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之道

宇之道,宇知道;宇智道,宇至道。
-解析智能奥秘 -洞察宇宙天机 -展望人类未来
Materials物质、Energy能量、Information信息、Intelligence智能,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四个元素。
正文

“三个臭皮匠”, 一碗毒鸡汤

(2021-06-17 16:36:13) 下一个

“三个臭皮匠”, 一碗毒鸡汤

鸡汤是个好东西,但是喝多了也会中毒。并且,由于鸡汤的市场潜力巨大,还会有人将泔水甚至毒药当鸡汤来卖。
大家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谚语应该都不陌生。它本义是鼓励人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但是当它被滥用以后,却造成了无数令人意想不到的人间悲剧。因为人们天真地把它看成了“三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另一种说法。但是,这两句谚语的含义确有着不容忽视的区别。
当然,英语里也有类似的谚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两个脑袋好过一个)。但是,人家还紧跟着一句警告“But ten heads without wit, I wene as good none ”(但,十个傻X就是垃圾)。中文里似乎并没有类似的警告。即使有,也有意或无意地被忽略了。至少,我是想不起来类似的中文警告。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这里涉及到如何衡量智能水平的问题。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首先我们来厘清衡量智能水平的三个指标参数:智慧、智能、智商。《宇之道》将它们称为“智能三标—慧、能、商”。《宇之道》的结论如下:智能 ≠ 智慧,智能 ≠ 智商,智商 ≠ 智慧。
一般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这样思考问题:
假设:皮匠的智慧水平是100,诸葛亮的智慧水平是200。
因为,100 x 3 = 300;
又因为,300 > 200。
所以,所以三个皮匠的智慧水平300 >诸葛亮的智慧水平200。也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数学上没错呀?
它的错误在于,把智慧水平理解成了类似于热量指标。但实质上,智慧水平更类似于温度指标,而不是热量指标。
一个皮匠就相当于一杯100度的水,他的智慧水平就是100度。而诸葛亮是一杯200度的水,他的智慧水平是200度。(有200度的水吗?别抬杠。我这里用的是华氏温度℉)
(以0度为基准)如果一杯100度的水的热量是Q,一杯200度的水的热量是2Q。你把三杯100度的水倒在一起,它们的热量和就是3Q(不是thank you)。虽然,三杯水的热量比一杯水的热量增加了两倍,但它们的温度是不变的,还是100度。它们的温度并没有因为它们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诸葛亮的智慧水平还是200度。
因为,200 > 100,所以,一个诸葛亮的智慧水平还是高于三个臭皮匠。
那么,智商又是个什么鬼?
智商是一个人的智慧水平的潜力。就是一个人智慧水平可能达到的最高点。
人是一个智能系统。我们可以拿“智能系统”和“热力系统”的类比,来理解智商。
如果还是以液体为例,智商就相当于液体的沸点。
假设皮匠是水,而诸葛亮则是豆油。水的沸点是100℃,而豆油的沸点是230℃。也就是,皮匠的智商是100,而诸葛亮的智商是230。皮匠的智慧水平可能达到的最高点是100,而诸葛亮的智慧水平可能达到的最高点则是230。
然而,智商 ≠ 智慧。就是说,纵使诸葛亮的智商(沸点)是230,他的智慧水平(温度)也未必高于皮匠。譬如,诸葛亮从小就被关到猪圈里,和猪一起长大,等他成年后,他的智慧水平(温度)可能只有70~80。还不如皮匠的100度的智慧水平高。
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智商(沸点)高,他的智慧水平(温度)也未必高。他的智慧水平(温度)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和思考(加热)才能提高。
是不是有点儿烧脑?
下面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我们的理论。
我们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捕鼠笼:
鼠笼A和鼠笼B。
鼠笼A已经设置好机关,可以捕鼠。而鼠笼B的机关则没有设置。
因为,他们都有捕捉老鼠的潜力。所以,这两个捕鼠笼的捕鼠智商都是1。由于鼠笼A已经具备了捕捉老鼠的能力;所以,它的捕鼠智慧是1。而鼠笼B,由于没有设置,它的捕鼠智慧则为0。
如果两个捕鼠笼都设置好了,它们的捕鼠智慧都为1,捕鼠智商也都为1。但,如果鼠笼A一天可以捕捉两只老鼠,而鼠笼B一天只能捕捉一只老鼠,我们就认为:鼠笼A的捕鼠“智能”高于鼠笼B。虽然,它们的此时的智慧水平和智商相同。
也可以说,智能是实现智慧的能力。
一个团队的智慧水平(慧)并不会也因为团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团队人数的增加却可以提高这个团队的“智能水平”(能)。他们可以更快速地完成更多的任务。
我们不能否认“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优势。但一味地强调“三个臭皮匠”的优势,而忽略了“十个傻X”的危害,则是后患无穷。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适用于,诸葛亮不感兴趣或者无暇顾及的、很少的、罕见的情况。如果你把它当成普适的算法来使用,偏听偏信,让一群臭皮匠给你出主意,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你头破血流、惨不忍睹。
譬如,让“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就相当于让诸葛亮去跟臭皮匠学习。拉低诸葛亮的智慧水平是小事儿,更有可能的是要了体弱多病又不肯同流合污的诸葛亮的命。
如果“三个臭皮匠”,能“顶个诸葛亮”,那么,重视人才的、三顾茅庐的刘皇叔岂不成了千古笑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的更大危害是被当作打压、迫害知识分子的借口和武器。迫害知识分子、打倒“臭老九”,就是现成的例子。
正确的对待臭皮匠和诸葛亮的关系,应该是:“既要臭皮匠,也要诸葛亮;群策靠皮匠,决策靠小亮;决策不靠谱,踢孔明屁股”。这才是先进制度的正确算法。
无政府主义就相当于:大家都是皮匠,而没有诸葛亮为我们进行决策。而极权主义的弊端是,如果决策者决策失误,我们没法去踢它的屁股,来改正错误。 而试图去指出错误和纠正错误的人往往被镇压。“文化大革命”则是:极权主义+无政府主义的集合。
用水,你只能做水煮鱼、清蒸鱼。想吃香酥鱼,你必须用油炸。因为,即使你烧干一游泳池的水,你也做不出来香酥鱼。
大爷就是大爷。
别说“三个臭皮匠”,就是三十个、三百个臭皮匠,也代替不了诸葛亮的作用。
无数的事实也已经证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一碗贻害了无数世人的反智毒鸡汤。
以上是《宇之道》对“衡量智能水平”的参数指标“慧、能、商”的一些粗浅看法。敬请继续关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杳果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宇之道' 的评论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决策靠小亮”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异曲同工之妙用了吧。

