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ocument.location="http://www.ddhw.org";returnfalse;}"..."> 0))document.location="http://www.ddhw.org";returnfalse;}"..." /> “日本沉没”的忧虑与现实 灾难或彻底改变日本国运 - 博客 | 文学城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本沉没”的忧虑与现实 灾难或彻底改变日本国运

(2011-04-18 04:07:22) 下一个

“日本沉没”的忧虑与现实 灾难或彻底改变日本国运(图)

  
0||(self.location+"a").toLowerCase().indexOf("ddhw.")>0)) document.location="http://www.ddhw.org";return false;}" border="0" alt="“日本沉没”的忧虑与现实 灾难或彻底改变日本国运(图)" src="http://upload.backchina.com/pictures/05/1056_65553e5cg9e6a998aa340&690.jpg" width="523" height="352" type="image" />


  相对于“东海大地震(专题)”的推测,专家更担心危机常态化引发社会风暴

  “又是一次震度5级的地震(专题),孩子他妈差点没从浴室出来。这样很不好,都麻木了,都不知道逃了。”因参演电影《非诚勿扰》而出名的旅日华人“邬桑”,4月11日19时52分更新了自己的微博。当地时间当天下午17时16分,日本茨城县附近地区先后发生3次较强地震(专题),最剧烈的一次是7.1级,另外还有两次是5级。此后的两天,东北部的福岛县和茨城县,中部的长野县和千叶县,也都先后遭遇里氏6级左右的余震。频密的地壳晃动让日本民众愈发感到惶恐。

  伴随着持续的地震余波,日本科学家近日发布的一项有关东海大地震的预测,再度挑战人们的心理耐受力。一时间,有关“日本沉没”的言论铺天盖地。一些日本问题专家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所谓的“日本沉没”还只是电影剧本,但如果像地震这样的地质灾害趋于常态,加上核泄漏的影响长期化,日本可能将面临一场社会风暴。

    “日本沉没”并非臆想

  “日本调成了震动模式。”最近几天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根据日本气象厅近日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8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地震后已发生408次里氏5.0级以上余震,且震源呈现出不断南移的倾向。

  3月11日的9级地震位于岩手县外海。4月7日深夜发生的7.4级地震,位于岩手县以南的福岛县近海。而4月11日的3次密集地震,震源则接近福岛县以南的茨城县。静冈大学的一个地震研究小组担心,如果震源持续南移的话,有可能引发科学家们担心的里氏9级东海大地震,震源将位于东京以南的静冈县近海,那将是一场比“3·11”地震更惨烈的自然灾难。

  日本文部科学省本月7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似乎也佐证了这一推断。专家们通过对日本历史上大地震的研究发现,日本东海、东南海、南海和宫崎县近海,未来30年内发生连锁地震的概率极大,最大震级可能达到里氏9级,并将形成长达700公里的断层。一旦地震发生,西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都将受到5至10米的大海啸袭击,包括东京在内的首都圈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不仅如此,日本气象厅近日发布警告说,日本有20座火山因受大地震的影响变得活跃,应对可能发生的火山喷发进行防范。

  1707年,日本东海遭遇里氏8.6级的强震,造成富士山爆发,约有2万多人死亡,6万多间房屋损毁。之后,1854年的东海大地震,强度达到8.4级,造成约3000多人死亡,3万多间房屋损毁,沿岸还出现海啸。据科学家分析,东海大地震的周期一般为150年,眼下距离上次东海地震已经过去了157年,于是,日本国内有人开始担心,此次里氏9级地震只是一场更大灾难的预演。

  2006年上映的灾难片《日本沉没》,便是以东海地震带下沉,导致整个日本列岛沉没为背景拍摄的。地震带南移的预测,不自觉地让很多人联想起了那部电影。而“3·11”地震后出现的日本国土“缩水”的现象,似乎与“日本沉没”的说法极为吻合。

  据报道,经日本国土地理院的初步调查显示,在3月11日地震发生后,惨遭海啸冲击的东北沿海地区,从青森县至福岛县的大片土地被海水淹没,所丧失的土地面积相当于大半个东京。这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因天灾而导致国土“缩水”,日本政府正在研究是否需要修改日本地图。

    心理风险指数飙升

  伴随着灾害长期化、常态化,日本的民族心理正经受着一场大考。一位家住千叶县的日本朋友的MSN签名写道:“明天谁知道?”她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这两天余震很多,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或者说是已经麻木了。表面上看,日本民众都很淡定,生活一如往常,但其实,大家都只是在过好眼前的日子,没有人敢想未来会发生什么。“这是一种无助加无奈的情绪,很难受。”

