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

还自己一点浪漫的心情,做一些美丽的梦。
个人资料
安琦吴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ZT痴心独舞情何堪 ----《与谁共舞》读后 By 川桦

(2011-05-20 08:35:22) 下一个

痴心独舞情何堪 ---- 安琦《与谁共舞》读后

昨晚我终于将安琦的这篇巨著全部读完,至今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掩额叹息之际,不禁热泪盈眶。各种各样的感触与慨叹如波浪汹涌于胸中,除了深深感叹阴差阳错的命运对媚和林先的捉弄之外,还夹杂着对安琦的真切负疚:在她辛勤笔耕的漫长日子中,我从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细读她心血凝成的杰作,也很少给予她哪怕是轻描淡写的只言片字的支持,尽管温婉大方的安琦给过我许多许多温暖的鼓励和安慰,我却没有给予同样的回报。个中的原因,我想除了天性的懒散和极易情绪化之外,也有不想让跟帖成为人情的意思。最后之所以决定要好好通读这篇巨著,确实是因为被最后一章深深感动之故。 

而当我真正静下心去细读,便很快被安琦绵密,细致,平实而流利的风格所吸引了。她好像是一个仁慈而耐心的智者,不疾不徐地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漫长的岁月织就的人生画卷被徐徐打开,细致又生动,如同一幅清明上河图。她睿智的眼睛能看透光怪陆离的表象背后不得不如此的原因,使她故事中的人物生动复杂又栩栩如生。真应了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话。而除了洞察世情之外,安琦天性中的宽厚大度和慈悲心使她所塑造的人物带上了浓浓的温情,即使是最不堪的人物如爱财如命的四姐,或者为了私欲可以心机重重不择手段的萍,都有其人性的一面,令人觉得其可悲亦可怜。 

能写出每个人都有可怜的一面,才是有深度的标志。我是这么相信的。这一点,《与谁共舞》算是做到了。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局限,也经受着因之而生的痛苦,因此才有了因缺憾而生的悲剧美。 

媚总是让我想起《飘》中的斯嘉丽。她对月月的痴情,对林的不知珍惜,恰如斯嘉丽对阿舒礼和白瑞德的感情一样。她最初对婷婷的忽略,也如斯嘉丽对待她跟两个前夫生的孩子一样。对爱的幻像的痴迷和执着是双刃剑,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爱自己的人,然而偏偏又是这一点痴情,造就了她的性格中最闪光和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真。斯嘉丽对阿舒礼的迷恋,是在本能中寻找她所缺少的东西:贵族的风度,丰富的书本知识,从容淡泊的气质等;而媚爱月月,也是爱她自己身上所缺少的属于女性的柔美,母性和温顺。

斯嘉丽是凭不可遏止的旺盛生命力来对抗违反她狂野的天性的传统力量以及在逆境中顽强纷争的。她的矛盾和欲望的根源来自于她血液中的矛盾:充满原始活力的原生态父亲和典雅高贵的淑女型母亲的血混杂在她的体内。从本质上来说,她像父亲一样粗野,任性,无所畏惧而且精力充沛,但是她所受的教养是要她压抑着这天然的一面,而向圣母般的母亲靠拢。所以她钦慕着在气质和阶级上与她母亲更接近的阿舒礼,但是有不自觉地被在天性上跟她一样叛逆的白瑞德所吸引。她迷恋阿舒礼是因为他的身上有她所缺乏的东西:代表着贵族精神的文明、优雅、沉迷于书籍、艺术和幻想,还有不切实际,等等那些她所无法理解、但又因无法理解而更得玄妙迷人的西。而那真正能了解并欣她的并有着跟她一自然奔放的天性和旺盛生命力的白瑞德却永无法走她的心中。 

这是不是也正好说明了:人永远不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而只向往自己所缺乏的东西呢?

