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日外交风波的深层次原因

(2010-09-15 10:02:44) 下一个
据外电报道,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正在酝酿本周六的民间自发的大规模游行,以抗议日本扣押中国渔船和渔民,香港、台北的民间保钓团体和其他民间团体也正在组织类似的抗议活动。中日之间的由渔船事件引起的外交风波有愈演愈烈之势。

渔船和渔民被扣,这对中国不是第一次。在南海,中国渔船和船民多次被扣,并没有引发重大的外交风波。日本也多次在钓鱼岛海域驱逐中国和台湾渔船,甚至强行停船、登船,也没有引起大的冲突,为什么这次事件就和以往不同,在短短一周多时间里就迅速升级呢?这里头自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事情的责任,毫无疑问该由日本承担。和以往不同,这次日本首次动用了日本国内法和司法程序来处理中国渔船和渔民,这是和以往驱逐渔船最大的不同。司法权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象征之一,日本在钓鱼岛海域动用日本司法,等于单方面宣布日本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这和实际控制权有本质区别,中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这是导致重大外交冲突的最根本原因。

但是,还有别的背景在为事件升级推波助澜。

首先是近期日本动荡的国内政局,让中方对发展稳定而长期的中日友好关系感到信心不足。奉行对华新思维的鸠山内阁上台时,中方曾抱有很大期待,并迅速在东海谈判问题上采取了友好主动,然而好景不长,鸠山内阁迅速下台,日本一年内三易首相,对华政策出现摇摆,而令中方一向敏感的对华安全战略上甚至出现倒退,日本国内要求修改防卫大纲的声音越来越多,这让中方深感失望和愤怒。值此多事之秋,日本不但不在钓鱼岛问题上谨言慎行,反而主动挑起事端,中方岂有不奋起猛烈反击的道理?

其次,朝鲜半岛局势的多年历程,早已让中方起了要教训教训日本的念头。半岛问题,本质上说是中美朝之间的问题,甚至韩国也只是当陪衬。而日本这些年大肆利用朝鲜这个劫材,为自己扩充军备寻找借口,混水摸鱼,搞小动作捞实惠,已令中方深感不耐。在天安号事件中,日本又再次扮演了不光彩的煽风点火的搅局者角色,更令中方恼火。朝鲜多次声称日本没有资格参与六方会谈,实际上也是中国的心里话,只是由于美日韩军盟的实际存在,中方不得不放行。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恐怕中国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快速发展海空军新装备。中国这些年在军备方面的快速增长,已承受了不少外部压力,因为无论是台海、南海,总的局势是相当和缓的。航母之所以迟迟不能下水,政治原因要大于技术原因。在这种关头,日本主动把借口送上门来,中方岂有不趁机利用之理。如果因此影响中美两军对话和透明,中方还可反咬日本为始作俑者,要求美方好好看住日本,一箭双雕。

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促使中方发起一连串的异常强硬的对日外交攻势。而且我可以肯定,这事没完,无论日方放不放人。

在经济上,日本是世界大国,可是在国际政治上,日本的确是个侏儒。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实际上在东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上,都把日本放在一个次要位置上,而日本还真就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被迫吞下苦果,这是日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目前新的东亚格局正在形成,这其实是日本摆脱窘境的大好机会。日本应该认识到,独力与美或与中抗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被中美所接受的,因此,日本要想出头,必须选边站队。美国强,没有日本他还是世界强国;中国弱,极需日本的合作和支持来重新崛起,所以中国一直给日本留机会。就比如这次,中国仍然给日本留下余地,没有要求限期,没有要求道歉赔偿。因此,日本要另立山头,应该借助中国的力量而不是依附美国。这和中国历史上,三国时张济是投曹还是投袁的局势是一样的。近的看,中国就是日本榜样。当年中国果断联美抗苏,把强敌苏联搞解体,而自己最终也获得和美分庭抗礼的机会。远近的历史摆在这里,现成免费的,日本却看不到,反而像现在这样,耍小聪明,玩小手段,在中美间玩平衡,最终是要被中美玩死的。所以说日本缺乏有战略大眼光的政治家是有道理的,一言以蔽之,就是个“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