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舒语

枫泽润目绘春秋, 林韵拂耳诉欢愁。 舒眉展颜瞻星月, 语尽回眸返部洲。
正文

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2011-12-06 09:19:01) 下一个

太平洋铁路 —— 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被英国 BBC 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太平洋铁路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在 1869 年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修通之前,美国东西部被崇山峻岭、浩瀚沙漠重重阻碍,没有一条便利的交通线路。巴拿马运河也没有开通,美国人从纽约到旧金山需要乘船绕行南美洲合恩角,最短的时间也要六个月。这条在美国人心目中被看成是奇迹的铁路,在当时的条件下,建设过程极其艰难。其中西拉内华达山地势险峻,是修筑太平洋铁路的最难关。



19 世纪中后期,今天的得克萨斯、加利弗尼亚以及犹他州等地纷纷被并入美国版图。西部广阔、肥沃的土地等着更多的人前去开垦、耕种,大大小小的金矿银矿也缺人开采,而东部反过来又为西部的各种自然资源提供了加工地和市场。但美国当时没有一条贯通东西的交通运输线路,东部人要冒着巨大的生命以及财产危险才能到西部去,同时,加州的物产也很难运到东部来。美国政府意识到交通对于促进人民交流和经济融合的巨大意义,咬咬牙决定修建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枢纽。 1862 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联合太平洋铁路的起点站是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起点则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两个公司东西相向铺筑铁路。太平洋铁路西段要穿越整个内华达山脉,工程极为艰巨。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燃起战火,这条铁路对美国北方来讲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的《八十天环游地球》里也提到了这段铁路修建的意义:如果没有它,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梦想永远只是梦想而已。过去,从纽约到旧金山最顺当也要走六个月,而铁路建成后只需要七天。但是,就在全世界对这个工程大唱赞歌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中国工人的贡献。事实上,如果没有华工的劳动和智慧,修建铁路所花的时间将远远不止四年。在全长近 1100 公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上,有 95% 的工作是在华工加入筑路大军的四年中完成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一个事实鲜为人知,那就是:这条伟大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在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铁路工人薪水发放记录中,华工的比例在工程后期甚至高达 95% 。   

艰苦条件

  西段铁路于 1863 年 1 月 8 日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两条街道的相交处破土动工。

然而,从西部往东的路段,一开始便是最艰难的工程,在他们的前面是海拔 2100 米的内华达山脉,最初的 40 英里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必须建设 50 座桥梁和 10 多条隧道。施工条件极为艰苦,开工没多久,几百名工人偷偷溜走,加入到淘金的行列中,缓慢的进度使得工程承包商面临破产的危机。

  起初,对于负责西段的中央太平洋局来说,找筑路工似乎并不难,有大批的爱尔兰人每天随船抵达旧金山,但这些人根本无法适应危险且令人疲惫不堪的修路工程,酗酒、斗殴、持续性的要求增加薪资,即便如此,每天还是有数以百计的爱尔兰劳工逃跑,工程进展之慢只能用蜗牛爬来形容 —— 导致中央太平洋局在两年之内只铺设了仅仅 50 英里 ( 约合 80 公里 ) 的铁轨,此外,白人工人还不断罢工。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高管克劳克建议雇用华工。管理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加利福尼亚州雇用了首批来自中国南方的 50 名华工。当时,移民到美国加州的中国人已经有将近五万人,其中 90% 是青年男子。当时华人来到美洲大陆,他们开金矿、修铁路、开发加利弗尼亚的农业和参与小制造业、小餐饮业以及服务业,在一切可能生存甚至别人认为不能生存的地方,都留下了华人辛勤劳动的印迹。



不平等待遇

在这一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的重大事件中,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在工程中,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量华工在高强度、高风险劳动中死亡。然而令人愤慨的是,中国劳工在当时受到了酬金微薄、种族歧视和排华浪潮等不公正待遇。

华工优势

   1865 年 2 月,华工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走上了铁路建设工地。开始时,对华工的蔑视不光来自白人工人,就连工地的一些负责人也对认为华工体力单薄,个子矮小,根本没能力参加这么艰苦的工作。最后铁路的总承包人克罗科的话一捶定音:能修建万里长城的民族,当然也能修铁路。

  其果不然,这 50 名华工,虽然各个看上去矮小单薄,干起活来却个个能吃苦耐劳,神勇无比。华工不像白人工人那样自由散漫,爱酗酒闹事。相反,他们循规守纪,头脑灵活,很多工作一学就会。
 

