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舒语

枫泽润目绘春秋, 林韵拂耳诉欢愁。 舒眉展颜瞻星月, 语尽回眸返部洲。
正文

烦恼即菩提

(2011-09-14 11:55:43) 下一个

烦恼即菩提,这是佛教的一个说法,来自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禅宗大师慧能的语录。慧能说:普通人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面一个念头是烦恼,后面一个念头领悟了就是菩提。所谓的菩提是觉醒,领悟,智慧的意思。

这样一句话究竟如何理解呢?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其一,佛教认为,烦恼也罢,菩提也罢,来自同一个心;既然是同一个心,念头一转,所谓的悟,则烦恼可消。禅宗历史上充满这种突然开悟的带着几分玄妙的故事。其二,烦恼正是修练的好时候,借此,你可以看见自己习性,从而有转化的机会。

这句话中所蕴涵的辩证和机智,令其在民间流传甚广,你在 GOOGLE 上打进这句话一搜,就会发现它在许许多多论坛上被广泛地应用着,如果你说你很烦恼,则他人以此句话应之,或则起到安慰作用,或则显得机智,或则你有所开悟也不定。

然而,我依稀记得, 20 多年前,我还没有出国的时候,自然也就是还没有学习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家之前,曾经被这句话弄到烦恼。我烦恼着,朋友对我说,烦恼即菩提,转念一悟就成菩提。我苦苦思索,还是烦恼,问朋友,我怎么还是烦恼啊?朋友接着说,你不悟,再悟悟看。我还是不行,再问朋友,于是朋友说: “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天,这回我更烦了:我不但已经烦恼,现在还成了庸人了 ……

今天,当我观察与这句话有关的对话的时候,我发现并非只是当年的我一个人被陷到这句话里。于是,现在就有这样一篇文章:从心理学角度看 “ 烦恼即菩提 ” 这句话的意义。

首先,烦恼是什么意思?是悲伤?愤怒?恐惧?忧郁?焦虑?是看到别人买了新房子自己还住旧房?心理学讲究对你所说的现象做较精确的定义或描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如果是看到别人买了新房自己住旧房,这样一类的叙述,那么心理学家通常会接下来提问这样的问题: “ 你看到别人买了新房子,而自己还住旧房,这样一件事为什么会让你烦恼呢? ” 这样提问的意思不是说,你不该应此感到烦恼。(心理学家通常不会去规定什么是应该烦恼和什么是不应该烦恼的。)它的意思只是:当你看到一个现象时,并非一定,并非每个人,都会感到烦恼的,只是因为有另外一种中介东西的存在,你才烦恼的。这个中介的东西,通常就是我们的思想。十有八九这恰恰就是这个例子中引发烦恼的原因。于是你可以问自己: “ 当别人有新房,而自己没有,这对于你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 你也许会说: “ 意味着我不如别人。 ”
“ 不如别人是什么意思呢? ”   
“ 就是,就是,比较没面子。 ”
“ 恩,就是好象自尊上矮了一截的感觉? ”
“ 有点 ……”
“ 这就是说,你的自尊需要是建基在你个人拥有物的多少,而这又是根据和他人的对比上,是吗? ”
……

诸如以上的问答是一个简单化的例子,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进行下去,我们可能将会发现一些你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烦恼的深层原因,从那里我们方可以寻找对治烦恼的根本办法。

现在让我回到前面说烦恼的另外几种说法。对有些人来说,悲伤,愤怒,恐惧,就是烦恼。或者说,当这些人有这样情感的时候,他开始感到烦躁,烦热,一种被扰乱的感觉。不知道,当你看到这些词汇的时候,你可以想象到这个因为自己有悲伤等负面情绪而烦恼的人,在其内心做了哪些动作,从而导致烦恼呢?我的分析是:当他感觉到自己心中有悲伤愤怒恐惧一类情绪升起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有个想推去它们的感觉,但却推不掉,于是在推和推不掉的纠缠中,情绪转向烦热,扰乱。

心理学在发展其应对烦扰的方法中,发明了两个概念来区分不同烦恼的不同处理方法,其一叫原生情感,其二叫次生情感。原生情感指的是初始的,基本的内心情感反应,而次生情感则是对原生情感反应的随之的情感反应。比如,一个男性与他的女友争吵后,女友离他而去,他的原生情感反应是一种失望,继之,一种被伤害的感觉,但很快这种情感就被下意识地转为一种愤怒 —— 一种次生的情感反应,到头来,原生的失望被伤害的感觉反而感觉不到了。再比如,一个女性,在被她的丈夫暴力虐待的时候,一开始感到一种原生的愤怒情感反应,但很快地就被她下意识地转为一种次生的悲伤情感反应,结果原生的愤怒反而察觉不到了。

