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烟霞

本博客全部文章皆为本人原创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世纪清华:清华学子不知王国维是谁,可笑吗?

(2011-11-12 16:59:59) 下一个

世纪清华:清华学子不知王国维是谁,这可笑吗?

蓝山烟霞

王国维1】是谁?清华学子不知道他,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吗?

王国维是一个生活在民国,却还留着“满清小辩儿”的小老头。学了一肚子冷门的人文类知识,著作等身,但也集中于文史考据之类。也许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平生之所学,竟然多数都像是无用的东西,觉得活着真没有意思。于是向朋友借了5快大洋,雇车将自己拉到颐和园,自沉昆明湖淹死了。这事发生在192762日。

当时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三人同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就是今天许多人所说的“清华国学四位大”。

王國維为何投湖杀?至今仍无定论有人说是为满清;也有人说是见“国学”颓,无比痛苦,前途无望,不如一死。

之所以有“清”一说,是因为在辛亥革命成功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逊位11年之后的1923年,王国维还应逊帝溥仪之召,北上就任“南书房行走”。说明他是一个在政治上很守旧的糊涂老头。

1929王国维的同事们在清华二校门后面“一教”旁为他立了一块《海宁静安先生纪念碑》。另一位和王国维一样迂腐的“国学大师”陈寅恪【2】写了碑文,曰“海宁先生自沉后两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己……”等等

这位陈寅恪“大师”曾留学美,日等多国,据说学贯中西,是当时“全中国最有学问的人”。陈寅恪任教清华20多年(1925-1948),专于史学和考据,《柳如是别传》為其代表作。寅恪性情孤僻,不擅社交,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人。

陈寅恪很以他所撰碑文自豪,认为体现了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将“三民主义”称为“俗谛”,即庸俗的东西。认为只有摆脱了这个“俗谛”,才有学术自由,也才能发扬真理。

1953寅恪受邀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他提出就职的两项条件:“一.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请毛泽东或刘少奇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只好继续任教於中山大学直到去世。

王國維投湖70多年后的一天,清华某位副教授在文科数学课堂上讲起以前自己看到的一幕:我从一教出来,见两个学生看着墓碑谈话。一个人说:海宁王是谁?清华里面怎么还有他的碑?另一个人回答:应该是清朝哪个王爷的墓吧,能做到海宁王,也很厉害了。我当时想,这肯定是理工科学生。

这位副教授认为,清华理工科学生不知道王国维,将“海宁静安先生”读成“‘海宁’静安先生”,是一种“理工科学生缺乏文科知识的尴尬”。语气中似乎含有“清华学子竟然不知道王国维是谁,可笑!”这个意思。

坦率地说,本人并不觉得,清华学子不知王国维是谁,有什么可笑之处。

本人认为,20世纪230年代的中国贫穷落后,做学问的人本就不多,例如吴晗所在的清华历史系,一个年级总共才3个毕业生。王国维,陈寅恪“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因而能成为“学术大师”,这既是他们本人努力的结果,也与当时的国情有关。

但是,他们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历史或文学考据”等领域的学术成就,对于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大关系和实际意义呢?客观地说,关系和意义都不是太大。

所以对于王国维(还有陈寅恪)这样学术成就不俱现实意义,政治上也比较糊涂的所谓“大师”,当今的清华学子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他们呢?

韶华似水,百年辉煌。在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伟大征途上,清华学人一直担负着沉重的责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两弹一星”到核潜艇,中子弹,激光武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末端制导弹道导弹,隐形战机,航母技术,航天技术,如11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试验舱的成功对接等,所有这些具有战略威胁力量的国防利器以及大量民用新技术的出现和更新发展,都浸透了清华学人的汗水和心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华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比之麻省理工对于美国的重要性要大得多。因为清华网罗了中国高中毕业生中最优秀的工科人才,而且清华的专业设置几乎覆盖了除采矿,冶炼之外所有的科技领域【3】。

清华百年,人文荟萃,群星闪耀!2011年清华百年华诞之际,校方公布了一个“清华百年光荣榜”,共有25人上榜。其中,有两弹一星【4】元勋钱三强,邓稼先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科技奠基人和开拓者叶企孙、华罗庚、钱伟长等人人文学术大师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曹禺等人;还有为中国的进步事业献身的闻一多,吴晗。