  很快,尝到甜头的建筑公司决定大规模招募华工。铁路承包商甚至派人专门到中国广东省雇佣劳工,并与轮船公司协商好以优惠的船票把中国劳工运到美国来。同时,公司上层还游说中美双方的外交人员,争取为华工移民美国创造便利的条件。在 1868 年的中美双方签定《蒲安臣条约》,中美交叉承认两国公民有自愿移民到对方国家去的权力。这又为美国在中国招募华工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成为第一个大规模雇用华工的企业。从 1865 年到 1869 年四年间,约有 16000 多名华工参加筑路工程,占工人总数的 90% ,他们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两省。

死亡之旅

  铁轨在工人们的劳作中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高峰时期,有好几千名华工同时参加筑路。他们在工地上一天干 12 小时,工资比白人劳工低得多,而且伙食还得自理。严寒酷暑,崇山峻岭,沙漠盐湖, 890 英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线上,几乎没有一英里是适宜筑路的。要通过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峻岭;冬夏 两季,温差很大,冬天常有暴风雪袭击。而且分配给华工的往往是最险最累的活。

   1866 年,华工们开始挑战工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 塞拉岭通道,被称为合恩角的花岗岩石墙是这里最难攻克的险关,它的下部是垂直光滑、深达 1000 英尺 ( 约合 304.8 米 ) 的悬崖峭壁。为了从笔直的山崖上劈出一条双轨宽的路基,华工把自己拴在吊篮里,从山顶上用绳索吊下去,在半空中凿壁填塞火药,点火后再往上拉,那里的岩石之硬,常使得火药从炮眼里直接迸出,伤及华工;因为火药性能不稳或者绳索磨断而葬身崖底的华工,更不计其数。华工们腰系绳索、身悬半空,硬是开出一条行驶车辆的通道。《美洲华侨史话》记: “ 在修筑 100 英里的塞拉山脉地段的铁路时,华工的死亡率高达 10% 以上 ” 。

  在开凿长达 1600 英尺的唐纳隧道时,连续两年遇上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严冬,很多从中国南方来的从未见过冰雪的华工被活活冻死在帐蓬里。几个月后发现他们的尸体时,有的还握着铁铲和洋镐。当时,就有数百名死难的筑路华工的尸骨被送回中国埋葬。当然,葬身崖底的华工是不包括在里面。唐纳隧道曾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也是中央太平洋铁路最艰难的一关。在一个多世纪之后,这条隧道仍然保护着穿越隧道的火车,阻挡着风雪。

  如果以为华工们只会苦干那就错了,他们的智慧连美国工程师都不得不叹服。 1867 年冬天,气温降到摄氏零下 23 度,工程因运输困难而陷入停顿,工程师们也束手无策。还是华工点子多,他们铺了一条 37 英里长 ( 约合 59.5 公里 ) 的冰雪道,利用光滑的路面拖运物资,这样不但恢复了运输而且加快了工程进度。

  在凿穿唐纳隧道后,他们又征服了气温高达摄氏四五十度的内华达大沙漠和漫无边际的犹他 大盐湖 。在中央太平洋铁路与东段的联合太平洋铁路连接贯通前的最后阶段,华工接受爱尔兰劳工的挑战展开筑路竞赛,西段华工还创造了 12 小时铺轨 10 英里 200 英尺 ( 约合 16.41 公里 ) 的世界纪录!

尸骨遍地

  除了汗水和智慧,华工们还付出了生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铁路是华工用生命铺就的。



   1865 年底到 1866 年初,接连 5 个月的暴风雪使雪崩频繁发生,有时候整个营地的 华工都被埋没。几个月后,冰雪融化,人们才找到遇难华工的尸体,他们的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工具;

   1866 年冬,在塞拉岭通道施工中,有 500 到 1000 名华工死于雪崩;

   1867 年,内华达地区遭遇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积雪最厚的时候达到十四米深,但停工一天即意味着资本家的巨大损失,于是四巨头不顾天气,仍然责令工人继续施工。而这批具有惊人忍耐力和牺牲精神的工人,就在深深的积雪中继续不停地开掘路基、铺设铁轨。经常有人在劳动中就被无常的暴风雪夺去生命,有时甚至整个营地遭遇雪崩而被掩埋,许多人的尸体直到几个月以后冰雪融化才被发现,他们已经僵硬的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铁镐。

