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博客

高胜寒先生欢迎阁下来到气势磅礴、壮吞河山的〝高胜寒博客〞!夹豪霸之笔,写绝代文章!欢迎指正!欢迎讨论!
个人资料
正文

如果这要枪毙的话我会带上我的十字架

(2011-06-05 15:37:23) 下一个
瑟谷德.马歇尔与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50)



   张伯苓是天津人,他于187645日在天津出生,于1951223日在天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张伯苓出生在清朝开始垮台的那一年,他本来是北洋舰队的实习军官,北洋舰队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全军尽没后,他转到上海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读书,毕业后,任教于天津数间中学,并于1904年在天津开创南开中学。张伯苓于1917年赴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承 约翰.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

   毕业返国后,张伯苓立志在中国教英育才,发誓将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耻辱外号洗涤干净。他于1919年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声名大振,南开大学的分校继续不停地向着全中国发展。1936年,张伯苓在重庆开办南开中学。193777日卢沟桥事变,中日开战,张伯苓将南开系统全搬到湖南长沙,继续他的教育使命。

   1938年,随着中日战争的扩大,张伯苓又将南开系统搬移到更远的云南昆明。他将南开系统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联盟,共创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日本战败后,张伯苓将南开大学搬回天津,自此以教育中国英才为终身职责。

   陶行知于18911018日在中国安徽省县出生,出生时的名字叫做〝陶知行〞,1934年七月,有感于平民教育之举步维艰,自我改名为〝陶行知〞。

   1914年在金陵大学毕业后,陶行知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他的教授就是约翰.杜威

   这个留学经验,导致陶行知终生奉献在中国的平民教育上,他最著名的教育方式是〝小老师〞制度。他的理论很简单,中国的教育太落伍了,必须要尽快地普及化,在国民党政府对老百姓的普及教育毫无兴趣的态度下,他只得以个人的力量来推动之。

   所谓小老师制度,就是让小孩子在学校学到知识后,回家传授给邻居和朋友,再让这些人传授给他人而达到教育人民之目的,陶行知称这种制度为〝即知即传教育〞。

   五四运动后,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但在1930年四月被蒋介石和国民党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理由,查封晓庄师范,并发布对陶行知的全国通缉令,陶行知被逼亡命日本。

   陶行知自此与国民党交恶,并开始靠拢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人公开眉来眼去,隔江唱和。1932年返国后,陶行知成立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和劳工幼儿团等即学即传小老师组织。1934年出任《生活教育》主编,鼓吹普及平民教育。

   1939年七月,陶行知在四川重庆古圣创办育才学校,培养中国的天才儿童特殊教育。1945年开始出任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国民主同盟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席。1946年在四川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将中国的平民教育推向更高层次。

   在蒋介石派特务将闻一多和李公朴暗杀后,陶行知在他人生最后的一百天内,一连做了超过一百场演讲,公开挑战蒋介石的权威。陶行知声称自己是蒋介石暗杀政敌黑名单上的第三名目标,〝我随时等待着第三枪!〞,此举把伪装成民主大王的蒋介石搞得灰头灰脸,遂加倍恨之。

   1946725日,陶行知还来不及等到蒋介石特务的第三枪,就因脑溢血遽然去世,享年五十五岁。陶行知的名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做是孙子〞等,都是一些流传千古的名句。

   陶行知死后,中国共产党头子周恩来向中共党中央发出汇报说:〝十多年来,陶行知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会维克。〞

   陶行知是一位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他用一生之力来追求中国人民的民主与自由,甚至于不惜用他自己的性命来做赌注。可是他死了六十五年了,陶子地下有知,假如他看到目前的中国民主制度被中国共产党搞成这副非驴非马的样子,他能不后悔吗?他能不自叹看走了眼吗?

