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响乐音乐会(zt)

(2010-12-22 08:20:18) 下一个
来源 :http://www.yayabay.com/blog/space.php?uid=5213&do=blog&id=10697



每到期末,学生忙上加忙。因为除了课程学业的加重,他们的很多业余爱好也到了汇报演出的阶段。爱好戏剧的要参加独幕剧会演,喜欢唱歌的有颂诗班音乐会,擅长乐器的则有铜管乐队和交响乐队的期末表演。周日下午两点,我也去参加了本学期的交响乐团音乐会。

表演者当然多数是本校的老师和学生,但有时也吸收小镇和附近城市的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不过,这次节目单上只有一位外来的钢琴表演家。我再一打量,指挥不就是那天在好友V家吃饭时碰到的音乐系代课一年的教授B吗?想到B才从内不拉斯加大学读完博士,而特邀演奏家也从那里来,我恍然大悟。本次音乐会还有个题目,叫《圣诞前的噩梦》,因为表演的节目不但有通常的圣诞音乐,还有关于死亡、地狱等主题的音乐,包括李斯特著名的《死神之舞》。

演出开始,先是第一提琴发音,让大家校弦。然后是指挥出场,给观众鞠躬。第一首曲子是当代作曲家英国人麦尔康姆阿诺德(Malcolm Arnold)的《冬青和长青藤》(the Holly and Ivy)组曲之一,“圣诞圣歌的幻想”。一开场就是钟鼓齐鸣,管弦乐器一起奏响,让人精神一振。交响乐的一大优势就是各种乐器水乳交融,气势恢弘的效果。

可惜接下来的《圣母的最后睡眠》(Jules Massenet)太短,而且的确符合本次音乐会主题,乐曲有时尖细不和谐,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中场休息前的第三支曲子,是历史上最多产的作曲家泰勒曼 (Georg Philipp Telemann)的《怪异》(La Bizzare),据说是嘲弄法国巴洛克作曲家严谨风格的作品,时常有不和谐音、断续舞步和其他奇怪的音乐出现。我听了觉得还好,不算太奇怪,可是也没有多少高潮起伏,不太符合我对交响乐的要求。

下半场的节目我没有时间听,提早离开了。这次音乐会,在观众中见到不少同事拖儿带女地一起来光顾。还有些明显是学生的家长,大约是来给演出的孩子捧场的。我一年级中文课就有三个学生在台上表演,都是小提琴手,三年级中文课有一位中提琴手也在台上。这些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天分,难怪外文、特别是中文也学得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