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要人为兴俗灭雅 应让雅俗自然共存zt

(2010-08-17 18:31:53) 下一个
最近,当局开展反“三俗”运动(又是运动!),令我有些莫名其妙,疑问多多,“黄”还没有扫完(其实是永远扫不完的),怎么又反起“俗”来了呢?那个民间的“俗”岂是你政府能反得了的东西?我甚至怀疑执政高层的明白人都到哪里去了。
  众所周知,“俗”是相对于“雅”而言的,它们仅用来划分人类的文化层次,只有高低之分,并无贵践之别。人是有差异的,因此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文化思想水平和认知能力,所以,人类文化必然有雅俗之别。那个鼓吹公有制的共产主义运动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的前提必须人人都是无私的、道德高尚的君子。人间不可能有君子国,所以,我们称共产主义为乌托邦。人类文化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俗和雅都有它们合理存在的空间。雅俗共生,彼此并不冲突,如果没有权力的强行干预,它们便处于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一般说来,“俗”是指大众的文化,它的载体是占人类大多数的民众,因此,俗文化是人类文化基本的组成部分,君不见,我们现在还要花大力气抢救濒临淹灭的民俗文化哩!而“雅”则是少数精英阶层的文化,它包含思想、政治、哲学、艺术等社会的上层建筑。如果说,俗文化主要服务于大众,给他们带来工作之余的精神放松和享受,其重点在娱乐。而雅文化则是精英阶层思想的延伸,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心。
  俗文化本身无所谓对和错,更与罪沾不上边。俗文化的展示和享受都属于个人自由选择的范畴,是公民的私权,公权力不得侵犯,当局有何理由反俗呢?实在是太没有执政水平了。你们以为给俗文化加上几个定性的词变成所谓的“低俗”、“庸俗”和“媚俗”,就有权来打压它了?这是绝对错误的!俗文化能由你官方定性吗?你当得了这个裁判员吗?你的标准经得住考验吗?何谓低俗、庸俗和媚俗,你们谁能说得清楚?
  笔者不认同官方所说的“三俗”,我只是将现今的问题归结为社会文化的雅俗失衡,下面,我将作进一步的说明。
  我们这个一党专制国家的当政者总是喜欢用国家的权力来干预公民社会的生活,始终摆脱不掉“以国为本”、家长式的陈腐落后思维,把民众看成是需要官老爷来指导和帮助才会生活的小孩子。现在开展的反“三俗”运动难道就是要教训老百姓脱俗入雅?可是,“三俗“是你们官方自己鼓捣出来的,现在又要反,岂不是自搧耳光,这叫我真弄不明白了。
  大家回想一下,刚改革开放的1980年代,两个“左王”发动了“清除精神污染”的运动,把穿喇叭裤,留长发,演唱摇滚乐……都列为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比当今说的“低俗”还要严重。李谷一唱了一首《乡恋》,听众叫好,却被官方批得不亦乐乎。一个叫程琳的小姑娘用带气声的嗓音唱歌,很受欢迎,但官方却将这个女孩批得受不了啦,只好远走他乡。官方的这些丢人现眼的历史记录难道还少吗?为何就没有人吸取教训呢?今天反“三俗”的背后是否还有胡QM的阴魂和邓LQ的影子?不过,那时两位“左王”在意识形态上的底气还是很足的,能公开在报刊上指责他们看不惯的文化现象是属于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从形式上看,目前的反“三俗”和那次“清除精神污染”很相似,但情势已是今非昔比,请问当今主管宣传、文化的官员们,你们还有当初两位“左王”的底气么?恐怕你们连自称无产阶级的勇气都没有了,你们自己的道义基础已经丧失,如何去反“三俗”?这不是逗着玩吗?
  众所周知,现在贪官们包N奶是极为普遍的事情,这算不算“黄”? 算不算低俗或庸俗?当局给定过性吗?以前还勉强说是生活作风问题,现在根本就不是问题。贪官们不仅不会因包N奶而加重刑责,而且连道德上的谴责声都听不到,这就造成了官员们以包N奶为荣并互相攀比的怪现象,鼓捣出了许多“吉尼斯记录”。那么,普通老百姓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展示一下自己又有何不可呢?“芙蓉姐姐”到处卖俏,“凤姐”提出让人们看来很滑稽的择偶条件……这些都属于公民的自由表达权,对此感兴趣的人,你就去追着看,感到无聊的人自然不会去理它。官方无权以道德君子的脸孔出来指责,至于北大请“芙蓉姐姐”演讲并受到热捧,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而,不知是否有人想过,当今官方所指的“三俗”是怎样形成的呢?