   约翰.杜威是美国二十世纪最具典型的知识分子,他集作家、教育家、哲学家、行为心理学家(behaviorist psychology)、人文主义、经验主义(empiricism)、人道主义(humanism)、自然主义(naturalism)、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和前进哲学家(progressive philosophy)于一身。

   约翰.杜威更是著作等身,他在一百四十种杂志上发表过七百多篇论文,出版了四十余本书。他的自由思想使他坚定地反对共产党,他的人文思想使他厌恶种族不平等,他的前卫思想使他同情非洲裔美国人,他的前进哲学使他义无反顾地支持成立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也因为有了约翰.杜威这位美国当代哲学大师的道义支持而更显得具有正面形象。

   约翰.杜威思想的影响是跨越国界的,他的自由思想和前卫哲学在日本和中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目前在台湾掌权的新一代领导人,几乎无一不受约翰.杜威思想的影响。

   约翰.霍尔姆是美国基督教流派唯一神派社区教堂(Unitarian Community Church)的牧师,也是美国早期的和平主义者(Pacifist)。他于18791129日在美国宾夕凡尼亚州费城出生。

   约翰.霍尔姆190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继续在哈佛神学院(Harvard Divinity School)攻读神学,两年后毕业,成为全职基督教传教士。

   在一般的美国人来说,约翰.霍尔姆是个异端,是个叛徒,是个不爱国家的反动分子。他的反战思想成为美国后代反战分子的精神典范。

   191743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这位被美国历史学家誉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牧师之一〞公开发表反战宣言说: 

   〝当敌意发生时,普遍的人民都会认为忠心的公民应该责无旁贷地武装起来捍卫国家:拿起武器去屠杀敌人。如果我谦恭而遗憾地告诉你说我无法做到那样而且不会那样做的话,你是否会有所理解?

   所以当他们号召自愿军时,我拒绝理睬之。如果他们是为了军事的理由而对公民兵时,我会拒绝登记之。如果强行募兵制度执行时,我会拒绝为它服务。

   如果这样做是要罚款的话,我会付款。如果这样做意味着要坐牢的话,我会坦然地走进监狱。如果这样做是要枪毙的话,我会带上我的十字架。

   没有总统或州长,没有国家或州法可以说服我为了不要名誉、信仰、自由与生命而强逼我去干那些杀人的勾当,在这件事情上,我是绝对不会有所妥协的。

   我可能是愚蠢、错误、热,我也不会回避指控,但是我不会违背自己的灵魂。因此我今天就站在这里,真神帮助我,使我不要去干那些勾当。

   只要我还是你们的牧师,这间教堂就不会对任何的军事征召作出任何回应。其它的讲道坛可能会为军事征召宣传,我的讲道坛绝不如此。

   其它教区的教堂可能改为练兵营或打靶场,我这间教堂绝对不会。其它的神职人员可能为战事祈求我们的军队胜利,我绝对不会。 

   不论是在这间教堂里还是在全美国各地,德国人依然是真神家庭里的子女,不可以对他们有任何怨恨的语言,也不可以对他们有任何魔鬼式的企图。

   战争或如强风吹响悬崖上的青岗石,霎时即过。只要我还是你们的牧师,在大家都是唯一真神的礼拜者的前提下,所有人类都应该是神圣兄弟关系,岂可允许在这个地球上妄流一滴血?

   约翰.霍尔姆的大爱与仁慈,除了表现在反对战争与屠杀外,还表现在反对人类种族岐视上。1909年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创办之初,他是主将之一。

   约翰.霍尔姆斯的大爱,使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的同仁们勇气加强,信心百倍,使他们敢挑战艰难,挑战未来,挑战世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  

   1920年,约翰.霍尔姆更主动地组织美国人权联盟(American Civil Rights Union),全力推动美国人权事务。1961年,约翰.霍尔姆的人道努力得到了认可,他是这一年印度甘地和平奖(Gandhi Peace Award)得主,实至名归,公道自在人心。   

   约翰.霍尔姆与妻子马德.(Madeleine Baker)育有两个孩子,罗.霍尔姆(Roger Holmes)和弗朗西.霍尔姆(Frances Holmes)

   约翰.霍尔姆1907年至1949年主持纽约社区教堂(Community Church of New York)长达四十二年之久,加上他在唯一神派社区教堂的事间,共达五十七年之久。196443日,约翰.霍尔姆在纽约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在众多的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创办人之中,詹金斯.是唯一不在美国出生的人物。詹金斯.18431114日在英国威尔士西部的卡德根郡林德术市(Llandysul,Cardiganshire)出生。