以上两个例子,对这种原生情感转为次生情感的过程的洞察,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前面一个例子经常出现在亲密伴侣之间,当原生情感被转为愤怒之后,接下来只能是无休无止的对对方的指责和控诉,而如果,心理咨询师帮助一方回溯到原生情感的失望和受伤上,让另一方静下心来感觉对方受伤的表情和感觉,好的伴侣会在心中产生一种温柔怜悯的感觉,于是这有可能导致冲突的缓解。
 
后面的一个例子也同样,被虐待之后的原生愤怒情感其实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它可以成为一种能源驱策女子起而保护自己,不再容忍同样的事件的一再发生。然而,当愤怒一下被转为悲伤,本该挺立的,一下全坍塌下来,于是一切照旧,丈夫要虐待就继续虐待。

思维敏捷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原生情感和次生情感的关系揭开了情绪的一个秘密:那就是一种情绪引出另一种,不断发展下去将形成不同个体非常复杂的情绪特征。依旧以后面一个例子为例,想象这个女子,她去咨询了一个悟道不深的佛教法师,法师鼓励她以传统女性的忍耐之仁心来感化其夫。结果,并没有多少效果,于是女子依旧悲伤,但现在她除了悲伤之外,又感到了一种对自己不能做到不悲伤平常心的羞愧: “ 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到不悲伤呢? ” 她极力试图压抑这种悲伤情绪,终于做到她渐渐感觉不到太强的悲伤情绪了。然而新的问题开始产生了,女子现在经常感到一种找不出原因的焦虑和担心,这种担心袭来的时候,她就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为什么呢?因为,每当隐隐约约的悲伤感升起来的时候,她就陷入一种焦虑:她担心自己有这种悲伤情绪啊 ……于是心理学上所谓的 “ 泛化的焦虑症 ” 形成了。

原生情感和次生情感的关系还有另外一层更深刻的蕴意。

如果把时间的长度拉得更广一些,原生情感也许发生在很久以前,比如儿童时代,它通过记忆被深深地埋藏在个体的心中,在后来的生活中,遇到一定的相似(但其实并不一样)生活事件,它被再度点燃,影响着后来的生活。比如以下一个例子:一个男孩出生不多久,他的父亲就在反右运动中被定为右派送去劳动改造。他自小和母亲相依为命,亲密无间,一直同床睡到 6 岁。 6 岁那年,父亲被放出来了。从此儿子不再能和母亲同床而眠了,并且每当他想和母亲粘乎一下的时候,就总有父亲挡在中间。长期的劳教生活,让父亲性格变得暴燥无常,对孩子经常打骂,责骂中还经常说儿子没有男子气。这一切在男孩的心理造成了一种强烈的被剥夺被伤害的原生情感。男孩长大后,在恋爱之中,一旦看到对方有其他交往的男性,不管他与女友的关系有多好,马上就会陷入一种嫉妒恐惧的情感,觉得女友终究会离自己而去。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过往历史中原生情感对后来人生造成的深远影响。男子在看到自己的女友和其他男子交往时,原生情感的记忆被触发,这导致了一系列与该情景并不合适的反应。不管女友如何告诉他,她实际上和其他男人什么关系也没有,但恐惧和嫉妒的情绪却挥之不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烦扰是个复杂的现象。它可能成为菩提,也可能成为毒药,这取决于我们对它是否有智慧的辨析和理解。许多负面情感,如愤怒,悲伤,并不一定是毒药,有时候它们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打压它们反而会制造更多的烦扰。重要的是,情感时常传达一些重要的信息给我们,我们需要听明白它的意义。

今日大众报刊杂志上许多教人心理健康的文章充满了误导,它们经常开出一些 1 , 2 , 3 , 4 你该如何做的清单,似乎你象一台机器,输入一些指令,它就可以免除各种麻烦重新运转。然而,人的心灵其实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复杂神秘的设计,情绪调节的秘密存在于自我和心灵进行的永无完结的对话中。它不仅是帮助消解烦扰,而且是通向幸福的扎实途径。

烦扰是菩提吗?这话不假,但前提条件是,你知道这种与心灵对话的秘密吗?