如果说<>是从人的最根本的血缘中挖掘斯嘉丽的爱情实质,<与谁共舞>则更长于从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寻找媚的同性恋根源。媚从小就显露了男孩的特质,要做男人不做女人,那样的趋势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慢慢形成的?小说虽然也说过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跟男孩儿一起玩,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亲眼目睹品行败坏的父亲加诸奶奶、姐姐们特别是母亲的种种伤害,所以才有了她给爸爸的当头一棒,那在当社会中只有男人才会有的举动,令她感自己是女性的保者。就像她妈妈说的: 

她从小被当成男孩子看的,家中没有男人,她将自己看作是男人来保护我们。” 

那种潜意识中的自我暗示也因为二姐夫对二姐的背叛,还有男性主宰的社会对女性的种种不公而日益强化。社会风气将人性中光明大气的一面比如豪爽,义气和不拘小节等加上男性的标签,而让女性在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荼毒下,即使不幸也要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终身。所以独立不屈的媚是宁做男人,绝不愿做女人。 

怀着那样的心态的媚很自然地会迷恋女人中的女人月月,因为月月拥有她所失去的女性气质。她对月月的爱是全心全意且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那是源于她天性中无私和大气的特质。爱的品质其实是人格品质的延伸,因此虽然每个人都会经历爱情,但每个人的爱都是不一样的。真挚痴情的人如媚,她的爱是掏心陶肺,浪漫忘我的,而精明现实的人如萍,她的爱脱不去圆滑势利和刻薄算计。所以媚对月月的爱,虽然因同性恋的很多人在生理上感很不舒服也很接受,但是在内心深,恐怕很其深挚执着而容。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人本质上是怎么样的人,就有怎么样的爱情方式。一个惟我独尊的人,很少会无私地忘我地去爱别人;一个萎琐的人,他的爱也很难不流于鄙俗。而媚对月月的有饽常理的爱情,即使是有了实在的肉体关系,却丝毫不给人低鄙不洁感,除了因为作者立意和笔调的高洁不俗之外,最主要是因为媚的爱倾注了全部心血,那种纯真深挚的感情本身是很纯洁的。 

忘我的,一往情深不顾一切的爱,是有赤子之心的人才会有的爱,所以才会让人为之感动。达到这个精神层面的感情,是有超越性别的力量的。

媚对林先的爱情的忽视和不加珍惜,除了她的心里一直只有月月之外,最关键是因为二人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媚是高林一等的,首先因为她是台湾人,在世俗观念上,台湾人是比大陆人高级” 一点的人。而且媚比林有钱,她有家业,有身份,还是高雅的画家,而林只不过是个如丧家之犬的没有身份随时可能被扫地出门的大陆打工仔。他们之间的婚姻基础也很脆弱,媚嫁给林的初衷,只不过是出乎哥们的义气,想要帮他拿到身份而已,后来勉强维持下来,要得力于她的妈妈和姐姐们的推波助澜。她们想法让媚嫁给林,虽然有看在林人品不错,还有也真心喜欢媚的成分在内,但更主要的,是想利用林把媚扳正,让她变成正常人一样生活而已。如果媚不是同性恋,这样的婚姻大约很难让她们接受吧。

在这样百孔千疮的基础上构筑的婚姻,最终能长出真正的爱情之花,也是一个很感人的经历。这主要是得力于林先对媚发自内心的喜欢和欣赏,使得这一段本来充满了功利性质的关系,因之而散发出温暖和纯洁的气息。虽然因为他们自身的弱点,种种的阴差阳错导致二人愈行愈远,而在心灵上,林对媚的灵性方面的欣赏一直没有改变,对她的关怀也是一如既往,而媚对林也是在失去之后日益发觉他的可贵。

林的父母对媚也是一样,在经历了萍的刻薄小气之后,才发现媚的大气和没有心机其实是好的多。林对媚由初初发现她是同性恋时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反感,到始终还是无法放开对她的爱,也是源于对她的真性情的喜爱。这些微妙的描写我都很喜欢。 

