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谷 -- 溪流

地球轨道是椭圆,不圆我有什么办法?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注意力和专心的文字几则--- 注意力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生命资源。所以要问:怎么使用注意力才是明智的人生

(2024-02-11 09:37:57) 下一个

到底什么值得注意,我们在和谁?和什么东西争夺注意力?注意力大概是生命的本质。 做事情到底是一种创造还是一种要命的事儿?如果是创造我怎么样把它看清楚,如果是要命你就慌不择路了。所以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看的空间”。 

所谓的眼球经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有人(商人)想(通过客户粘性)控制我们的生命。这可算是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 的特例之一,或者还有耳根经济,流言经济。

说得再严肃点,就是我们的生命到底是被自己支配,还是被商人通过心理诱骗来支配的问题。我们的日常就是在“自主注意力”和“注意力被牵引”之间的较量。

择法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东西值得注意,有些东西不值得注意,有些东西可注意、可不注意。

  • 不注意某些事儿,会不会要命?
  • 为什么可以放下,为什么说有些事儿要留给老天爷安排?不让老天爷安排,你怎么安排?
  • 所谓注意,就是(多少)想知道。到底什么值得知道?
  • 想知道不等于值得用心去知道,也不是必须知道。
  • 怎么使用注意力,才是明智的人生?
  • 专心的人是否遗失了什么?
  • 不专心的人难道就不遗失什么了么?还是遗失更多?
  • 管宁与华歆。有所取舍,为什么取这个舍那个,有何客观标准?专注、以及风险的不可避免性。
  • 按说这以上的问题在佛教里可以归为一类问题,我把它广义地归到“择法觉支”。即一定要论证清楚轻重缓急,为什么有些东西必须注意,而另一些东西可以放下,不必注意而损失不大。

0. 菩萨观之,如童子戏。---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三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佛成道时,所谓的鬼魔干扰,无非就是想破坏他的专心、注意力。试图让他心乱而看不清楚。

【菩萨心定。颜无异相。犹如师子处于鹿群。皆悉叹言。呜呼奇哉。未曾有也。菩萨决定当成正觉。是诸魔众。互相催切。各尽威力。摧破菩萨。或角目切齿。或横飞乱掷。菩萨观之。如童子戏。魔益愁忿怼。更增战力。菩萨以慈悲力故。令抱石者。不能胜举。其胜举者。不能得下。飞刀舞剑。停于空中。电雷雨火。成五色华。恶龙吐毒。变成香风。诸恶类形。欲毁菩萨。不能得动。】

1.《那个注意的力量就是我们的主人--- 引自 真正的法华经,清海无上师》

【有的时候,我们不喜欢看电视,但是因为今天电视的节目很 好嘛!心想:“看一看没关系,我只要试试看五分钟,看它在演什么就好了。”后来就忘记了,一、二个小时都过去了,还不晓得。

如果电视没有人喜欢看的话,怎么会卖出那么多呢?因为很吸引人嘛!它可以把这个六根、六尘拉到外面去,拉走我们那个 注意的力量,而那个注意的力量就是我们的主人。因为如果没有 这个注意的力量,我们的身体就没有用。死掉的人,身体还在, 可是那个注意的力量或主人已经走了,所以身体一动也不能动。 

如果我们把那个注意的力量集中在一个地方的话,那个力量是很大的。有的时候,水流很大、很宽,如果它们集中在一个地 方,就会变成很大的力量,可以用来发电。同样,我们的力量也是很大,但是每天都分散到外面去,随着六根六尘跑掉了。“眼睛”看外面的东西、“耳朵”听外面的东西、“口”讲外面世界是非的事情、“意”也想外面世界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力量。

...

抽菸、喝酒的习惯都是我们长大以后才学的,并不是从小养成的,已经那么不简单改
了,至于那种从小就养成的习惯,比如说,习惯听东西、习惯看东西,怎么可能马上改呢?真的很不简单。

所以,诵经的人很多,念经也很大声,到处都是拜佛的人,不管去哪个道场,都能看到人家来拜佛。但是静静打坐修行,却很少人能做得到,根本找不到。即使坐的时候,也坐不定,身体坐在那里,口闭起来,眼睛闭起来,但是意却不能闭。要让意闭起来,是最不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意念真正关闭一会儿的话,我们马上可以入定,马上有三昧的体验,但是很不简单。所以,我们应该多练习,每天练习,坐不定也要坐,意念乱七八糟也要坐,坐到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真正的主人忽然可以离开这个身体,那个时候,我们就成功了。我们应该要努力练习,同时也应该要有很好的方法,才可以练习。不要试试这个、试试那个,这样没有用。有一个最好的方法,可以控制我们的头脑,那就是“观音法门”。

我们从小就有那种注意外面事物的习惯。。。。。。】

------

打坐:如何记起自己的真本性
每当你们集中注意力,全心地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打坐。而我所谓的打坐,是把全副注意力放在内在的力量上,放在上帝慈悲、博爱以及宽容的质量上,做法是自己要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并不是说盘腿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就能得到什么,你必须先和内在的力量沟通,然后用那股内在的力量打坐,这就叫作「自我觉醒」。我们必须唤醒内在的真我,让祂自己打坐,而不是用人类的头脑和凡夫的理解力来打坐——那将只是坐着胡思乱想,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一旦我们的真我觉醒了,我们内边上帝的力量就可以掌控一切。只有透过明师传法,唤醒内在真我之后,才会了解何谓真正的打坐,否则只是浪费时间,徒然折磨身心而已。