原作者:心灵树(爱尔兰心理专业人员) 2010-05-17 13:03




更多“对家暴说不群组”链接
家庭精神暴力6种类型
家庭暴力对女性认知心理的伤害
母亲誓死捍卫婚姻 女儿13岁流落街头
浅谈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影响 (转贴)
走出家暴的10个误区 对家暴说不 ZT
十岁那年 我支持母亲离了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5)
评论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美丽风景的评论:
谢谢你的来访和文字。欢迎常来!
美丽风景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文。
烦恼是自然现象, 各人处理不同, 结果就迥异。
俺以为选择美好, 不是回避懦弱, 而是生活智慧。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nightrose的评论:
我对佛理了解有限,谢谢你的信息。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当年读这些佛教训诫时最喜欢的是不一定要信佛才能用这些方法。分析自己的情绪并逐渐疏导它们,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头脑清醒,不会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作出一些之后会后悔的事情,也会让心里平和很多。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还以为御树林枫是心理学家呢。:)
佛教的化解方法也需要更多的理解自己的感情,不过好像没有分的那么仔细。佛教让人先不要忙着压抑,消除强烈感情,而是先观察一下自己到底被那种感情所占据,一旦做到客观地对自己的观察,就会发现其实那是一种心理活动,不是外界条件。有人可能分不清两者,说“我愤怒因为他惹了我”,可是他惹你是他的事,你要不要因此而为怒气冲昏了头是你的事。能把外因和内果分开,情绪调节就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自己该怎么反应了。他惹了我,我不一定要跟自己生气,我不小心被“狗”咬了,如此而已。我可以采取措施让他以后不敢再咬我,但不一定要暴怒。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Fieps的评论:
次生感情往往会在原生感情的老根上向各个方向繁殖,基本上都是往更坏的方向去发展。心理医生是否先顺藤摸瓜,先找到原生感情,然后循循善诱?如果我们这些庸人自己能抢先一步平息原生感情,就会阻止次生感情带来的,更为害人害己的结果,========================================================
你概括得真好。 欢迎你常来坐坐。
Fieps 回复 悄悄话 也谢谢你分享给我们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特别对有关原生情感和次生情感一说感兴趣。好像真是这样的哦?次生感情往往会在原生感情的老根上向各个方向繁殖,基本上都是往更坏的方向去发展。心理医生是否先顺藤摸瓜,先找到原生感情,然后循循善诱?如果我们这些庸人自己能抢先一步平息原生感情,就会阻止次生感情带来的,更为害人害己的结果,这样就菩提啦!对不对?
Fieps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精简得更妙: "生活中的不如意,想不明白就是烦恼,想明白了就是菩提。"
谢谢。
zqy6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piao11的评论:
我要借用68你这句话用到我的博文中。。。这边先谢过~
***********************
能被飘侠飘姐姐用上,实在太荣幸了!:)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姐姐解释的真透彻!
zqy6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御树林枫的评论:
“君子动心忍性”, 这句话太好了!

一个人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忍性”是不让自己由着性子来,不让自己被负面情绪所伤害,是为了善待自己。这决不意味对恶形恶状的行为的容忍。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piao11的评论:
那我就借花献佛,顺水推舟一下:等你好文。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没有一个宗教会让人忍受家暴的。
==========================================
所以作者认为“(受害者)许多负面情感,如愤怒,悲伤,并不一定是毒药,有时候它们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打压它们反而会制造更多的烦扰。”

修行之人要修忍的功夫。同时,我们讲“君子动心忍性”:无论如何,“心”要动。对于家暴:是可忍,孰不可忍。
piao1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qy68的评论:
一副好药,但不是所有的体质都可服用
========

我要借用68你这句话用到我的博文中。。。这边先谢过~

zqy68 回复 悄悄话 "烦扰是菩提吗?这话不假,但前提条件是,你要知道这种与心灵对话的秘密。”

真正看清了事物的本质,就不是别人眼中的“忍”,做到这点,需要很深的修行。没有一个宗教会让人忍受家暴的。

一副好药,但不是所有的体质都可服用。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vol86的评论:
把烦恼止在原生情感上,然后观察其因果,说 不定真就"烦恼变菩提"了.
=======================================================
菩提~~ 谢谢你的来访。
vol86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让我想起两个佛学概念:止观,和攀缘心.

从原生情感到次生情感, 就是攀缘.

把烦恼止在原生情感上,然后观察其因果,说 不定真就"烦恼变菩提"了.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Youshijie的评论:
游姐用茶。 说得精辟!我感觉这篇文就从是讲家暴(烦恼)不能用压制、不能用“好女人”方式解决(菩提)。

“被虐待之后的原生愤怒情感其实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它可以成为一种能源驱策女子起而保护自己,不再容忍同样的事件的一再发生。然而,当愤怒一下被转为悲伤,本该挺立的,一下全坍塌下来,于是一切照旧,丈夫要虐待就继续虐待。 ”我想这是作者对心理疆界问题的一种解释。
Youshijie 回复 悄悄话 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烦恼有时是自己寻来的,得自己解决。但很多时候也和外界的一些relationship有关。关键是如何平衡。与的一些relationship外界有关时,还是要做好沟通。沟通不见效,要寻找其它的释放途径。
我自己认为与外界有关时,建立良好的心理疆界比把烦恼变菩提更有用。就像人家家暴你,这样的烦恼不离开家暴源是不会烦恼变菩提的。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piao11的评论:

飘姐姐来了。坐。 刚到你府上拿药方。。。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注册很麻烦的评论:

谢谢你的来访。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响地的评论:

生活中的不如意,想不明白就是烦恼,想明白了就是菩提。

谢谢你喜欢。
piao11 回复 悄悄话 烦恼即菩提?

这个注解好像笼统了一点。

不过不管烦恼还是菩提,正常人都应该“具备”或者“拥有”
好像明白了这一点,“烦恼”才能“即菩提”了。。。

谢谢林妹分享好文~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响地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转发,非常好的信息,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和别人,会试着用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