媚在女儿幼年时,完全没有做母亲的准备,她的心完全不在丈夫和孩子身上,一心只专注于对月月的痴情中。同意生下女儿是为了这样才可以见到月月,在女儿出生后的第二天,就喝了回奶药,使她喝不到母乳,只因为喂奶让她难为情,因为她是把自己当成男人的。在女儿三岁之前,她也很少关心女儿,以至于女儿对她很生疏,没有什么感情。因为女儿有丈夫和爷爷奶奶照顾,也用不上她太操心。基本上来说,林对她的单方面的爱包容了她的一切,包括任性和自私,使得她忽略了更值得珍视的东西,而更沉溺于对月月的畸恋之中。所有这些,很不美丽但是能发生在媚的身上,却又有不能不如此的原因,那也是安琦的功力所在。 

安琦关于媚的母爱和异性爱逐渐觉醒的过程的描写,我也觉得很精彩。媚对月月的爱得不到回应,而企图在琳达身上寻找月月的影子也惨遭失败之后,从逐渐意识到林先对她的种种爱和包容的可贵。而在与女儿日夜相处的过程中,她身上的母性也被唤醒了。各种挫折的经历和时间的洗炼,使她身上女性的因素渐放光华,这样一种人性渐进成长的描写,我也很喜欢。

附打油诗一首,表达对媚月林的嗟叹: 

阴差阳错

谁知都是酸楚

痴心枉付

谁怜心血如注 

枉自羡慕

雌雄银杏二树

情何以堪

清风枯叶独舞 

有一些人

只能一生追忆

有一些错

要用一生弥补

下面也谈谈小说的不足之处吧。一己之见,也许未必正确,只供安琦修改时作参考。 

首先,是在叙述方式上,作者以评论式的口吻进行叙述似乎太多了。比如写爷爷奶奶和媚妈的关系时说:们没有理由埋怨儿媳妇,何况,儿媳妇的日子也不是好过的,她一个人要管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还要侍候她的丈夫。自孙子死后,爷爷奶奶反而对媚的妈妈更好了。” 写媚和姐姐们的关系时说:这时已经六岁了,她和大姐最好,而二姐,三姐和四姐也都比较照顾媚。 这些,如果能用一个比较典型的场景来描绘,不用直白说出来,读者的印象就更具体和深刻。作家是应该多用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的,正如电影是通过画面和音响表达情景,而无须借助过多的旁白一样。 

同样地,在人物出场的时候,安琦也喜欢用叙述的口吻对人物的身份进行说明,比如说大姐夫心非常好” 缘特别的好” 大姐是个幸福的女人” 说二姐夫背着二姐找了一个女朋友之后,二姐夫就对二姐不好了。” 说月月的男朋友家景不错,又有学历,他喜欢月月,是因为月月的清纯和美丽 再比如说说林先的时候,先说媚跟经常因为大陆台湾的西争后来,两人都醒过闷来,他些有什用呢。两人又握手言和了,林建国感到媚真有点男人的性格,他喜。而媚感到林建国,她也喜。林建国媚是男人女人的看法;而媚林建国的感可是男人男人的看法,她可没有一点要和林建国怎。但林建国竟是个有感情的男人,他个年应该有女朋友了,他心里不自地喜起媚来,自然,他没有表出来。不,他真喜和媚聊天说话了。” 这类的叙述,如果是用某个特具体的事件或者冲突情景来代替,估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在这方面我觉得,作者作者,判或者标签式的解是越少越好,要人物自己来说话 

其次是整部作品的韵律方面,感觉是过于平了,很少有高潮和低谷的比,就像一首曲没有激越的起伏一。其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也不乏波的曲折之,比如媚自己去医院做手有最的自等,应该是忍受了极其悲痛和望的心情的,但是起来然也凄然泪下,后并没有景有特的印象。所以我感是因为对情感弱的理上,表达的手法于平,所以才缺乏高潮。 

比如一幅织锦,假若都是细密精致而整的案,乍一看花团锦簇,细细鉴赏也精美,但是却没有主体和背景的明区分,也没有突出的看点的,那么这织锦是很难让目不忘的。<共舞>在我看来就是一幅花团锦簇,也得起慢慢鉴赏织锦,可惜没有特别让以忘却的亮点 