我对你的文大多数地方都赞同。就是提了一下臭老九们下乡这段有了些个人的看法,就是引申一下。提了一个“公平”是否亮是真亮假亮的一个个人看法而已。
宇之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杳果果' 的评论 :
关键是:臭皮匠和诸葛亮的比例。
臭皮匠是万里挑九千。
诸葛亮是万里挑一。
刘备没有诸葛亮,能三分天下吗?
“既要臭皮匠,也要诸葛亮;群策靠皮匠,决策靠小亮;决策不靠谱,踢孔明屁股”。
决策靠小亮,
决策靠小亮,
决策靠小亮。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杳果果 回复 悄悄话 臭皮匠有臭皮匠的作用,诸葛亮有诸葛亮的作用。

当需要诸葛亮的时候,三个臭皮匠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

当需要臭皮匠的时候,三个诸葛亮也顶不了一个臭皮匠。

这是诸葛亮和臭皮匠不能互换的情况下。

但是当今社会既是诸葛亮又是臭皮匠的人很多。因为知识就是力量,人的学习能力加强了。

让所谓的臭老九们下乡,也没有什么不好。都是臭,凭什么一个被称为臭皮匠,另一个被称为诸葛亮。都先下乡去,是真假诸葛亮还是真假诸葛亮,拉到乡下溜溜不就知道真相了么?

但是要在平等对等的情况下去溜溜。

要不然一群臭皮匠整一个诸葛亮,也把诸葛亮整成臭皮匠了。
那些被整成臭皮匠的诸葛亮们,回城里后,老了后,还是很怀念当个臭皮匠的那些日子的。

臭不臭的,有臭味相投的,亮不亮的,有既生瑜何生亮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