  20多年来,中共因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彻底破产而失去了立国的根基,执政的道义丧失了,国家没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官员们的信仰幻灭,都用权力去追逐金钱和美女,使得这个原来具有崇高理想的革命党变得臭不可闻。完全靠执政者的政治理念和民众的政治觉悟维系权力的条件已不复存在,相反,现在因政治大厦的坍塌却不得不竭力避谈政治,以免陷入窘境。改革开放初期,官方曾要彻底否定文革,批判过反右运动的严重错误,也承认了毛泽东的大跃进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但他们就是不敢触碰造成这些祸害的深层原因。后来,有人要继续深刻反思,那就不允许了。所以,对许多政治、历史问题的讨论都成了敏感话题和禁区,于是,“去政治化”便成了执政者拿不到台面上的重要策略。欲“去政治化”,必然要对雅文化进行打压,以阻止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反映这种思考的高雅文化产品便受到限制和刁难,网络上的封杀之风也愈刮愈烈。
  笔者于2007年曾写过一篇文章:《阿Q走了,大侠来了!是耶?非耶?》(请参见《博客中国》我的个人专栏),来评论中国大陆修订高中语文课本的事。我在文中就明确指出,从高中语文课本中删除鲁迅犀利的杂文,让金庸小说中描写大侠的软绵绵文字入选,是典型“去政治化”的表现,与海峡对岸陈水扁执政的“台独”政府搞的在高中课本中“去中国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毛老人家的政治信心极强,他要求他的每个子民都要关心政治。然而,他死后形势骤变。尤其是1989年民主运动被血腥镇压后,当局便感到民众关心政治成了一件麻烦事,他们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希望人们远离政治,大家都去做没有政治头脑的经济动物,放心地把国家交给共产党去治理,这样一来,中共政权就“稳定”了。当局这种要求民众不问政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凡是能逗人乐的、使人思想麻木的、能把人从关注政治的环境中吸引出来的俗文化便大行其道。这样的俗文化品种当首推小品和相声,笑星和丑角成了演艺界的排头兵,当然还有《百家讲坛》里的大讲“心灵鸡汤”之类的学者。你仔细观察中国的舞台,简直就成了小品的天下,没有哪个国家的舞台艺术像中国这样是以“小品”立台的。赵本山成了娱乐之王,央视把他当成了台柱子,他本人也成了亿万富翁。具有思想性的高雅戏剧不见了,许多有思想性的文艺作品都被列为禁书,不许出版发行;电影也都拍成了卖噱头的商业大片,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导演拍了几部艺术性与思想性俱佳的影片却因涉及敏感的政治内容而无法通过审查关,根本不准上演,运气稍为好一点的,可以送到国际上的电影节放映一下,国内则禁止其进电影院。不知中共的文化部长对这些现象有何感受,是否有中国是崛起的文化大国的气派?
  其实,作为俗文化的小品和相声也是可以有政治含量的,它的文化快餐特性,使得它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黑暗和丑陋的功能甚至比雅文化还要强。姜昆不就是凭借讽刺文革的相声段子《如此照相》而一炮走红的吗?但现在执政当局用“去政治化”的筛子一筛选,这些俗文化品种就只剩下搞笑逗乐的成分了,它怎能不低俗、粗俗呢?怪谁呢?现今,被揭露出来的贪官的丑陋素材多的是,有谁敢搬到小品或相声中去鞭挞一番?
  当局如此全力打压雅文化,将全民引向俗文化,致使雅俗失衡,才造成今天俗文化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局面,以至让外国人误以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只知娱乐而没有思想的民族。由于俗文化充斥了整个社会,使得那些原来生活在雅文化圈的人觉得俗不可耐,十分压抑。就拿相声来说,它虽属俗文化范畴,但以前的相声演员还是有较深文化涵养的,例如侯宝林和姜昆,他们不靠身体动作和彼此占便宜的粗俗语言来娱乐观众,相声内容健康,有知识含量和寓意,包括雅文化圈的人也爱听。现在的相声节目能望其项背吗?文化和文艺质量的下滑局面完全是官方一手造成的,要怪就要怪执政当局将“兴俗灭雅”当成了“保权维稳”的重要策略,现在反过来责怪民众“三俗”是毫无道理的。
  如果当政者也感到“俗不可耐”了,那好,就请你抬起打压雅文化的那支手,让人们的思想、包括体现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化产品自由飞翔;你也不必去刻意哄抬那些逗乐的俗文化,让人们自由地去选择。大家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水平提高了,对文化的鉴赏能力必定会随之提高,你们所担心的“三俗”自然就没有了市场,这叫以雅带俗,这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和必由之路,任何行政干预都是没有用的,只能适得其反。
  假使当权者真想解决社会上的所谓“三俗”问题,那你们就要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彻底反思,摒弃陈腐的观念,来一个美丽的转身,把“去政治化”的策略扔到垃圾桶里去,让雅俗文化重归于自然平衡。政府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是服务于社会,而不是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运动去干扰公民社会。
  把人类社会建成一个自治的、自然的、自净的、自我升华的社会才是执政者的最高境界。
作者:张清扬 2010-08-16 0805 发表于:博客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