清华百年,作育出17万科技人才。在1949年以后,清华的毕业生和曾在清华学习和工作过的校友中涌现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4人;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获得者6人;中科院院士330人,工程院院士114人。

这十多位“两弹一星”元勋和400多位院士,虽然没有被冠以“大师”之称,但是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都是王国维,陈寅恪这样的“学术大师”无法比拟的。

今天这些“清华人”中间的许多人正在在经济,科技,教育,国防等各条战线默默无闻地勤奋工作,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而贡献力量。

所有这些清华人,才是清华学子应该引以为荣和确立为学习榜样的!

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建言,中国要完全发展起来,中国的大学就要努力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型人才,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本人以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也是清华和清华学人今后奋斗的方向。

本人认为,清华学子,以前是纯工科学生,现在是工,理,文,艺各科学生,只要加强个人修养,成为品德正直的人;同时刻苦学习,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将来能够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切实的贡献,就足够了!

清华学子,应该知道和记住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闻一多等人!

清华学子“不知道王国维是谁,有什么关系呢?一点关系也没有!

参考资料:

1王国维(1877123日-192762日),“甲骨四堂“之一,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與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研究宋元戲曲史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著述甚丰,有《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唐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红楼梦评论》等62种。1923逊帝溥仪之召,北上就任“南书房行走”1925应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192762日,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自殺原因说法不一,一般學者論點有所謂“殉說”“逼債說”“性格悲劇說”“文化衰落說”。晚年胡适曾回憶王国维:“他的人很醜,小辮子,樣子真難看,但光讀他的詩和詞,以為他是個風流才子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9B%BD%E7%BB%B4

2陈寅恪189073日-1969107日),江西省修水县人,生於湖南长沙。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通曉二十餘種語文史學脫胎於乾嘉考据之学,《柳如是别传》為其代表作。陈寅恪1902年到1925年期间,曾断续地自費或公费留学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据说可以英,日,法,德,拉丁,希腊,波斯等十余种语言阅读,學貫東西。頗具意味的是,寅恪四處求可一生中只有唯一一張來自复旦公学的文憑。19253月起任教于清华。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为国学研究院导師。1928年清華學校改制為清华大学后為中文、歷史二系教授,並在北京大学兼課。抗日战争爆發後,曾任教于西南聯大。1941任職香港大学客座教授,講授隋唐史,1942年逃離香港至桂林,任教於广西大学。194312月再往燕京大学1946再任清华大学教授。1948年底,解放軍逼北平,陈寅恪打算台灣最後未去成,而落户在岭南大学。1952一直擔任中山大学教授,講授兩晉南北朝史、唐史、唐代樂府等三門課程。陳寅恪一生治學秉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53年被定为中国科学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他在1953121《對科學院的答復》裡,提出就任所長的兩個條件。第一條允許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並不學習政治第二條請毛公或劉公給一允許證明書,以作擋箭牌。遂不能就任。仍任教於中山大学。1969107日因心力衰竭在广州逝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88%E5%AF%85%E6%81%AA

3清华大学重点学科(工科部分):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化学工程,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合成材料,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自动控制与自动化

4】“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包括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

---(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4)
评论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也来谈谈所谓的“北大精神”。北大人很喜欢标榜“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认为这体现了“北大精神”。

本人认为,从字面上看,所谓“北大精神”应该是北大特有的精神,或至少在中国数百所大学中,大家公认以北大为代表的某种精神。

那么,我们要问,这个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北大独有的吗?别的学校,比如清华,就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了吗?显然不是!

当年美国和苏联有核弹,中国没有。所以美苏常对中国进行核讹诈。

但清华人不信邪,认为美苏能搞出核弹来,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搞出来!然后就和大家一起,用比美苏更短的时间搞出了原子弹,氢弹,接着又搞出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核潜艇等等。这算不算“独立之精神”?

如果认为这不算“独立之精神”,只有和执政当局对着干,才算“独立之精神”。那你干脆就说,“独立之精神”就是“第五纵队”精神,就是配合外敌,颠覆中国之精神!或者,更直白一点,就是你们北大那个“著名“的小汉奸余杰的精神好了!