再看看作品的灵魂 ---

人物刻画方面。作品的最后一段,以“孤坟古树卧寒鸦,枯叶独舞冷风中,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景象,隐喻了媚痴心独舞,情何以堪的一生。意境之凄美,令人不禁潜然泪下

<与谁共舞实是媚一个人孓然独舞。媚对月月和林先的爱情,从来没有真正相互交集过。媚对月月的痴情,总给人一种痴心枉付的感觉,她与林先的离合,则又总是阴差阳错。究其原因,除了世俗观念对同性恋的不容之外,人物刻画本身也有些弱点

媚对月月痴心一片,却永远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媚的爱对月月是一种沉重的,想撇也撇不掉的讨厌的负担,好像媚是死缠烂打不知好歹似的。月月对媚的种种亲近的意图和举动,首先本能的反应都是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和生活。虽然不能要求不是同性恋的月月能与媚灵肉交融,但是心灵上的相知还是应该更深一些,否则媚的爱就显得傻和不值得,而月月也显得自私和浅薄,根本对不起媚的一片深情

能不能让月月做媚的灵魂知己,能真正感受到媚的痛和深情,每当媚不由自主地向她靠拢时,让月月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有更多的遗憾和痛苦呢?如果月月做后妻和继母的生活并不那么平顺如意,应该有更多的波澜吧。那样,媚在她心中就会稍有价值,虽然不能相偎相依,总还是相知相惜,这样,才不枉费了媚的深情呀。呵呵,俺是不是有点痴人说梦了

媚对林先的爱情的觉醒却有些突然,是在对月月的爱枉费心机,又在月月的影子琳达那里经受挫败之后才翻然悔悟。这样就带了一点功利的痕迹,好像是因为林的种种好处。林先的性格也有点模糊,虽然读者知道他是个好人,有情义也有担当,但是要让媚真爱上他的话,仅仅这些,再加上对她和女儿好似乎还不够。因为媚是一个很独立能干也很有英气的人,林必须要比她更男性、更强悍才能真正征服她,使她女性的温柔得以发扬的

所以,能不能在他们作为夫妻一起生活的期间,把林先写得性格更鲜明,更男性化些,让他在媚不知不觉间被他吸引,虽然不自知但是确实慢慢女性化了。当然在这方面,安琦也有从性方面的描写,说媚是受林的身体吸引,也还享受性生活,可是她喜欢他的身体,是崇拜她所缺少的男性生殖器,这样就还是把自己当成男人来感受。可不可能让她从女人的角度来不自觉地喜欢林先呢

也许我有唯美的倾向,但是还是真的很向往美丽温暖的爱情,所以才有上面的一些思考,只供安琦参考

作品中有一个人物我觉得是个败笔,就是媚的父亲。一个分明的败家子和浪荡子,对自己的父母,发妻和孩子都没有责任和爱心的人,对媚母做出了种种难以饶恕的伤害,从根本上来说,他可以算是造成媚的变异心理的罪魁祸首。对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给他戴上痴情种的光环,并且仅仅因为他对带不走的情人的念念不忘,就让所有人都原谅他?不可否认,一个品格恶劣的人也可能深爱某个人,但是媚父的情况,实在令人齿冷

媚母在他临终的时候可以去看他,但是对他的感情应该更多是蔑视,怜悯甚至怨恨。增加一点感情的强度,而不是一团和气,作品的悲剧意味应该会更浓厚些

抄一段“红尘来去一场词,来结束这读舞之旅吧。巫启贤的歌我很喜欢,可惜找不到免费下载的

镜中影花乱舞风
谁不怜惜情浓
春去秋来四季匆匆
留不住又何必眷恋残
红尘来呀来 去呀去
都是一场梦
红尘来呀来 去呀去也空
日落向西来月向
真情难填埋无情洞
红尘来呀来 去呀去也空
空中楼阁青云中
谁不追逐寻梦
浮名一朝转眼无踪
留不住又何必苦苦争

 

与谁共舞 -- 女同性恋人情感录(一)连载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85/201005/14134.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