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打仗与西方打仗

(2010-09-03 09:34:41) 下一个
中国和西方虽然自古以来都难免战争,但二者的战争观并不完全相同,了解这些战争观的差异,有助于理解目前中国面临的困局。

1、中国的战争观。

中国的战争观,可以用《孙子兵法》首篇首句来诠释:“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秉承这一传统,中国人对战争看得很重,认为战争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战争如此重要,因此传统上中国十分“慎战”,一般轻易不打仗,只有收到十分重大的威胁的时候才打仗,汉武帝主动出击,被认为穷兵黩武。简单讲,中国人认为战争就是“拼命”,不仅是拼人命,而且是拼国命。

2、西方的战争观。

西方的战争观可以用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对战争的诠释来解释,他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政治是什么呢?列宁认为政治就是妥协,也就是说战争是让对方妥协而进行的政治。简单讲,西方的战争就是“打架”,虽然也难免死伤,但没有人愿意拼命,更不愿意拼国命。

3、不同战争观的要求

中国的战争观,导致的结果就是征服。中国历史上很多战争,其目的就是统一华夏。中国历史上很多次战争都是“灭国统一”战争,战争的激烈、凶狠程度远高于西方。但是这种战争观也受到了来自少数民族的颠覆,北方少数民族除少有的几次灭汉战争外,大部分战争就是到中原抢东西,贯彻“打了就抢,抢了就跑”的打架原则,中原政权不胜其扰,但也没什么高招,要么和亲,要么等到一个不世出的天子或猛将狠打一顿,保个几十年和平。几十年过去后,照旧。

西方的战争观,核心就是索利。欧洲战争时,开始还要求割地,后来发现割地不好,隔一段时间那里的人民又要回去,最后就要求赔款,拿钱最重要,典型的就是法国和德国的相互几次战争。后来赔款太显眼了,改为签订“商务合约”了,象美国最近打的几次战争。亚历山大、拿破仑、希特勒都没有服从西方的战争观,更倾向于征服战争,在西方被视为另类(伟人或恶人)。

4、中国面临的麻雀战争

坦率地说,中国目前仍然坚持传统的战争观,按照这种战争观,世界上是没有国家愿意和敢于与中国开战的。就是说,如果中国要拼命,世界上没人奉陪。虽然我们的战争准备是按照“拼命”标准进行的,但麻烦在于,很多国家并不想和中国拼命,只是都想占一下中国的便宜,因为知道你“打架”拼命,但你总不能事事拼命吧。你不拼命,我就占点便宜,就算你想教训一下谁,也不一定教训我啊,大不了你硬我就软,你软我就硬。所以象菲律宾、马来亚、越南、韩国、日本无不闹事,背后再找个大哥老美,数十年来,中国不胜其烦。上溯前朝,中国对这种只要利,不拼命,小而往复的战争千百年来也没高招。

5、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战争观

既然传统战争观千百年都没有解决“打架”不拼命难题,新的战争观就需要酝酿出炉了。新的战争观是什么样式,我不知道,不过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好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