事实上,所谓的“北大精神”,即只有北大才有的某种精神,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中国近代大的变革和成就,如辛亥革命,中共建党,全民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弹一星”,核潜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东风21D弹道导弹,隐形战机,空天战机,宇宙探索,太空武器平台,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哪一个变革和成就是和所谓的“北大精神”有关的?或者说是所谓的“北大精神”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个都没有!

时至今日当人们说到“北大精神”时最拿得出手的还是“5.4运动”,但“5.4运动”除了“打倒孔家店”以外,对中国的民族复兴起到什么关键作用了吗?没有!

奠定中国强国地位的“两弹一星”23位元勋,有14位是清华学人或曾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的!像这样的例子,北大有吗?没有!

所以,本人以为,所谓“北大精神”不过是一部分文人杜撰出来,用以自我安慰,以求心理平衡的“莫须有”的东西而已!
gan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我对北大人并无成见,但对你的批判清华三篇大论,实在是不敢恭维。漏洞百出不说,很多的论点根本不值一驳。读来大有掀翻醋缸之感。清华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也不值你那样的上纲上线。什么“全国学术研究都被判死刑”了,什么50年内没培养科学大家了。请问北大50年内培养了谁?你给我点来听听。再者说了,清华解放后的前40年,一直是立足于培养工程师,对基础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当然会比不上北大。但这也只能理解为两校各有千秋而已。而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清华人从政当官,当然是因为学工的比较脚踏实地,又有专业知识,容易在经济转型的初期,得到人们的赏识和承认。让懂技术懂工程“满清王朝”的人来主政,总比搞个“满军王朝”要好吧? 而“满清王朝”,也是言过其实的说法。

让你的那点儿不满,来评评美国的政局。美国的财长,历来都是哈佛,Goldman Sachs的嫡系来当的,不知老兄你有何高见,把他这诟病也慷慨激昂它一番。
gan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那我到是想听听有着如此“自由激进”氛围的北大,怎么把应该在清华肥沃土壤中生根发芽的“梁效”的总部给生拉进自己的院子来的,而且还安插了比清华人数还多的成员。按你的逻辑,不应该呀,北大不应该有梁效的土壤才对呀。难道是清华陷害了北大不成?
如果这只是时代造就的“误会”,你也不能把屎盆子只往清华头上扣吧?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看到两位清大才子,我无语。

不讲前不讲后,只讲我们那时候。当年读书导师让我一学期选四门,两门北大,两门清华。

两个学校对我来讲,都是仰首才见。“没到过北大的你一定不知那的学风有多自由多激进,”我只讲了一半,后一半是“没到过清华你一定不知那的苦攻和呆子”---- 这是我们那时候的事,现在完全不同了,两个学校应当没什么大的不同。

什么都是烟云,只记得马希文的课讲得好,徐云增的课难读;张拔长得帅,常同风度翩翩,一点都不呆......
gan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你一方面批判清华的陈腐守旧,造就了“梁效”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又盛赞北大学风“自由激进”,你不觉得自己可笑吗?我给你指出这其中的悖谬,我想稍微有点儿逻辑推理能力的都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吧。你要是还胡搅蛮缠,那我也就无话可说了。这就是你不应该和学工科的打嘴仗,因为学工的讲究严谨。而不严谨是一般“文科生”的通病,很容易被人抓住辫子。而严谨也是为什么能让很多的清华人身居高位的原因。

楼主是学工的,文章写的滴水不露。论点你可以不同意,但论据你找不出毛病来的。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对本篇最后回复:

所以,要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建“梁诚”纪念雕像,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只要有人发起推动,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庄义举!!

祝,最后成功!

NOTE,本人与梁诚没有任何亲友关系.
见义当勇为吧!
若是能够发起为“梁诚”纪念雕像的计划,我会捐献一些.

没有“梁诚”,就没有清华大学! ...交通大学都知道“饮水思源”啊!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本人原先还不理解,北大为何沦落至此?如今成为众人眼中一所“娱乐型大学”?

