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上一帖迎来不少石头,大致就是老欧这样的酸条鱼海不归酸不够扔的,呵呵。。。
俺的家友世交里,在八十年代就做到上千万的,现在基本已退休不干了,当年的同学里凡靠上大学的绝大部分都是“长”,也就是现在的公务员。现在一个十亿级的回来当官了,和俺的同学都是某“副”长,而家友里现在还在干的,给高铁打工的,中国特色大致就是个官商不分的特色,商人就是官的小三,quaterthousand老兄心里最清楚,所以俺的生活质素在国内是什么档次,俺还是很清楚的,老欧这样的酸条鱼是无法理解的。
国内的普通人的月收入在三千到一万之间,最多就是一万出点头,俺的那些同学大致就是这个水平,但是上级别的,住房用车加洗脚上饭店多是另外支付,用车都是有专用司机的,退休医疗全包,所以公务员大热。
这里有个企业老总,年薪30万,生了肝病住院,没有足够医保,丢了位置也丢了医疗保障,穷困潦倒,最后与东家打起官司,他其实也是官出身,冲那点钱把身家性命都压上了。如果仍留在队伍里,至少医疗不愁,位置永久的,想想看那个更划算。而队伍外的普通中国人,收入上五千的就不错了,要负担一切,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中国特色有两个天地,一是队伍里边的,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队伍外的还是封建社会水平,呵呵。
你妈妈好厉害啊。
一般都是当倒爷吧?我妈妈当年也是,第一桶金赚了300多万,靠从国内倒腾轻工品到俄罗斯,再从俄罗斯倒腾望远镜和经纬仪到中国。
所以各取所许,不要比。
其实体制内也不一定就好,很多职员作了一辈子也升 不上去,也没啥实权,收入也不高,不过就是个稳定和清闲一点。这样的生活难道真的比体制外的很多收入不错的职业好么?其实很多考公务员的一个原因是就业压力大,公务员怎么也算分中等偏上的职业,很多中文,历史,文秘行政管理之类的学生工作难找的很,其实即便是其他职业,只要是差不多的,那个不是好几十,上百的简历挣一个职位。
那你要我怎么说?富士康工人的工资都三四千了,还包正规社保医保,都招不到人。连富士康的工作都做不了的,除去老弱病残不说,剩下的和不是人没多少区别了吧??整天就知道抱怨,好像白领不用加班一样,好像老板不用加班一样,全世界就蓝领加班。蓝领加班还有加班工资,白领加班你敢拿加班工资?
但是我们一出来,还是喜欢上了法国。因为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我们就是比较喜欢安静,人和人之间关系比较简单温暖的地方。另外就是我们深深的迷上了这里的博物馆,无处不在的音乐会,芭蕾,建筑。我和我老公都是很热爱艺术的人,所以即便我们现在还是嫌巴黎太吵了,也没办法抛弃巴黎。当然,欧洲还有比巴黎更艺术气氛浓厚的地方。那我们只是机缘巧合,来了这里。
所以我觉得讨论工资,房子,车子,对我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事,除非是在生活已经有了问题,就是说你拼命工作,日子都还是过不下去,那是无论如何都该往工资更高的地方走。只要日子还不成问题,能够达到我的要求,我更在意的其他地方。别人那里可以挣更多,但不是我喜欢过的日子,那对我来说,就没有可比性了。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这么多人在讨论现在国内工资问题,是因为很多人,当时出来的时候,是中国经济以及物质尚未这么发达的时候。就像我的证婚人,夫妻俩人其实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文化大革命时候都去过五七干校。出来决定留下来,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国内外条件差异太大了。所以现在才会总是很在意国内发展如何。他们的女儿出来的晚一些,夫妻俩人国外立足了才把孩子接出来,孩子就觉得生活太苦了,没保姆做好吃的小菜,夫妻俩人也整天忙工作。
到我们这些已经是00之后才出来的人,基本选择的原因都是喜欢或者不喜欢,不喜欢国外的人大多都直接选择回去,或者去香港。喜欢的人选择留下来,已经不考虑物质,工资等等硬件因素了。
但我看现在新毕业的孩子们,毕竟10年过去了嘛,社会会变化,他们当中又有不少出于经济缘故愿意留下,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上海房子实在太贵了,父母也没办法帮忙,要靠自己,还是国外来得轻松点。真的假的我就不知道了,无从考证是不是他们真心话。就我们这批来说,虽然国内的同学一个劲儿得跟我们国内现在很好,我们也没什么好后悔的,当时就不是为了这点留下来的。
就是这样,有时候明知药的不同顶多就是拖的时间不同,家人也愿意倾家荡产地用贵药,用医保不覆盖的药,最后发现几年过后是人财两空。不过,哎,感性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那么不理性。
我觉得你那老总描述的可能有点夸张吧。按在国内的常理来说,一线城市不应该混的那么悲惨。30万年薪连好点的楼都供不起,这老总收入也太不make sense了。30万应该是底薪吧?
另外,社保医保应该是强制性的,而且一般大病都cover。就算公司再不正规,老总总该有医保呀。如果老总说的是实话,我估计是老总在用些保险不cover的进口设备和进口药,导致的他说的“穷困潦倒”的状况。
说的应该是小县城的,我小学同学(高中都没读,成绩差)在民营企业做的工资都有5000,还不包括灰色收入。另外亲戚有个得了尿毒症(他可不是公司老总,只不过在外企做了十几年),他有医保的,自己只需付5%还是10%的费用,每个月6000元的水透费,自己只要掏几百,其实国内的福利没大家说的那么差。要是在澳洲,就算是Medicare,也就是看病不要钱,药费可都是自己掏的,那些药还特贵,普通的抗生素十几元起,特效药那可是几十,几百的来啦。
你说的这情况基本都是二线以下的城市,甚至是县城才会出现的状况。在发达城市这政府才是企业的小三。你看三一重工,你地方政府不待见我,我自己跑路到别的城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