=========

2. 读书要诀,引自:《黑水白山育奇英 --- 宣化上人事迹》

【上人读一天的书,旁人二十天也读不了。「三到」、「三上」,是上人读书要诀;他读书专心,和书本合而为一,所以读得快,记得也快。

上人自述: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什么叫「三到」?就是眼到、口到、心到,不打妄想,专心读书;眼睛看著书,心里想著书,口里念这个书,这是三而一、一而三,心眼口合作叫三到。这必须要专一;专一则灵,分驰则弊。

还有「三上」,就是路上、厕上、枕上。当我走路,眼睛看着路,心里背书、口里背书,一遍又一遍地背。要是背熟了,每一天要温习一、两遍,这样永远都不忘了,这叫路上。还有枕上,就是在睡觉的时候,不想旁的,就想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自己想:「古人著书立说,就是给后人留下一个法则,我能不能照这个法则去做呢?我能不能效法呢?」我读什么书,我就想自己会不会这样子?我对自己说:「我将来一定要躬行实践这一句话,我要这样做!」我把书上的话,当作和我自己想说的差不多,那就记住了;无论读哪一段书,都是往自己的身心性命上,来回想一想。

另外,上厕所是读书最快的地方,那虽然是短短的一个时间,可是你那时候读书,很好读的,想不起来的也想起来了。为什么呢?这是一种三昧。你在那个时候,什么妄想也没有,你专心读书,全都记起来了!我连那个时候也不空过。一般聪明的小孩子,他离开课本,就和书分家了;我得到这个方法,我是和书本合而为一,所以读得快,记得也快,念一遍四书五经就全记得了。

我最后的那位老师叫郭锦堂,字如汾,是个秀才,山东人。这位老师学问很好,他看我读得快,他读什么书,就给我讲什么书;他随讲,我随懂,再读更容易了。好像〈报任少卿书〉是古文最长的一篇,大约有二千三百多字;老师读了一宿,就能背得出那篇文章。他对我说他怎么读那篇文章,读得怎么样快,然后说:「看你的了!」这时刚吃完午饭,可以睡一个钟头午觉;我没睡觉,用这一个钟头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实在很难背的,但是我很专一;看过两遍,我已经能背得出了。第二天我背给他听,把他吓坏了:「你──,我都要读一宿,你读一个多钟头就会了!」】

==========

3. 人生要时时“有意注意”--- 稻盛和夫 《活法》

【京瓷集团使用非晶硅感光硒鼓制造打印机和复印机。这种特殊的感光硒鼓硬度极高,即使印刷量达几千万张也不磨损。在打印机寿命期内无需更换。

这种环保产品,京瓷在全世界第一个成功实现批量生产。非晶硅硒鼓的制作,是在精密研磨的铝筒表面涂一层薄膜硅,整个表面必须以均一的厚度成膜,否则就起不到感光体的作用。但要确保这层薄膜厚度均一,技术上极为困难。

只要有千分之一毫米的厚度误差就不合格。研究的三年中,只成功过一次,再做却连续失败。

没有“再现性”,不能连续制造,作为生产企业就等于没有确立批量生产的技术。当时全世界都在攻关,没有一家成功。我也曾一度想放弃。

但我还是想再试一次,回归初衷,重新审视现场,对薄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变化,我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一一确认,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能看出些名堂,听到些信息。

我给相关研究人员鼓气,要求他们无论何时,无论看到什么现象,都要认真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

但是,某夜我来到现场,本应仔细观察的研究员却在打瞌睡。我听到的不是什么产品的声响,竟是他的鼾声。

我撤下这名研究员,换上目光锐利的研究员,同时将研究所从鹿儿岛迁到滋贺,将包括项目负责人在内的研究班子作了大幅调整,起用多名新人,彻底重组了多年来由固定人员构成的组织。从常识上讲,这样做风险很大,但结果却一举奏效,一年后批量生产获得成功。

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所制造的产品的深切期盼,一丝不苟观察现场的热情,前任者缺乏,后任者具备。在这方面严厉乃至苛刻的要求,为制造产品的企业所必需,缺乏这样的精神,新产品开发不可能成功。

有句话叫“有意注意”,有意识地去注意,就是说,抱着明确的目的,认真地将意识和神经集中到对象身上。比如,听到声响,条件反射式地转过头去,这是无意识的本能反应,叫做“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所以上述事例中讲到的“观察”这一行为,本来必须是这种有意注意的连续。只是漫不经心地看着对象物,注意力分散,就不是有意注意。

中村天风先生十分强调“有意注意”的重要性,他甚至说:“人生如果不有意注意就没有价值。”我们的集中力有限度,始终将意识集中于某一事物相当困难。但是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慢慢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这样我们就会具备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我年轻时,因为繁忙有时会站在走廊里同部下交谈。那种情况下的对答,后来往往成了问题:部下说确实跟我讲过;我却说没有听到——有过几次这种经验之后,我一概取消了在走廊里听取部下报告的谈话方式。

有话要说,有事要谈,可以在房间里或办公室一角进行,总之要在注意力能够集中的地方。做某件事时又随意听取部下的报告,这类轻率的行为,我严格自禁。

所谓有意注意,打个比方,类似于使用锥子,锥子能将力量集中在它尖端一点上,从而有效达到目的,其特点就是“集中力”。像锥子一样,把全部力量集中于一个点上,就能把事情办成。

所谓集中力,来自于思考的强度、深度、大小程度。要想做成一件事,强烈的愿望、认真的思考是起点。这种愿望、思考强烈的程度、持续的长度,以及在实现过程中贯彻的认真程度,是一切成败的分水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