看到阁下这副装神弄鬼,莫测高深的尊容和言谈,才知道北大想不堕落也难!因为王国维的幽灵,一直就在北大游荡。所以行为怪异,言论悖谬已经成为你们的常态!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看来我们这些文革中过来的人还不知道“粱效”,现在真的见识了。
请问清大才子,为什么我加了“”,难道不是在表明清华的“xx”那类现象。难道是在说"梁效“这两字?

----看来王国维真的对了,他看到了你,所以他跳了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马约翰提倡体育,好极了!
但是中国的足球队、这么多年来,连(穷困的)伊拉克都打不过。。。哎呀...怎么说呢?

清大没有培养出一个“李惠堂”啊! 呵呵呵!!!

@[本文章已被阅读了 11761 次 ]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引: “所以,要说服清华建“梁诚”纪念雕像,是非常困难的。”
哈哈!

该做的事,就要做!
我(60)年前读小学,我的老师就一再强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啊! 我们来发起推动,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继续推动,直到成功! 就是如此简单啊!

从前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独占世界汽车市场;在那时,谁会相信日本的丰田、本田...的小日本,就把美国的汽车工业打烂了呢???

清大为国家培养如此多的“人才”,当然非常有“成就”!

但是,我们要从另外一方面想:
清大的独霸(MONOPLY)是不是也把别人的机会抢走了呢?

难道我们海大(海南大学)就不懂得算非线性几何的运算吗?
难道我们青大(青海大学)就没有栋梁之材?
难道我们河大(河南大学)就没有独到的专业吗?
...

所以,从发觉人才、人尽其才、百鸟争鸣、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观点来看,清大的“一只独秀”是个很大的污点啊!!!!!!!

还有,清大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其表现常常并不超越!“虚名”无值的不少呀!

不吹牛,本人的见解、有些就超越他们啊!

我的思想很古板,又非常自由。
gan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ganster的评论:
地点 "北京大学朗润园湖畔"; 清华大学10人、北京大学20多人.

"没到过北大的一定不知他们的学风有多自由多激进", “清华能有“梁效”的肥沃土壤?

Hahahahaha! UUUUUUU, I am speechless!
gan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梁效是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笔名。“梁效”即“两校”的谐音

该写作班子最初以“批林批孔研究小组”名义组建于1973年10月,1974年人员调整后定名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其活动结束于1976年10月。由驻两校的军宣队负责人迟群、谢静宜主持,另有8341部队一名军人任书记,清华、北大各一人任副书记。以北京大学朗润园湖畔一外国专家招待所的幽雅小楼为驻地,门禁森严,除老教授外都集中住宿,不得随便请假,不得向外面(包括自己家人)透露工作内容。物资供应享受外宾标准。组织成员最多时有三、四十人;清华大学10人、北京大学20多人,还有个别从中国人民大学抽调。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Wiserman的评论: 阁下不遗余力地呼吁给“梁诚”建立纪念雕像,爱国之情令人感动!
世纪清华,百年辉煌。仅1949年以后,就出了“两弹一星”元勋14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440多人,共和国将军96人,国家主席1人,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76人,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10人,省部级以上干部超过280人,其他还有人大常委和全国政协193人等。可谓人才济济,群星璀璨。
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立了纪念雕像的总共只有4人,他们是:闻一多,朱自清,马约翰,吴晗。这4位中没有一位是清华涌现最多的工科人才。所以,要说服清华建“梁诚”纪念雕像,是非常困难的。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本人正诧异阁下怎么连基本的表达能力都缺乏呢?

原来阁下是北大的呀?这就不奇怪了!
gan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北大的吧?这个真叫搬起石头砸什么来着?
gan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没到过北大的一定不知他们的学风有多自由多激进"。 “清华能有“梁效”的肥沃土壤”

你可真是让“外行人”笑弯了腰,哈哈哈哈哈!
gan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这是你文章里的摘抄,“清华能有“梁效”的肥沃土壤”。请问,知道“梁效”的含义吗?给你上个课,“梁效”是“两校”的谐音。清华和谁?怎不见你批判另一个学校呢?
gan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有些人对清华学人,甚至是学理工的,偏见颇深。当Harvard有着最多的美国历届总统的时候,没人把这儿说事儿。怎到了清华头上,连全国学术研究都被判死刑了?清华难道没有培养出众多的“两弹一星”的功勋吗?可以说,对中国在世界上能有现在的军事地位和实力,清华有着不可辱没的贡献和功勋!
现在有些人对清华的评论,实在是超出了客观公正的范畴。抓住一点,攻及其余。大有不把清华批倒批臭誓不罢休的味道。我有时真不知葡萄是啥味儿了。只好笑笑吧。哈哈哈!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清大历史,我知道不少,也可查出.不需繁述.