   詹金斯.的父亲理查.劳埃德.(Richard Lloyd Jones)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农夫,他除了在农地里干活外,还会制作各类的帽子赚外快。他的母亲叫作玛.托马.詹姆(Mary Thomas James),他在十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七。

   卡德根郡是英国唯一神教派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在詹金斯.老家方圆三十里之内就有十二家唯一神教派教堂,詹金斯.的十个叔伯中,有九位是当地唯一神教派教堂牧师,可谓宗教世家也。  

   1844年,年龄还不到一岁的詹金斯.随着家人移民美国,定居于威斯康辛州艾辛尼亚市(Ixonia,Wisconsin)理查.是一位极具个性的英国唯一神教派信徒,在这片新土地上,虽然参加了当地的基督教教堂,但他的那些英国唯一神教派理论,却使教友们吃不消,时间久了,终于导致大家联合了教堂的牧师对他群起而攻之,要求他辞去教堂会员的资格。
 

   理查
.对此并不买账,坚决反对这种毫无道理的宗教压逼,事情闹到了宗教法庭,结果理查.在宗教法庭上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就在大家无可奈何时,理查.突然领着全家宣布脱离教堂,调头而去,独自在外按照英国唯一神教派的方法礼拜他的上帝。这件事给予詹金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经验,使他知道了如何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意见。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年方十九岁的詹金斯.毅然参加了美国南方叛乱的盟邦美国,在威斯康辛州志愿军第六炮兵连充任士兵,前后参与了十一次战斗,在一次的战斗中脚部受到了重伤,自此终其余生,需要靠着拐杖走路。

   在这些亲身血泪经历中,詹金斯.得到了他一生最大的启示: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因为战争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自此,他成为一个虔诚的和平主义者。

   从军队退伍归来后,詹金斯
.
立志要成为一位传教士。1866年,他前往宾夕凡尼亚州麦德维尔市麦德维尔神学院(Meadville Theological SchoolMeadville,Pennsylvania)攻读神学系。

  1870年毕业时,詹金斯.并不是空手离开麦德维尔神学院的,他除了拿到毕业文凭外,还带着他老师弗雷德里.惠德克帕教授(Profesor Frederic Huidekoper)的私人秘书.夏绿.巴勃(Susan Charlotte Barber)回家为妻子。

   两人育有一女一子,
.劳埃德.(Mary Lloyd Jones)理查.劳埃德.(Richard Lloyd Jones)。婚后他开始了传教生涯。他曾经试图着在固定的教堂里传教而稳定住自己,可是他发现自己并不合适这种生活,于是开始了旅行传教的新生活,他的足迹,遍布美国各州与英、法、德欧洲诸国。

   在他担任西部唯一神派教会(Western Unitarian Conference)牧师时,于九年之内,旅行十二万两千三百七十里路,布道一千三百七十场。在布道过程中,詹金斯.发现种族和性别问题是美国社会的必然之恶,是美国人民走向文明的绊脚石,于是大力鼓吹种族和性别平等,他主张基督教应该允许女性出任牧师,更公开支持成立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为非洲裔美国人的民权奋斗。   

   如果说瑟谷德.马歇尔是美国历史上摧毁美国教育系统里种族歧视的先锋的话,那么,哈丽奥.布拉就是美国历史上打破女性被排斥于政治系统之外的大将。   

   美国联邦国会于1920年通过了《美国联邦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赋予美国妇女投票与选举权在内的平等权利。促成这条宪法修正案的动力是来自于美国社会上四面八方的游行示威民意压力,而这些压力的制造者之一,就是哈丽奥.布拉  

   哈丽奥.布拉出身于政治世家,当她于1856120日在纽约州塞内卡佛斯市(Seneca Falls,New York)出生时,她的母亲伊莉莎.棋迪.斯坦顿(Elizabeth Cady Stanton)是美国鼎鼎大名的妇女权利运动大将,她的父亲亨.布鲁斯(Henry Brewster)亦是一位极富盛名的社会运动先锋。

   哈丽奥.布拉在家中五男二女中排行老六。亨.布鲁斯特和伊莉莎.斯坦顿用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来栽培自己的子女,从孩子们幼童时开始就注重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性判断是非,从不允许他们人云亦云,学习跟风。