   1868 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 —— 今天的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 “ 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 ” ,约有 1000 名华工死在这里。 1970 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 2000 磅 ( 约合 907.2 公斤 ) 的华工尸骨。

  广为流传的 “ 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 ,这句话绝非夸大其词。

  除了恶劣的工作环境,更让人愤怒的是华工所受的歧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拿的钱却比白种工人少。铁路公司每月付给白种工人 35 美元,还提供食宿;付给华工的却只有 26 美元,还不供食宿。再者,华工全部没有人身保险,公司还不承担对工人家属的任何义务。华工们在 1867 年唯一的一次大规模的、要求和白人劳工同等待遇的抗议示威也被巨头之一的克洛克摧毁了。

   2003 年 4 月,后来自杀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在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在洛杉矶出版,该书揭露了早期华工所受的歧视,在美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对家暴说不博客文章

  • 遭遇义工,做对家暴说不义工及入组周年感言
  • 关于家庭暴力的迷思(误区)
  • 男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异同以及男性受害者的特别注意事项
  • 美加家暴热线和避难所的汇总网页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真诚感谢月朗姐姐的信息支持。

    在加拿大7月1日是华工纪念日,这是无数华人后裔的努力结果。而在美国华人对美国的历史贡献却在淡出记忆。

    馅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揉面、和馅,连包带烙折腾出来的---昨晚把飘版大包子馅应用于馅饼以达到骗小朋友吃洋葱之目的而感。
    zqy68 回复 悄悄话 横贯加拿大东西两岸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也是一样的故事。

    这条120年前建成的铁路,平均每公里就埋葬着一个当年筑路华工的英魂。是华工的汗和血,伴着铁轨铺成了这条促进加拿大统一和推动经济繁荣的国家大动脉。

    那也是一段令人辛酸的历史,几千华工离乡背井,来到北美洲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修筑太平洋铁路。

    不少人经受不了沉重劳作和严寒天气,客死异乡。而在铁路通车后,幸存者又面临另一场灾难,那就是社会掀起的一股排华潮。华工流离失所,生活无依。勉强站住脚期望落地生根的,又因政府颁布“人头税法”而无法申请家人团聚。

    因为每人500加元的入境人头税,比当时普通工人一年人工还多,有多少人付得起?再后来,更加规定华人不得入境,禁止与白人结婚,限制从事经营或工作项目等等。

    历史翻过新的一页,当年筑路华工的贡献也逐步为主流社会认同。十多年前加拿大铁路华工纪念碑在多伦多落成,加拿大皇家铸币厂特别发行2005年铁路华工纪念币套装,表扬华工对铁路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看到枫妹的文章有所感,随声附和几句,(信息来自网络)。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花自飘飘零的评论:
    在当时的情况下,国会通过法案加大中国移民;后来经济低落,反华分子认为华工抢了饭碗,媒体上充斥着贬低华人的漫画和言论,出台排华法案,一些恶棍甚至残杀华人。。。

    姐姐要是有兴趣,再回头读一下《决斗三选择:筷子、土豆、德国枪 》。对王清福这样争取华人尊严先驱的愤慨,就很能理解,很有共鸣。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9&postID=28622
    花自飘飘零 回复 悄悄话 看了这篇。。很震动!
    血汗二字远远不能诠释昔日祖辈生活中的屈辱。。
    枫枫的文章深刻。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京燕花园的评论:
    燕儿姐姐真是游走了不少地方~~以后有机会,我也会带孩子去感受先人用血肉创造的工程奇迹,去了解这段几乎被美国主流社会忘却的历史。
    京燕花园 回复 悄悄话 很感动林枫妹妹深刻的文章和历史责任感。我们开车去太浩湖Lake Tahoe的路上就看到悬崖峭壁边上搭建的联合太平洋铁路Union Pacific,还有你说的Donner Pass. 我公公常常惊叹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精神。

    圣诞愉快!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偶灯斯陋的评论:
    美国舆论也有政治导向的。首先我们自己要了解华侨历史,还要让孩子了解这些事实。每个华人都有责任发出声音。

    欢迎偶灯斯陋,常来坐坐。
    偶灯斯陋 回复 悄悄话 “ 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 ”,这句话真的很令人震撼!华人对美国的贡献极大,可是却不为人所知。美国舆论还动不动认为“关颖珊”不是美国人,其实这就是一种歧视。面对这种歧视,我们不应坐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