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瘟疫

(2010-12-22 13:36:28) 下一个
瘟疫原名:【溫疫】
溫者:【六淫之邪】;疫者:【濕熱二毒】;
毒無邪不傳,猶如車無輪不轉。古有“一病挾二症之說”
邪源于天化【太陽少陰主之】所謂“周流六虛”
毒源于地化【太陰陽明主之】所謂“口鼻傳染”
熱毒根于【陽明】故呼吸傳染;
濕毒根于【太陰】故飲食傳染;
無熱不發酵,無濕不發霉,實為二毒之寫照。
所以說:不明三部六經陰陽氣化何以談“防”
不究其根源,辨其濕熱,與何邪挾合,何以談“治”
可憐天下眾生不死于病而死于醫也!
反觀今日醫界:
中醫固步自封,欺世盜名,狗屁不通。
西醫窮途未技,偽名科學,殘害百姓。實屬眾生之不幸!
溫、疫混雜不分,應該是在秦、漢之后開始。
凡讀過《四部醫典》的人就會發現其書中將溫、疫唤y地概括在一起,有將疫症放在其它疾病中進行闡述,有用傷寒雜病方藥冶“疫”。
直到宋未元初,醫家深感用傷寒理法治‘疫’不但無效,反會變生它証。當時的名醫 「劉完素」直指:若固執古法,遵用仲景桂枝、麻黃發表之藥治‘疫’斷不能醫病,于是以邭鈱W說立論闡發“火化燥化”的觀點,創制雙解、通圣、辛涼之劑,沖破了墨守成規的醫風。
劉氏一生著作頗豐, 其中大量論及傷寒、疫癘之別。到了元、代,王安道繼承「河間」之學,主張溫寒划分,各立其名。
到了明代「袁班之」有先見之明,提出“治疫必審四時用藥”明确指責“近世市醫不知者多,徒守仲景六經之法,亂投辛溫表散”,以至變生逆証,莫救者多矣!
到了明代「吳又可」受前醫的啟示,總結前醫有關論述,通過深入細致的觀察,以及臨床實踐后,于1642年著成了偉大《瘟疫論》一書。
再看看今天的大醫專家們所發明的治“疫”方藥,簡直是意想天開,莫明其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