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话说「他妈的」

(2011-10-18 04:40:21) 下一个
 中国人多,骂人的机会也多。而说到骂人,就不能不说「他妈的」。此骂覆盖面积之广,使用频率之高, 大概可以和「吃了吗」不相上下。所以被人称之为「国骂」。

 和标准的国骂相比,各地的骂法还是有所不同。比如在我出生的湖南,大家骂人时多用第二人称,于是成了「你妈的」。另外,大概是因为爱吃辣椒的缘故,湖南人不太含蓄,喜欢在「你妈的」前面放上一动词,后面加上一名词。所以,湖南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一句「X你妈的X」,就能找到自己的乡亲。
       
中国的骂人之话五花八门,翻开书一查,常见的有「该死」,「不要脸」等等;厉害一点的有「畜牲」,「王八蛋」之类。更粗俗的就不宜在此传播了。而「他妈的」之所以能在一片骂声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骂,可能是因为这三个字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祖先崇拜
       
中国人历来注重门第,故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之说。而门弟的高低取决于祖宗,所以,中国人一旦得道,做了上等人,就得赶紧做些光宗耀祖之事,或建祖祠,或修祖坟,或立祖碑。然而祖宗一旦成了上等人的脸面,也就自然成了下等人的仇敌。于是,要想骂人,就先得骂别人的祖宗,就先得「他妈的」,因为祖宗一倒,便什么都倒了。时至今日, 中国人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只要那些躲于门第之下的男女们子孙不绝,国骂声就还会此起彼伏,祖宗们也就难得安宁。
       
二,男尊女卑
       
标准的国骂只以「妈」为限,决不涉及父辈,这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男尊女卑,而这男尊女卑的倡导者,就是孔子。
       
孔子最大的败笔就是说了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话对女人不太公平。近之则不逊,几乎是人际关系的一个规律,太近了,没有距离,也就没有什么客气好讲了,不独女人如此。
       
君子远小人容易,可男人远女人就难了。但亲近不得,离开又活不成,所以让孔子大伤脑筋,并将头疼嫁祸于女人。
       
孔子的重男轻女,大概与他出生后没有父亲有关。他父母的结合属于非法同居,父亲在孔子出世后不久就死了。如果孔子有父亲的话,他的男人观念就一定不会带有那么浓厚的浪漫色彩,他一定会发现,男人也是不好惹但又不得不惹的东西,近之也不逊,远之则去找小老婆。
       
如果真有这种不幸的结果,孔子说不定会骂上一句:他爸的。
       
三,中庸之道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厌恶极端,所以湖南人那种「你妈的」骂法就显得不合时 宜,其针对性太强,容易引起战争。湖南盛产革命家,大概就和「你妈的」有关,因为被骂者为了保卫其母亲,只好起来革命了。而一旦改为「他妈的」,就显得柔和得多,骂者解气,被骂者也不至于太生气,因为毕竟骂的是别人的妈。尤其妙不可言的是,「他妈的」藏头去尾,欲骂还休,虽然有些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但真要加上后面的名词,就粗俗不堪了。中国人讲究含蓄,喜欢若隐若现,似有似无,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他妈的」既有骂人的效果,又不至于太恶毒,不偏不倚,不痛不痒,深合中庸之精神。
       
尽管符合中庸之道,但若运用不当,「他妈的」也能给人带来麻烦。何应钦将军在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某年清明节,他去岳麓山给母亲扫墓。根据官方指令,长沙各报都要刊登这一新闻,以显示何省长为孝子。谁知第二天,有家报纸竟因此招来横祸,导致报馆被封。原来,尽管报导的内容属实,可问题出在下面这个标题:
     
《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2007年9月写于麻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