我关心国事,...与你的回复不同呢!

我想的是为“梁诚”建立纪念雕像的事啊!

你应该带头推动啊!

这绝对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清大历史,我知道不少,也可查出.不需繁述.

我关心国事,...与你的回复不同呢!

我想的是为“梁诚”建立纪念雕像的事啊!

你应该带头推动啊!

这绝对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杨子的评论: 谢谢阅评!
对于阁下的观点,本人难以评说。因为不知道阁下在说什么?
阁下认为,说“清华学子不必一定知道王国维,但应该知道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闻一多等人”,就会使“非理工的清华学子感到被歧视。”怎么会呢?闻一多是理工科的吗?此外,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说欣赏唐诗应该首先欣赏李白,杜甫,那么那些喜欢李贺,李商隐的读者是否“会感到被歧视?”
另外阁下说清华“那么左,从来不敢正视自已的历史,”是什么意思呢?阁下能否说明一下?谢谢!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哎,人家没有觉得你怎么样,真的要有开阔的眼光才能看问题啊。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一个不知反思的学校决不会成为世界的一流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4&postID=25337

最高权利与最大学府联姻 判了 全国学术研究的死刑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4&postID=26547

一流就是数人头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4&postID=26633
杨子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的清华已经文理工医半综合了,非理工的清华学子看了你的观点一定感到被歧视。

没到过北大的一定不知他们的学风有多自由多激进,没到过综合大学的一定不能理解工科和他们的区别。

我尊重你的论说,但不同意你的观点。一个学校那么左,从来不敢正视自已的历史,一个是人大,一个就是清华,为什么?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汉至,kflin888,欢颜展卷林中闲坐,prsdntlovemaomao 的评论: 谢谢阅评!

中国这么大,有许许多多非常优秀的学子,有些并不想进清华。而许多人想进清华,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考入清华,这些学子心中难免会有遗憾甚至怨愤,因而在涉及清华问题的讨论中,常常不能抱持客观冷静的态度。

本人一向以理解,同情和淡定的态度对待这些网友。不会徒呈口舌之快,作无意义和无结果的争论。祝各位愉快!
prsdntlovemaomao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欢颜展卷林中闲坐的评论:
说得很好!

中国的高等教育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采用了前苏联的体制,专业划分太细。其结果,理工科学生缺少人文素养,对国家,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所知甚少;而文科学生则普遍缺少现代科学和工业常识,往往急于得出结论,却忘记了事先要为自己的结论找好充足可靠的数理依据和逻辑依据。而且最严重的是,即使很多专业的教学面又过于狭窄,譬如计算机专业还分软,硬件;结果学硬件的不会编程;学软件的往往连台电脑都不会组装,遇到硬件问题就傻眼。
prsdntlovemaomao 回复 悄悄话 准确地说,清华对美国的贡献一定比麻省理工对中国的贡献大。^_^
欢颜展卷林中闲坐 回复 悄悄话 爱因斯坦说∶"Experts are just trained dogs." 科技本身是价值中立的,而思考要做一个什麽样的人,做什麽样的事,需要人文素养,才能看得高、看得远。

清华培养的工科学生,如果没有人文素养,可能沦为训练有素的狗,只懂听主子的话,缺乏广阔视野,也不懂得在专业之外独立思考的科学怪人。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老不死的, kflin888 ,zWiserman等各位网友的的评论:

谢谢阅评,诸位的问题,恕本人不能一一作答。现提供相关资料,供诸位参考:

清华早期阶段是留美预备学堂,隶属外交部,历任校长多为留美学生,办学经费来自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招收小学毕业生,学习8年后送到美国留学。

