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渔的《闲情偶寄》(2) (zt)

(2010-12-22 08:05:06) 下一个
来源 :http://www.yayabay.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5858&extra=page%3D1


二) 机巧与闲趣

李渔对自己的生活情趣非常自傲。曾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赉志以没,俾造化虚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他写《闲情偶寄》当然就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白活,要把平生的小灵巧、小乐趣传诸后世了。

李渔确实是个蕙质兰心的人。他自己设计了很多室内装饰的小物件和家具,充分表现出他的独到匠心。例如,他自己想方设法造的窗户式样独特,有时就是画框模样,可以在船上或者家里用来“借景”。他的发明创造还包括一种冬天的连桌躺椅:椅子宽大柔软,可坐可卧,而且又在桌子底下隐蔽处配备了炭炉,冬天伏案写文时砚墨不会冻结,人也舒服。要是出游,只需要加上滑竿,就可以抬着走路上山。李渔对卧具也极为重视,声称“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此。”所以他不光讲究床帐,而且想办法在帐内设置一个花架,让花香“直入梦魂”,“俨若身眠树下”,听起来确实很美很惬意。

不过,我最佩服李渔的是他对生活小情趣的执着,其中依稀可见晚明三袁和张岱的影子。他的爱蟹成痴,知道的人大概不少:“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这简直是说情之所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为了吃到蟹,李渔每年都要在螃蟹上市以前就开始存钱,家人笑他“以蟹为命”,他也老实不客气说这些是“买命钱”。

不过,李渔同样爱花如命,可能知道的人就没那么多了。他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他说起某年春天,因为过年已经把钱都用光了,到水仙开时,囊中空空,一文不名,没钱买花。家人劝他,一年不看水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回答说:“宁减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又说,要不是为了看水仙,干吗冒着风雪回南京,在他乡过节就是了。家人无法,只好 听任他把女眷的首饰当了几件去买水仙花。

《闲情偶寄》的最根本主旨,当然是要大家自得其乐、知足常乐。李渔在最后一卷中说到富人、穷人各自如何取乐,四季如何取乐,乃至行、立、坐、卧、谈、沐浴、饮啜,无一不可为乐。我觉得最应景的是他说到严寒的冬天,每人都应该在家里悬挂一幅风雪山水、独行古道的“险图”,这样,主人两相对比,马上可以感觉到闭门家中坐的幸福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