   哈丽奥
.布拉婚后育有两个子女,次女海.斯坦顿.布拉(Helen Stanton Blatch)不幸于四岁时病逝,长女娜.斯坦顿.布拉(Nora Stanton Blatch)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美国女权运动大将,她不但继承了家族两代的女权运动,还在1905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Cornell University),成为美国第一位取得土木工程系学位的女性。

   哈丽奥.布拉的确是位言行不同寻常的时代女性,她不顾世俗的眼光,于1907年下嫁美国最具争议性的发明家李..弗列斯特(Lee De Forest)为第二任妻子。  

   .弗列斯特是美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有美国〝电力真空管之父〞的雅号,他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拥有超过一百八十项专利。

   李.弗列斯特是一位才华四射的科学家,他最著名的发明,除了真空管外,就是将美国的电影从无声变成有声,这种革命性的发明,使美国人成为世界上第一批享受到电影听觉的民族。

   这个发明,也使他成为美国好莱(Hollywood)大亨,他的第四任妻子就是好莱坞默片时代艳星.牟斯丘尼(Marie Mosquini)

 哈丽奥.布拉和李.弗列斯特结婚三年光景,就发生了无法协调的个性矛盾,她不愿生活在李.弗列斯特的巨大阴影下,虽然有孕在身,但一点也没有影响她离婚的决定,1911年她毅然结束这段不幸的婚姻。  

   哈丽奥.布拉的政治家族背景使她从小就独立特行,不受世俗规律约束。在她家中经常出入的先锋人物有威廉.劳埃.格里逊(William Lloyd Garrison)、苏.布劳内.安东(Susan Brownell Anthony)索杰.楚斯(Sojourner Truth)和温德.菲利普(Wendell Phillips)等人,潜移默化,对少女时代的哈丽奥.布拉的成长个性,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    

   1878年,哈丽奥.布拉毕业于华沙大学(Vassar College)数学系后,转至波士讲演术学院(Boston School for Oratory)深造。1880年,哈丽奥.布拉到德国出任英语家庭教师两年。

   1881年底返回美国的客船上,她遇到了英国商人威廉.亨利.小布拉(William Henry Blatch,Jr.),二人热恋两年后,于1882115日在伦敦唯一神派教会(Unitarian Little Portland Street in London)结婚。由该教会的威廉.亨利.禅宁牧师(Reverend William Henry Channing)主持婚礼,哈丽奥.布拉自此定居伦敦郊区巴盛图克市(Basingtoke)长达二十余年。

   在英国伦敦的二十余年里,哈丽奥.布拉积极参与了伦敦的妇女本地政府社会(Womans Local Government Society),费协会(Fabian Society),妇女公民(Womans Franchise League)等的女权运动组织,使她的世界观为此大改,尤其是在妇女公民盟中,使她学到了许多政治斗争技巧,为她日后在美国的大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1881年,哈丽奥.布拉与她的母亲及苏.布劳内.安东尼三人共同编辑《妇女投票权利史(History of Woman Suffrage),并独力承担了第二卷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她看到了美国妇女地位的不平等,使她产生了如何突破这种不公不义的封建现状的想法,这个想法使她决定返回美国本土进行实际斗争。

   1902年,刚回纽约的哈丽奥.布拉为了振奋美国妇女权利运动,她立即参加了妇女贸易团结联盟(Womans Trade Union League)的领导阶层。1907年,哈丽奥.布拉号召了两万名纽约市的工作妇女,成立了声势浩大的妇女政治联盟(Womans political Union),在哈丽奥.布拉的策划下,她于191019日在纽约发动了一次惊天动地的壮大妇女示威大游行。   

   尤其是1912年的第二次妇女示威大游行,根据《纽约论坛(New York Tribune)》的现场报道说,是次妇女示威大游行,共有二万名纽约妇女参加,但有八万名纽约市民夹道鼓掌欢呼。

   十万人的怒吼,十万人的民意,使纽约州议会不得不面对现实来改良对妇女这种不公平的性别歧视,1917年,纽约州议会通过了《纽约州妇女权利修改法案(New York Suffrage Amendment),将纽约妇女排斥于政治大门之外的法律送进历史去。

