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事黾谈

碎碎念 ——给自己的一份纪念
正文

高价买不回来放心菜

(2011-02-23 10:12:03) 下一个
高价买不回来放心菜

文/吴黾

我这个人看电视一般很少看其他频道,只要是有时间大多是死盯着体育台,在这个球那个赛中找找平衡,寻点儿乐子。虽说现在的球赛有很多都被揣测为“假球、黑哨”啥的,味同注水肉,但第一我从不参与赌球,第二我不再把胜负当真,所以我既不会蒙受金钱上的损失,当然也不会心情上过于失落。这两天因为气温骤降,懒得出门,窝在家里,把电视看了又看,偶然间窥瞧到了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说的是沈阳的嘉禾农业的“绿色蔬菜”问题,看后不但令我心惊,更是觉得肝颤和胆寒。

如果看了一场假球,顶多也就是心堵和不痛快,但是如果买了假冒的绿色蔬菜,恐怕身心都要受到难以估量的伤害了。我也是最近一年多才添的一个臭毛病,因为担心小商小贩的食品和菜品有质量问题,这样的报道听得多了,想让自己漠视都不可能,所以转道超市去买菜购物。虽然结账的等候时间有点儿长,虽然超市里的蔬菜往往颇贵许多(据说都要高出30%至70%),但还是乐此不疲,因为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放心,才能让全家更安全。

超市里的购物环境当然比漏风漏雨的集贸市场好,再加上那包装完好带有醒目绿色标志的各种新鲜蔬菜,简直就像卖菜的给自己打了保票,吃了定心丸一样,所以即便是忍痛出血也快乐地硬挺着,图的就是一个干净、健康的保证。没想到,真地是没有料到,这超市里的蔬菜专柜竟然也有这么多的猫腻——干净的外表下藏着如此丑陋的居心。让我稍微感到一丝安慰的是,我所居住的城市不是沈阳,我所去超市的绿色蔬菜专柜不是那个嘉禾农业公司的!?

不过仔细琢磨一下,还是有些不对头,不是嘉禾的产品就能保证一点问题也没有吗?任何一家绿色蔬菜基地,我想他的生产规模都是会有一定限制的,不管数量还是品种,但专柜上的菜品往往一年四季不但丰富而且齐全,这是怎样的公司才能达到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怎样的公司才能有实力也有把握靠着自己基地的自力更生达到自给自足从而使自己的绿色环保标签不褪色?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我的后背不免有冷汗涔涔而出。

其实之所以有很多人舍弃家门口附近的便利菜市场,非要跑到超市买个黄瓜弄根葱,我想并不光是为了图个舒适,更不是有钱没处花或者为了显摆,实在是对个体户经营的货品没有了信任才宁愿花高价也要买个省心和放心。在那个采访中我们看到,顾客之所以愿意购买嘉禾专柜的蔬菜,第一是因为它贴上了绿色环保的标签,第二是想当然地认为超市会为顾客严格把关,不会放任不合格的产品进入超市的销售环节。

我们的老百姓还是太善良了,或许也是没有办法。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会有人打着绿色蔬菜的旗号在那里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而超市只要交纳了入门费或者“份子钱”,谁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都是能够畅通无阻一路绿灯冠冕堂皇地进入的,超市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为老百姓的健康与安全买单!?可怜的是我们这些不知内情的消费者,傻乎乎地以为自己花了高价钱,就应该能够为自己买来保险,确实是有点儿一厢情愿了。

商人的本性就是唯利是图,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打着绿色蔬菜的幌子,与其说在钻政策的空子,不如说在钻老百姓信任的空白点。我们之所以信任那个绿色标志,就是因为它是国家权威部门经过严格认证才下发给相关行业的相关公司的,它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说绿色标志,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而不是可以用来买卖的商品。在这起案例中,恰恰嘉禾公司本身并不具备这样的资质,他们所使用的绿色认证也是假用其他公司的名义,只不过这种“越权使用”竟是经过发证机关认可甚至是郑重推荐的行为。由此不难看出,为了自己的私利,很多人都丧失了最基本的道义与良心,沆瀣一气,狼狈为奸,而我们却被蒙在鼓里。

嘉禾公司为了“弥补”自己品种的不足和数量的短缺,深更半夜“任劳任怨”地为老百姓从各个蔬菜批发市场采买新鲜的蔬菜,然后运回自己的加工厂(实际上就是分装厂),不洗不涮,顶多就是把烂叶子挑出,然后就按照订单的需求分包,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贴上那张绿色的小标签,似是贴上了防伪标签,一切就算是完事大吉,剩下的就是等着数钱了。消费者就是为了这张标签才心甘情愿多花钱购买,嘉禾公司也凭着这张标签可以心安理得的日进斗金。可批发市场里菜农的一句话估计就能让您手脚冰凉,俺们的菜根本不是绿色蔬菜,韭菜不打农药能行么?大葱不用化学品能存放得住吗?

也许我真地不该看这个节目,哪怕只是自欺欺人也好,那样或许我还依然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超市去购买那些标榜着自己是“绿色”的蔬菜。如今倒好,出了这么一个嘉禾,谁知道会否还有什么“嘉草”或者“嘉苗”也在这样地说一套做一套?说得比唱的都好听,我们被他们迷人的嗓音给迷惑住,所以人家挖个坑,我们也就无所顾忌勇往直前地往里面跳了。其实,跳与不跳又能有什么区别呢?前后左右都是坑,不跳这个,也逃不过那个,早晚都会掉下去的。

高价买不回来放心菜,其实又何止蔬菜呢?如今的世道,到处都是挖坑的人,都以为给自己留出了后路,都自作聪明地认为掉到坑里的不会是自己。只不过,螳螂捕蝉,其实,那只黄雀离着你也并不很远。(完)

(2005年12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