。

寫出你理想的一天會做些什麼。

例如:早上起床後,

先泡杯咖啡享用,

接著靜心,再出去散步,

回家後開始學英文。

像這樣,把理想的一天

會做的事情全部寫出來。

 

列出每件事情

分別會用到的物品

寫完後,再寫上每件事分別會用到哪些物品。

比方說,早上泡咖啡需要咖啡機,

散步需要可當居家服的輕便服裝,

下午去健身房需要運動服等。

假如靜心包含在理想的一天當中,

手機和靜心專用的程式也是必需品。

把所有物品列出來,

這些就是你理想的一天會用到的東西,

也是對你來說真正需要的。

 

反過來說,沒出現在這張清單裡,

不管有多方便,

都不是你真正需要的物品,可以丟掉。

你也可以運用這個方法,

想想看理想的一年是什麼樣子。

比方說,有些人不同季節有不同的興趣,

例如夏天爬山、冬天釣魚等,

而有人工作旺季和淡季的生活方式

則大相逕庭。

想像出理想的一天後,

再接著想像理想的一年是什麼樣子,

就能幫助你建立更明確的判斷標準,

清楚分辨什麼物品是需要的、

什麼是不需要的。

 

工具二:

想想自己在做什麼事的時候最開心

如果你覺得一時之間

要想像理想的一天實在太難,

或是沒有任何頭緒,那麼,

請問自己:「我在做什麼事的時候最開心?」

假設你的答案是打高爾夫球,

那就再接著問自己:

「我會想永遠一直做這件事嗎?」

如果回答是:

「當然啊!因為我很喜歡高爾夫球,

所以想要一直打下去。」

那麼,這就代表打高爾夫球

是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

因此想像一整天都以高爾夫球為主的活動。

 

不過,我想絕大多數的人會說:

「再怎麼喜歡,

也不可能一直做同一件事啊!」

那麼,除了打高爾夫球之外,

還有什麼想做的事呢?

也許你會說,

週末的確會想打打高爾夫球,

但是下班後看場電影也是一大享受;

在家做做菜、

配上一杯啤酒也很開心;

在工作上讓顧客露出滿足的燦爛笑容,

心裡也會充滿成就感—於是,

你想做的事、對你而言很重要的事,

便逐漸明朗了。

待你慢慢勾勒出輪廓之後,

便可以用這些要素

想像理想的一天是什麼樣子,

也可以想想這些事情需要用到什麼東西,

就能知道哪些物品是你真正需要的了。

 

工具三:每小時定一次鬧鐘,

記錄一天的行動與思考

有些人實在很難憑空想像一個具體情景,

如果你屬於這種人,推薦你一個方法。

這方法原本

是設計來幫助人脫離慣性思考的一種練習方式。

請把手機的鬧鐘設成一個小時響一次,

每當鬧鐘一響,

就把你當下人在哪裡、

做什麼事情寫下來。

可以寫在記事本上,

也可以記在手機的日曆上。

這方法的重點在於,

除了記錄你在哪裡、做什麼,

還要再加上一個項目—

「當時我是否在想其他事情?」

 

舉例來說,假設鬧鐘響的時候

你正在公司開會。

這時回想一下,

自己當下是否分心想別的事情,

而當時的意識確實飄到了高爾夫球上。

這件事也要一併記錄下來。

只要把每小時做的事全部記錄下來,

便能有許多發現。

如果能夠連續記錄一個星期是最理想的,

但就算只記錄一天也有成效。

 

 

人若處於分心狀態,

代表眼前的事並非你真正想做的

當你在做某件事的時候,

心裡想的是其他事情,

表示內心並不充實、滿足。

當一個人處於分心狀態,

代表他無法從當下所做的事獲得足夠的滿足。

假如你在做一件事時想到其他事,

就可以知道至少在當下、

在那個地方、做的那件事,

並不是你真正想做的。

 

而分心想到的事情,

可能是你真正想做,

或是和想做的事情有關。

另外,當你瀏覽所做的紀錄、

思考其中意義時,

請在整理好的家中

或喜歡的咖啡廳等能放鬆的地方,

一邊閱讀、一邊好好思考。

 

你可以從以上三種思考工具中,

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BY: CMoney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