清华早期历史上多次发生驱赶校长的事件,即便是曹云祥、罗家伦这样锐意改革的校长,也未摆脱被赶走的命运。

每当校长出缺,由教授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就会代行管理之责。“教授治校”是清华的传统。清华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其权限为:审议改进教学及研究事业以及学风的方案;学生成绩的审核与学位的授予;从教授中推荐各院院长及教务长。教授会由校长召集和主持,但教授会成员也可以自行建议集会。这是一种美国式的校园民主管理模式。

从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到1948年解放军进北平,清华共有过10位校长:周自齐、唐国安、周诒春、张煜全、金邦正、曹云祥、温应星、罗家伦、吴南轩、梅贻琦。其中不受师生欢迎而被赶走的有张煜全、金邦正、罗家伦、吴南轩,吴南轩的任期只有一个多月。

在第六任校长曹云祥任内,北洋政府外交部批准对清华进行改组。由原来的留美预备学堂改组成含有留美预备部,大学部,研究院三部分。

1925年5月大学部正式成立,设17个系。曹云祥校长开办清华国学研究院,延致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汇通中西文化,倡导教育和学术独立。

随着国民党北伐的胜利,清华的学术自由进入了与“党化教育”的磨合期。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脱离外交部,直辖于教育部。(蓝山烟霞注:这是否意味着办学经费除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外,也开始有来自教育部的拨款?不得而知。)

这一年罗家伦出任第八任校长。治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

根据新的“庚款官费留学”制度,出国留学者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比如钱学森留学美国前的的导师,清华机械系教授王士倬就是获得麻省理工硕士学位的学者,他指导了钱学森出国前为期一年的学习和实习,并为钱学森制定了“空气动力学”这一终身学术方向。在中国比较广为人知的著名学者叶企孙,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都是考取了美、英、法庚款官费留学。

1931年10月,梅贻琦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是清华第十位也是任期最长的校长。抗战期间,梅兼任西南联合大学常委,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主持校务。抗战胜利后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直到1948年12月离开大陆。

梅贻琦主张“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在他治校的17年里,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执教,全校设有文、理、工、法、农5个学院26个系,发展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府。

1952年4月16日,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公布,清华大学被调整为一所多科性工科大学。到21世纪初,为国家输送了10多万高质量科技人才。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我的结论:
“清华学子若不为梁诚立金(18K就好了,哈!)像,这岂不可笑吗?”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我喜欢接受任何清华人(包括胡锦涛小弟)、对于我说的话、回应!!!

先谢谢!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大概4、5年前,美国总统小布什访中,到清华大学演讲,他就说: 清华大学是用美国钱建立的。。。
三年前,李敖大师也到清华大学演讲,他一开始就说:要改正小布什的话:清华大学的建立不是用的美国钱,它是中国自己的钱建立的!!!

赞颂李敖!!
李敖查明历史,矫正小布什的胡言乱语,而说出真话啊!!!

于是啊...清华大学应该为梁诚和李敖都设立铜像!...呵呵呵...

问,
清华大学内有任何美国人的铜像吗?...那天叫我的晚辈特别去找找看啊...若是有,那么清华大学就变成清华洋奴小学啦!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引: "清华在很长时间内被许多中国人,包括清华人自己,看成是中国的“国耻纪念碑!”给梁诚建碑或立铜像是不可能的。"
--==
也有是这种说法的.
但是,我们应该用更激进性(AGGRESSIVE)的方式来压制这种消极式的思想;因为梁诚是出自爱国心,他不崇洋媚外,敢对强权美国拼搏、并获胜,所以他应该是被赞扬的!

否则,很多人还一直说: "清华是美国钱建立的啊! 你看美国多好呀!"
这就是大错特错啦!!!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引: "美国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在中国政府内的代理人。"

这个说对了! 恭喜!

@[本文章已被阅读了 6544 次 ]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Wiserman的评论:
若是没有梁诚,那么清政府也不可能会有人主动的追钱! 于是,也不会有这笔钱来建立清华大学! 对不对????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引: "因为梁诚在中美谈判以获得《庚子赔款》部分退款过程中劳苦功高,因而才有清华。请注意:不是“才有清华大学”!"
--==
1) 你说的话,用字极不严密! 如:"梁诚在中美谈判以获得...",因为,梁诚是自动自发地追着美国要回来的! 这不是普通的谈判!