   1918年,哈丽奥.布拉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动员起来妇女的力量(Mobilizing Woman Power),使她开始名扬四海。1920年,哈丽奥.布拉又出版了第二本书《一个妇女的观点—--到和平之路(A Womans Point of View,Some Roads to Peace),清楚地说明她对战争的看法,她在书里说:

   〝我之所以反对战争,不是因为战争的荣誉性,不是因为战争需要性别精力性,不是因为战争可使经济破产,不是因为战争是由男性与病毒所支配,而是因为战争根本不管用,根本就是愚蠢,也解决不了任何事。〞  
 

   在
哈丽奥.布拉和战友们的努力下,美国联邦国会于1920年通过了保护美国妇女权利的《美国联邦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哈丽奥.布拉并没有因此而满意,她马不停蹄地继续将她的视线放到美国黑白种族歧视的战场上,大力支持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的成立,朝着更伟大的目标前进。  

   1939年,哈丽奥.布拉因为臀折,无法行走,只得搬进位于康乃狄格州格林威治市(Greenwich,Connecticut)的一家养老院休养。

   1940年,哈丽奥.布拉奇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挑战的年代(Challenging Years),可是她还来不及庆祝,就在同年的1120日,乘鹤西归,享年八十四岁。

   哈丽奥.布拉是一位眼光远大的划时代女性,她的事迹,在美国民间不断地流传,后代人也没有忘记这位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史上的先锋,她的手迹和文件,被美国首都国会图书馆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有系统地收藏,为历史留下完整的记录。

   近年来由美国女作家菲丽斯.艾克赫斯(Phyllis Eckhuas)写的《女权运动者的女祖先(Feminist Foremother)》,赞誉哈丽奥.布拉为美国女权运动的女祖先之一。  

   1995年,位于田纳西纳什维范德比尔特大学历史系马乔.斯普鲁伊.威勒.范德比尔特教授(Professor Marjorie Spruill Wheeler Vandebilt,University,Nashville,Tennessee)出版的《一个妇女,一个声音:妇女投票权运动的新发现(One Woman,One Voice:Redicovering the Woman Suffrage Movement)》中,对哈丽奥.布拉持着正面而肯定的看法。   

   1997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埃.卡罗.杜保伊斯博士的哈丽奥.布拉与妇女投票权之胜利(Harriot Stanton Blatch and the Winning of Woman Suffrage)》,亦对哈丽奥.布拉的努力倍加钦佩与肯定。    

   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和美国的《美国国家名人传(American National Biography)》都有收藏哈丽奥.布拉的历史材料。   

   美国的妇女投票权利运动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的时代。当时第二位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妻子阿比盖.史密.亚当(Abigail Smith Adams)写信给她的丈夫,提醒他在设计新的美国法律时,〝不要忘记妇女们〞,约翰.亚当斯回信说,他会〝为女性的子而对抗专制政(despotism of the petticoat)〞。

 1777年,美国女权运动进入历史上的冰河时期,这一年,纽约州议会通过议案,不允许女性拥有投票权,推倒了骨牌反应的第一张骨牌。

   1780年,马萨诸塞州州议会跟进,亦通过了与纽约州类似的反动议案,剥夺了女性的投票权利。四年后,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州议会亦于1784年度的州议会上通过反女性法案。

   1787年是美国女权运动的崩溃之年。这一年的美国联邦宪法会议上,通过了将女性投票权问题的主权,交予各联邦各州议会自行处理之。

   一夜之间,整个美国大陆,除了新泽西(New Jersey)外,全部沦陷,无一幸免。可是连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局面也维持不了几年,1807年,新泽西州州议会〝顺应潮流〞,也顶不住民间反动势力的压力,通过了反女性歧视法案,将美国大陆上最后一块净土污染掉。

   自此以后,直到美国联邦国会于1920年通过了《美国联邦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为止的一百一十三年间,在女权运动方面的不光彩记录,美国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说嘴的了。