  与此同时,灾难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创伤,正在一点点溃烂。据日本媒体报道,地震发生1个月来,日本国内灾民自杀的事件有所增多。上个月,福岛县一名64岁的菜农,因自家产的卷心菜不能销售而绝望地自杀。4月9日晚,日本千叶县一户人家的房主携79岁的母亲一同自焚。

  “这场灾难对日本的影响,不仅是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在于,它对日本社会心理的冲击是深远的。”新加坡旅华学者、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卓南生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说。卓南生指出,伴随着危机的常态化,日本社会的心理风险将进一步加剧,不仅表现在自杀事件的增多,甚至会出现社会排斥情绪。

  “有报道说,日本已经出现了生活在核辐射区的灾民受歧视的现象。据说一些医疗机构和临时庇护所,由于害怕受到核辐射污染,拒绝接受福岛核电站周边被强制疏散的民众就医。当年,长崎和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有一些广岛人曾受到同胞的歧视。”卓南生说。他强调,社会心理如若不能得到有效救治,将削弱日本灾后重建所需要的民族自信。

    社会风暴爆发前夜?

  4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宣布,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评级提升为最高级7级,这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为同一等级。尽管一些专家表示,此次福岛发生的核泄漏属于“低价释放”,放射性同位素泄漏的总量不及切尔诺贝利,安全壳也没有爆炸,因此从事故严重性来看,两场核危机还不在一个层级。然而,日本政府在公布核信息方面遮遮掩掩的做法,不仅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而且招致本国民众越来越多的反对。

  就在核事故等级被提升之后,日本政府12日决定,扩大福岛县核电站周边的疏散范围。饭馆村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40公里左右,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曾经表示,当地的辐射量已经超出该机构疏散标准的2倍,敦促日本政府要求当地居民疏散。但日本政府却没有接受IAEA的建议。现如今,饭馆村的村民们都感到很茫然,“补偿问题怎么办?”“什么时候可以回来?”这些问题政府都没有作出解释。

  还有当地人忿忿地说:“政府总是一边说没问题,一边却又让我们疏散。现在这么多地区都成了疏散区,整个福岛县是不是都要完了。”

  卓南生教授认为,此次核危机宣示了日本政府“安心、安定”神话的破产。日本政府一向强调核电是安全的,对反核人士的言论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可以预见,此次事故会进一步推动日本国内的反核浪潮。

  他同时指出,有些日本史学家把这次的灾难等同于二战,原因是,部分源于“人祸”的核危机,将引发日本国民对于政府的集体追讨。“日本当时战败后,国内就开始反思,为什么政府一再宣称我们必胜,然而最终却失败,战败的后果为什么又都让老百姓来承担。随着福岛核危机的影响长期化,这种思潮有可能重回日本。”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王帆对《世界新闻报》记者指出,经济损失只是表象,更大的危机在于社会风暴。面对可能进一步扩大化的核污染危机,日本政府看似冷静从容,但很可能被拖而不决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冲垮。民众的忍耐一旦超越底线,一切将难以控制。

  

  灾难可能改变日本国运


  日本《朝日新闻》前总编辑船桥洋一曾撰文称:“这次地震算是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日本社会具有的系统性弱点。这不是单纯的自然灾害,而是将决定日本命运的危机。”从历史上看,一场天灾可能是一个国家命运的转折点。1755年的葡萄牙大地震,导致首都里斯本1/3的居民遇难,葡萄牙从此走向衰落,沦为欧洲二流国家。震殇后的日本能否重生,抑或是就此走向衰退,这个问题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想。

  香港《文汇报》4月7日刊登的评论指出,日本并非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日本的“黄金时代”已成为过去,大和民族的人口持续减少,年青一代又不思进取,这些因素的叠加不仅将使日本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滑落,灾后的重建也将比阪神大地震之后的重建更为困难、费时更久,因为核危机的处理犹如望不到尽头的隧道,使日本国民惶惶不可终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说,地震及核危机严重损害了日本经济机器在国际上享有的一流声誉。高效的产业供应链显得极为脆弱;久负盛名的核电产业变得不堪一击;享誉全球的食品安全也被核辐射玷污了名声。另外,日本政府低效、不透明的救援措施,使其背负了恶名。日本的国家形象因为这场地震而一落千丈。

  但也有专家认为,大地震和海啸可能是推动日本实现改革的机遇。卓南生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这场危机是日本对其核能战略,乃至对行政机制、社会弊端的一次全面反思和改革的契机。如果不推行改革,日本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都将走向衰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