若是没有梁诚,那么清政府也不可能回有人主动的追钱! 于是,也不会有这笔钱来建立清华大学! 对不对????

所以,我说的: “有梁诚,才有清华大学!!!”
是正确无误的!

“有梁诚,才有清华大学!!!”
“有梁诚,才有清华大学!!!”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蓝山烟霞的评论:
你的想法非常奇怪!
你的想法非常奇怪!
你的想法非常奇怪!

梁诚是本着爱中国的心,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美国多"抢"的钱追回的! 他当然劳苦功高! 绝对的,他是清华能够成立的最大功臣!

很多中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认为清华的成立是出自美国人的好心,是用美国的钱建立的! --- 这是多么大的错误观念啊!

我想,清华的学生,应该有智慧明辨这个是非吧!
你们的民族自尊在那里????
否则,清华就应该关门大吉啦!

kflin888 回复 悄悄话 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体坛网讯 据《成都商报》报道,2005年5月11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再一次引起网民的热烈反应。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从主持、赠礼到读诗的不少尴尬场面,引起许多网友的不满。

  校长“卡壳”尴尬送礼

  宋楚瑜演讲期间,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向宋楚瑜赠送了一幅小篆书法,内容是清末外交官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由于字画是用篆书写成的,竟“难倒”了顾秉林。他念到“离分裂力谁任”的“侉”时被卡住了,后还是经人提醒才得以圆场,引得学生们笑声连连,相当尴尬。

  而顾秉林在主持过程中,结结巴巴,几次中断更正,最后更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引起下面学生一片嘘声。

  重要场合校长失礼了

  有网友说:“唉,送人家礼物却读不出来;第一次看到送礼的人一直说谢谢,收礼的人却不说谢谢。”

  这首诗是用小篆写的,如果一点不了解这首诗,要当场认清并正确读出这些小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这首诗并不生僻,2003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演讲时曾引用过这首诗。

  即使在此之前完全不知道这首诗,作为赠礼人,在赠送之前也应看看自己赠送的东西,如果打算当场念出,怎么也得读一遍吧?对清华大学来说,这毕竟是一次很重要的接待活动,也是展示清华大学的大好时机。但这个小小的事件却凸显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个名校领导当着全球直播的电视新闻报道出现如此的 “卡壳”,实在不应该。
老不死的 回复 悄悄话 不是学子的错, 而是清华不敢正视自己的历史。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这实实在在是不晓得什么叫文化了,完全是实用主义和庸俗理性,没得谈了。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小老弟的评论: 按照阁下的逻辑,我们是否也可以说:

因为美国拥有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金融体系,所以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

因为美国拥有占总人数三分之二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所以美国进入了经济衰退?你自己不觉得你的逻辑非常荒谬可笑吗?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为正义而言的评论: 谢谢阅评!
从阁下天马行空的文风看,阁下应该是学文科的?本人也很喜欢文学,但本人是工科出身。本人文中说“王國維为何投湖自杀?……有人说是见‘国学’衰颓,无比痛苦……,”这不是本人臆断,而是历史资料的说法。事实上一年后,1928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就停办了国学研究院,可见王也许有预感。
本人认为,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最需要的是大量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当然中国也需要思想家,哲学家,但所需数量肯定要比所需科学家和工程师少得多。您说呢?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eiyan的评论: 谢谢阅评!

钱学森自己曾经做过解释。说他是根据农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子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总重量,再假设这些总重量中只有某个比例(比如15分之一或更少)最终转化为粮食颗粒。那么粮食亩产有可能达到数万斤甚至10万斤以上。他说他指的是“理想的极限的产量”,而没有说是当时就可以达到的现实的目标。