   美国妇女虽然到处被性别歧视,但在重大的民权运动里是不缺席的,比如1836年美国的反对奴隶制度运动, 就看到了妇女参与的身影。

   1836年,美国女性平等运动女将安吉莉.艾米.格里姆(Angelina Emily Grimke)就在美国南方到处公开演讲,鼓吹女性的平等权利,这种叛逆行为,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

 研究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的人,一定会理留意这位美国南方奇女子。安吉莉.格里姆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胆敢站在大庭广众之前,公开向不人道的奴隶制度挑战的第一位美国白人妇女。

   这种被封建的美国南方白人认为是叛逆行为的举动,震惊全国,导致安吉莉.格里姆克被南卡罗莱纳州州政府下令通缉归案,逼使她不得不远遁纽约避祸。

   安吉莉.格里姆克于1805220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查尔斯顿市(Charleston,South Carolina)出生于显赫的社会名流家族里,父亲约翰.福茨劳德.格里姆(John Fauchraud Grimke)是一位有着贵族气派美国圣公会教徒法官(Aristocratic Episcopalian judge),在南卡罗莱纳查尔斯顿市拥有大片的庄园,蓄有数十位非洲黑人奴隶,曾经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退伍后返回学校修读法律,成为南卡罗莱纳查尔斯顿市著名律师。   

   安吉莉.格里姆克的母亲.史密(Mary Smith),也是美国南卡罗莱纳查尔斯顿市的望族,她的祖父兰德格拉.托马.史密(Landgrave Thomas Smith),是殖民地时代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州长,自己也在南卡罗莱纳查尔斯顿市拥有六百五十亩的庄园,和一百多名的非洲黑人奴隶。

 安吉莉.格里姆克有个小名叫做(Nina),她有十二位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幺,由于是家中老幺的关系,深得十二位哥姐们的疼爱。在众多的哥姐们中,她与比自己年长十三岁的大姐姐..格里姆(Sarah Moore Grimke)特别的要好。 

   安吉莉.格里姆克出生后,长得娇俏可爱,.格里姆克抱在怀里,爱护备至,不忍放手,遂要求双亲答应自己成为安吉莉.格里姆克的干妈(godmother),约翰.格里姆克和.史密斯觉得这样很好,当场允之。自此.格里姆克终其余生与安吉莉.格里姆克同甘共苦,誓不分离,姐妹情深,以至于此。    

   .史密斯是一位极端保守而自视甚高的人,她不允许她的子女在高等社交圈子之外的人交往,而且必须按时到圣公会教堂礼拜上帝。安吉莉.格里姆克的独立特行个性,自小就表现出来。

   安吉莉.格里姆克十三岁那年,她的双亲在圣公会教堂安排好了她的加入圣公会教堂会员的仪式,可是在牧师要她跟着朗读一段她并不同意的誓词时,她立即严肃地拒绝之,言罢,掉头而去,使全教堂在观礼的信徒们,惊讶得合不起嘴巴来。  

   为了表示不与圣公会教堂的牧师们妥协,安吉莉.格里姆克干脆在1826年四月,另外加入当地的一间长老会教堂(Presbyterian Church),继续礼拜她心中的上帝。

   在
南卡罗莱纳查尔斯顿市长老会教堂里,她遇到了威廉.麦克道尔牧师(Reverend William McDowell)。威廉.麦克道尔牧师是一位虔诚的长老会基督教牧师,始终坚定地反对奴隶制度,他认为奴隶制度是一种既不人道又反基督精神的残忍行为,这种思想启发了安吉莉.格里姆克内心的人道主义和民权思想。

  安吉莉.格里姆克第一个使大家惊讶的动作是她主动替自己家里的非洲黑人奴隶们提供周日礼拜服务,在她邻居们认为她是在自我作贱自贬身价的同时,她在1829年的一次礼拜讲道时,要求这间教堂里的奴隶主会员们站出来谴责万恶的奴隶制度,遭到全体会员们的齐声反对。 

   这件事使安吉莉.格里姆克看穿了这批所谓满嘴仁义道德的假基督徒们的真正丑陋嘴脸,自此不再对他们寄予任何希望,改为信奉教友派信徒基督教(Quaker)