也许钱学森的性格特别好奇和易于冲动,所以才会对农业(和气功)这类他不熟悉的领域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大跃进年代的浮夸风归罪于钱学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与钱学森对中国的火箭,导弹,人造卫星技术的突出贡献相比,他对农业(和气功领域)发表的不成熟的看法只是“白璧微瑕”,我们不必苛求,您说是不是?
小老弟 回复 悄悄话 我听别人说的:
专业: 清华有个汽车系,中国的汽车一团糟。
人物:清华有个杨振宁,没人能弄清是CIA还是FBI
残品:这30年,清华为美国培养的人才比中国多
院士: 清华的院士是从其它院校抢来的
为正义而言 回复 悄悄话 作者明显把天平朝向理工科学生倾斜。但是理科生难出思想家,哲学家,而恰恰是这些人能够启蒙和指引人们思想的大道。哈佛人不见得记着每一个得过诺贝尔奖的人,但他们不会忘记哈佛有罗尔斯,诺奇克。
weiyan 回复 悄悄话 好像钱学森在1958年就放了“卫星”了吧

“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土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太阳光能的30%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养料,其中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亩产量就不是现在的两三千斤,而是2 000多斤的20多倍!这并不是空谈。”

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发表的《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亩产万斤不是问题》中,钱学森进一步从力学专业的角度进行了更细致的计算:“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 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在另一篇《农业中的力学问题――亩产万斤不是问题》里发表了“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 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Wiserman的评论: 谢谢阅评!从道理上说,清华应该为梁诚建碑或立铜像,因为梁诚在中美谈判以获得《庚子赔款》部分退款过程中劳苦功高,因而才有清华。请注意:不是“才有清华大学”!
清华1911年成立时叫“清华学堂”,1912年改为“清华学校”,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招收小学毕业生,学习8年后送到美国留学。美国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在中国政府内的代理人。
所以清华在很长时间内被许多中国人,包括清华人自己,看成是中国的“国耻纪念碑!”清华人的爱国传统非常强烈,给梁诚建碑或立铜像是不可能的。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无名男英雄的评论: 谢谢阅评!
当清华还是纯工科大学时,不存在“是否知道王国维”这样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清华学子不知道他,也没有必要知道他。大家都在刻苦学习,没有时间去关注别的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清华自1985年起陆续复建中文系,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等等……以后,就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陈丹青到处说清华工科生看不起美院学生,以及这个什么副教授说工科生不知道王国维之类。好像工科学生相当低调,而人文艺术类的人则不同,比较高调,容易弄出问题来似的。(看北大多热闹)。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知恩感恩! 感激梁诚为开创清华的努力!

必须要在校园内明显处、为梁诚立铜像!!!

@[本文章已被阅读了 3998 次]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zWiserman的评论:

清华学子不知梁诚是谁的,这才真正可笑的啊!

清华学子要知恩感恩! 感激梁诚为开创清华的努力!
必须要在校园内明显处、为梁诚立铜像!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清华学子不知梁诚是谁的,这才真正可笑吗啊!

清华学子要知恩感恩! 感激梁诚为开创清华的努力!
必须要在校园内明显处、为梁诚立铜像!
无名男英雄 回复 悄悄话 不知道王国维是谁又有什么?很正常。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艾桅的评论: 谢谢阅评!

我个人认为,清华学子不知道王国维没有什么关系。但应该知道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闻一多这些人,因为他们的生平和事迹,具有励志的作用。

清华学子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清华在这些方面一直做得比较好。
蓝山烟霞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石假装的评论: 谢谢阅评!
同意您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考上清华工科的学生,其总体中文水平可能是同期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最高的。我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我就读的中学,作文最好的学生都考进了清华工科,因为他们也是数理化最好的。所以认为清华工科生有“缺乏文科知识的尴尬”,其实是这位副教授本人不了解工科生。清华工科生把“海宁王国维”读成“海宁王......”,可能是他们真不知王国维,因为王国维比起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闻一多这些人来,知名度确实差的远。我个人认为不知道王国维也没有什么关系。当然也可能是学生故意读成这样。
艾桅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的清华学子也未见得就知道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闻一多,未见得要欣赏,但认识还是必须的。以后的孩子估计除了造原子弹,上厕所都得别人帮忙了吧。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不知道王国维,不是清华学子的错,现在的升学制度所致。实际上清华工科生中有很多文科知识非常渊博的人,不能以个别例子来否定一片。“海宁王”那段议论也许是清华生独特的幽默呢。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