   安吉莉.格里姆克的这种〝叛逆〞行为,激怒了虚伪的南卡罗莱纳查尔斯顿市长老会教堂,于1829年下令将她驱逐出教堂之门。  

    同一年,安吉莉.格里姆克觉得美国南方不是自己理想的舞台,于是干脆自我流放,和她姐姐.格里姆克一齐搬到了宾夕凡尼亚州费城,继续寻找自己的梦想。安吉莉.格里姆克新寡的姐姐安娜.格里姆(Anna Grimke)因为受不了美国南方对寡妇的歧视和苛求,也搬到费城来同居。

  在那个年代,美国寡妇是受到社会遗弃和歧视的,既难于再婚,也无法工作,苦不堪言。这种家庭的切身之疼,使安吉莉.格里姆克定下了自己人生的两大奋斗目标:摧毁奴隶制度和建立女权平等。 

   1835年,安吉莉.格里姆克在费城参加了〝费城女性反对奴隶制度协会(Philadelphia Female Anti-Slavery Society)〞,开始全面介入废除奴隶制度的运动。

  1831年,二十六岁的安吉莉.格里姆克爱上了一位出身反对奴隶制度世家的年青人爱德.毕涛尔(Edward Bettle),可是爱德.毕涛尔是一位胆小而害羞的人,一直不敢向安吉莉.格里姆克求婚,等到他鼓足了勇气要求婚时,却被费城的流行性(cholera epidemic)夺去了生命。

    心碎神伤后的安吉莉.格里姆克,又受到乔治.汤普逊的被暴力攻击事件的刺激,遂决定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到美国妇女投票权和废除美国奴隶制度的民权运动上。 

   1836年,安吉莉.格里姆克加入了美国反对奴隶制度协会,在那里,她遇见了才华四射的民权运动领袖西奥.德怀.威尔德(Theodore Dwight Weld),很快地,安吉莉.格里姆克不但成为他的同仁,也在1838514日成为他的妻子。

   1836年,在全国性的〝美国反对奴隶制度协会(Agens’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Anti-Slavery)〞大会上,安吉莉.格里姆克和她姐姐.格里姆克是唯一的两位美国白人女性。

   1837年,安吉莉.格里姆克被马萨诸塞州州议会邀请至联席会议前发表政治演讲。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女性在立法机构大厅里的演讲,开启了美国女性问政的先例,对美国女权运动者来说,是一种史无前例的莫大鼓励。 

   安吉莉.格里姆克和她的姐姐.格里姆克的没有种族界限思想是用行动来向全世界显示的,这可从她们对待自己父亲与一位女非洲裔美国人情人生的两位混血儿兄弟上证明出来。

   在整个美国社会都在疯狂地种族歧视黑人时,这两位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史上的伟大女将,却逆流而上,全心全意地将这两位同父异母兄弟抚养成人,直到他们在哈佛大学毕业为止。

   这两位备受社会歧视却饱尝姐姐恩爱的混血儿,弗朗西.詹姆.格里姆(Francis James Grimke)阿基保..格里姆(Archibald Henry Grimke),不负姐姐的期望,自己努力奋斗,好学成才,阿基保.格里姆克成了一代名律师,后来更成为美国驻海地共和国全权大使,弗朗西.格里姆克则成为一位享誉一时的基督教长老会牧师。

   弗朗西.格里姆克于1852114日在南卡罗莱纳查尔斯顿市出生,他的母亲.韦斯(Nancy Weston)是来自欧洲的黑人奴隶,他父亲约翰.格里姆克,因为.韦斯顿的缘故,遭到当地白人的歧视,常年生活在自己的农场里,深居简出。

   弗朗西.格里姆克在同父异母的姐姐安吉莉.格里姆克的宠爱下长大,于1870年在宾夕法尼亚州林肯大学毕业,是瑟谷德.马歇尔的前辈学友。弗朗西.格里姆克是美国最早期民权组织尼亚加拉运动的健将,和他的姐姐同时是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的创办人之一。

   安吉莉.格里姆克被美国历史学家誉为美国近代女权与民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18791026日,安吉莉.格里姆克病逝马萨诸塞州海德花园市(Hyde Park,Massachusetts),享年七十四岁。(待续)







201165 高胜寒 在 美国华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